60岁开始读 科普教育丛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合作出版,是一套专门为老年人群体打造的实用生活百科全书。这套丛书提供的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能够让老年人在短的时间内学会并付诸应用,能够帮助老年朋友从容跟上时代步伐,分享现代科普成果,了解社会科技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享受生活过程。 本书是 博物雅趣 分册,分别从博物馆小常识(初入堂)、地方特色博物馆(地方堂)、高校博物馆(博学堂)、博物馆镇馆之宝(珍品堂)、博物馆名人(名人堂)、博物馆旅行(行走堂)及博物馆周边(趣味堂)等7个方面入手,为读者呈现多元视角下的博物馆景象。
珠宝色彩斑斓,璀璨亮丽,不仅养眼,而且保值。与其他收藏门类相比,珠宝具有很强的抗跌性。对于精明的收藏家而言,珠宝无疑是投资*。在珠宝交易市场中,高端的、收藏级别的珠宝,如钻石和翡翠,其价格一路上扬,变身 疯狂的石头 。《非常宝贝系列:珠宝收藏》讲述珠宝收藏,作为被普遍认同的盈利高、风险小的投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珠宝是大自然为人类创造的奇迹,虽体积小,其魅力和价值给人类带来了财富和荣耀。在感受珠宝美感同时,如何欣赏它?如何鉴赏它的与众不同?如何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魅力、特点、市场行情及不同产地的特点?《非常宝贝系列:珠宝鉴赏》为你解答。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单地说,就是考察客观世界以研究其规律性的变化;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儒者的思想,未免有拔高人文之嫌。但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与华夏文明几乎同时形成的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大都已经衰落甚至灰飞烟灭,唯有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磨难而依然长盛不衰。力量来自何处?主要是靠自身积累的深厚人文底蕴,支撑了五千年来这片物质上并不丰裕的“天下”。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的、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
《中国文物报》是一份文物、考古、博物馆行业性的报纸,内容涵盖文物与文化遗产的调查、发现、研究、保护、展示、收藏、鉴赏等各个方面。但是自1985年创办以来,《中国文物报》的读者面基本上局限在行业之内。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传统建筑与器用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特别是经济开发与基本建设的全面展开,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需求的提升,也使近年来文物收藏鉴赏、考古发现、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藏宝鉴宝赏宝、参观博物馆、参与文化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文物与文化遗产方面的动态,希望对文物与文化遗产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又难以找到权威可信的资料,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有关图书也是良莠不齐。 为此,在《中国文物报》创刊20周年
《大家谈收藏·陶瓷(一)》是《中国文物报》1993年至2004年间所刊载的文章精选,之所以选取这一时间段刊载的文章,一是考虑到这一时段的陶瓷鉴赏文章精选,之所以选取这一时间段刊载的文章,一是考虑到这一时段的陶瓷鉴赏文章由浅入深,有系列、有系统,普及性强、涵盖面广;二是考虑到1998年后,尤其是《中国文物报》改刊后,陶瓷类鉴赏文章专业性增强、学术味重,且篇幅大、内容杂,宜作为专题今后单独成书。 本书是《中国文物报》1993年至2004年间所刊载的文章精选。这一时期的陶瓷鉴赏文章由浅入深,有系列、成系统,普及性强、涵盖面广;尤其1998年《中国文物报》改刊后,陶瓷类鉴赏文章专业性增强、学术味重,且篇幅大、内容杂。因此,重系统讲述、介绍陶瓷鉴赏知识,尤其在陶瓷史及鉴定篇目中,尽量做到全面、完整,并以点带面有针
书号:9787502979003 书名:农家历(2024—2033年) 定价:1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辑《博古》丛刊共收录二十余篇文章。 从知识性方面来说,在陶瓷方面有朱裕平的《浅绛彩的工艺方法和绘画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收藏和鉴赏浅绛瓷的必要知识;在玉器方面,有华慈祥的《神游于宗教与世俗问的佛像——玉佛》和张明华的《吉祥玉及口彩》两篇,可资参考。徐建融先生的《艺术市场上的书画鉴定》一文,密切结合市场,针对书画鉴定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应对方法,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四节,上期已刊两节,本期续完。 来新夏教授对于新近发现的一批有关北洋军阀史的信札,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与辨析,认为:“新史料之发现并及时报道,应是研究者的福音。但共望能于发表前有一基本评什,不过事夸张,以求实际。”反映了老先生对于史料工作的重视与严肃态度,同时也是对我们办刊工作的要求
轩辕石和金海石同出于京东平谷,它们是两个安全不相同的石种,它们是两个安全不相同的石种,一刚一柔,相互照应。轩辕石之赏在形态,金海石之赏在形色。这两上石种的欣赏品位都很高,深受收藏界和文人雅士的青睐,在近年来参加的各种展览活动中,屡获大奖,享誉神州。但是,在宣传方面却是个空白。主要原因是,平谷采石藏石的人数以百计,但原始参加者多为工薪阶层职工,甚至还有纯粹的农民,受文化水平限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做宣传;外来购买者,多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家,他们购买这种奇石的目的,大多作为高档礼品,而没有人去研究。其他外行的文化人,在接触这个石种以后,虽然想做报道,但很难得到平谷采石藏方面情况详备资料,故也只能作一般性的宣传,并不到位。2004年8月,平谷区档案局组织人力,深入采石藏石者家中,进行现
《世界100瑰宝》介绍了包括梵蒂冈的圣遗物、中国的金缕玉衣、耶路撒冷的哭墙等在内的100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下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显示了劳动者的智慧。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他们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世界100瑰宝》虽然名为世界100瑰宝,但作者对瑰宝的理解不仅限于珍宝,还包括历史文物、历史遗存等内容,给“瑰宝”以更广泛和深刻的含义。 《世界100瑰宝》并非同类题材的开山之作,而且它也并非讲述赴汤蹈火、出生入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孤胆英雄。这是一部记述某些珍宝本身的历史,这些珍宝像珍稀动物一样,可以形成一部自己的红皮书。 作者之所以撰写这《世界100瑰宝》记述各个时代、各个大洲、各个民族创造的瑰宝和圣器,是因为许许多
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收藏文化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家具篇”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