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述美国高中生过度追求成功的书。他们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社会、学校、家长眼中的超级明星,是同龄人中令人羡慕的佼佼者。然而,在荣誉的光环背后,他们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生活:奔波于课堂与标准化考试辅导班之间,忙碌于各种校内活动之间,他们与中国同龄人有着同样的困惑:为什么作业总也做不完,为什么休息和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什么从小就要发展特长。在以能否进入耶鲁、哈佛等常春藤盟校为标准定义成功的时代,这些优等生之问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
当一批诺贝尔获奖者云集巴黎时,记者们也蜂拥而至,纷纷采访大师们的成功之道。不料,一位获奖的老人却回答,他的成功在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这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谁都明白,剩下的教育就是——好习贯或坏习惯。……
在本书中读者会看到一个历尽苦难的热血男儿如何艰难地肩负着家族的宿愿,一步一步把梦想传递给下一代。然后看到一个苦难中出生的穷孩子,凭着从父辈那里传承来的梦想,如何从一个摆地摊的农村小学生,一步步勇敢地走向世界的康奈尔大学博士典礼台,又如何凭着意志和毅力而成为世界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年轻的终身教授,并登上科学宝座的高峰,荣获了二○○八年度统计学的“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
做父母是很不容易的,而如今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现代社会的紧张生活也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本书从孩子的整体成长和所需教育两个方面,帮助父母了解和支持孩子。书中讨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何从中学习,走路、说话和游戏,节奏对儿童的重要性,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该在何时上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青春期问题等。作者告诉我们,父母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来滋养、培育与启蒙孩子,创造出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功的家族和精英人物并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有自己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对子女教育的真知灼见,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又被子女用在教育上,如此继承和发扬,才有了优良的家族传统,最后成为贵族家训。本书从中外历史中挑选出14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启发意义的家族,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总结出一些教育方法,为今天迷茫的家长们指明了教育方向,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