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而后,它被誉为 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 经济学百科全书 、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等。*也曾说: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现代的经济研究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必须参考借鉴它。 在《国富论》中,作者首次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的产生、分配、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认为人类的利己动机像一只 看不见的手 ,在暗中推动经济的前进。同时也强调,政府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并给予贸易自由的发展。 本书邀请资深经济学专家对原著进行了浓缩,保留了作者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本书选配了420幅精美彩色插图,将原著与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供读者品鉴。
进入21世纪,日本在历经了第一、二、三消费社会后,即将迈入第四消费社会。日本民众遭遇了“3·11”大地震等灾害后,领悟到——已经被摧毁的物质,即便恢复原貌,又有什么意义?物质已经不足以让人感到幸福。这些遭遇加速了日本第四消费社会的来临,人们不再追求奢华、丰富的物质世界,而更加重视内心幸福的感受,他们重新挖掘小城市和乡村的魅力,敬畏自然的力量,回归简单的生活。作者对日本消费社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按时代特征进行了划分,其中消费趋势变化和数据对国内消费研究人员有参考作用。
凯恩斯在写作其第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经济著作《货币改革略论》之前,除了在政府部门任职和编辑《经济期刊》之外,主要的学术努力全在于数学方面。他于1920年写作出版的《论概率》,可谓他在数学学术追求方面的一个总结。这是一部试图推进概率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概率论领域,凯恩斯的这一尝试普遍被认为并不成功,凯恩斯的学生 天才的弗兰克 拉姆齐曾撰文对此书作过批驳。在这次批驳之后,凯恩斯基本上就不再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了。尽管如此,《论概率》中对处理不确定性世界的学术努力,对于凯恩斯的经济学研究影响深远。这几乎是国内凯恩斯研究者们普遍忽略的一个方面。在20 世纪20 年代,凯恩斯从英国财政部离职,凭借一本畅销书《和约的经济后果》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此后他却潜心研究货币理论,耗费六年时光完成了《货币论》上
《国富论》经过五年写作、三年修改,于1776年正式与读者见面。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该书及时地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提出了一套系统全面的经济学说。从作为国富基础的劳动,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分工,再到分工带来的交换,交换带来的媒介——货币,再到商品的价格,以及构成价格的基本要素——工资、地租和利润,文中都有详细精辟的论述。该书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自由市场,提倡降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至今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本书着眼于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思考的最重要的概念,以及其今后如何发展进行解说。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推论出只有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才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正确之路。 书中并非只有对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解说,而是从《资本论》的内容联系到现代社会,以商品、包摄(或称逻辑归纳)、剩余价值、原始积累、阶级斗争、共同富裕等为切入点,思考为什么阶级社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生存等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他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优选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卡尔·马克思编著的《资本论(全新修订版)》对这种关系第一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了优选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余。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如何让机器学会创作一直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天堑,“创造力”也因此被视为人类与机器最本质的区别之一。然而,人类的创造力也终将赋予机器创造力,把世界送入智能创作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夺冠、超级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无疑拉开了智能创作时代的序幕。从机器学习到智能创造,从PGC、UGC到AIGC,我们即将见证一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而这份变革也会影响到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有趣的案例,向所有关注未来科技的从业者、创业者、投资人、政府部门科普AIGC的商业落地场景和行业应用案例。让我们一起迎接全新的智能创作时代。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康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解释出发,得出了法律居先于经济的论断,即作为所有权的转移的“交易关系”先于作为“物质的转移”的交换关系而存在。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应该先于法院,是法院保护了资本主义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廓清了道路。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一书中译本的出版,对我们理解制度主义这一西方反正统经济学派的基础理论有极大的帮助。国内学界对制度主义在太多的误解,而且误信了西方正统经济学家对制度主义带有偏见的评价,往往疏于从制度主义者的原著中去寻找对我们有价值的思想。本书的出版对于学界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异端思想大有裨益。
现代韩国社会呈现着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压缩”:几十年的爆发式经济增长使韩国缩短了社会转型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大城市几乎成为复制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场所。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外部,各种元素在韩国社会激烈碰撞。 在这个压缩社会之下,韩国仍在强化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秩序。教育政策、女性劳动、财阀家族……家庭关系和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变化。韩国的家庭主义促成了各种发展目标的实现,但与此同时,也让韩国社会产生根本性的问题。
1844年穆勒发表了他部经济学论文集《论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定问题》,该书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贸易、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利润和工资的关系等。全书的论述完全继承了李嘉图、他的父亲的学说,只在某些方面对前人的学说有所引申或更明确的表述。1848年初版、后来多次再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则是他的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约翰?穆勒发挥了西尼尔个理论前提所包含的思想,次提出了 经济人 的概念,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和内涵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本书中,他把 经济人 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他指出,政治经济学并不是论述社会中人类的一切行为,它所关注的人仅仅是作为一个人,他占有财富的愿望,而且他赋有达到这种目的的能力,它将其他每一种人类情欲或动机完全抽象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把全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基建狂魔”“第一制造大国”,新中国用七十余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二百余年的工业发展道路,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的奋斗。回首七十年的风雨岁月,我们都创造了哪些“中国奇迹”突破了怎样的技术难题,这些“奇迹”背后,又有哪些令人尊敬的奉献者?本书以图文的形式回顾了自近代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电力、空军、海军、导弹与两弹一星、芯片5个方向,解读中国工业的百年风雨路,致敬兢兢业业的中国工业人。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议事,就是集体以某种方式统一意见并做出决策。毫不夸张地说,若采取别种表决方式,林肯就当不了总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不会发布;小布什就不能上台,世界局势也许就是另一番图景 使用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我们就能发现,选定游戏规则、改动发言顺序就能影响议事的结果。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选择吃饭地点、确定费用分摊、制定议事日程 这些事都有相应的科学方法来处理。本书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沙普利、阿马蒂亚 森的经典思想探析了各种议事方法的优劣,穿插以丰富的现实案例,读者从中可以一窥决策方法的力量,捕捉集体决策的智慧。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提出,在地质学上,地球已经进入了被称为“人类世”的新纪元,即人类活动的痕迹完全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年代。 物种灭绝、生态污染、二氧化碳超标……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曾许诺我们富裕生活,实际上却不断透支当下乃至未来世代的生存资源。超富裕阶层或许还能维持眼下的奢侈生活,我们绝大多数平民却不得不拼命寻找活下去的方法。 要在资本主义的尽头找到突破,我们需要回到马克思。尤其是在与生产力至上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诀别的马克思晚年思想中,重新发现“可持续性”和“社会平等”实现的可能性。在环境危机刻不容缓的当下,“去增长共产主义”这专享可行的选项终于浮出水面。 想避免“人类世”的硬着陆,就不能把危机都交给政治家、专家去处理。“托付他人”只会让1%的超富裕阶层得到优待。这也必定是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遗产是一笔等待细致开垦的富源,而"土范畴"与"新圣贤"则是理解其学术遗产的两条关键线索。本书即主要从社区研究、乡土文化、士绅、民族、区域、走廊以及整个世界秩序等维度,对费孝通先生的 土范畴 与 新圣贤 理论进行解读,以期为应对当今世界图景与中国图景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以及为实现文化自觉,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
曾经以“高品质”与“高价格”为标签的日本,正逐渐成为物价和工资都“便宜”的国家,也让“日本的工资在近30年间完全没有增长”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 日经记者中藤玲从物价、人才、房地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和调查中传达日本现状,并针对企业对低价的成因、影响的看法,学者提出的见解,消费者遭遇的两难困境,进行深入且详实的探究。 便宜当然好。若便宜还有好货,那就更好了!但当企业专享的促销手段只剩下降价,是否也在促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呢?打工人、消费者,甚至日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拓性质的类新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共分5篇,篇为序论,回顾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演进。第二篇分别探讨主观论经济学的三个分析核心:行动与知识、交易和合作、知识与资本累积,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成长。后几篇接着检讨以凯因斯理论作为经济成长政策的问题,并论述米塞斯―哈耶克的景气循环理论等等。
在国际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中,有十位开拓者——大师,包括鲍尔勋爵、科林·克拉克、阿尔伯特·赫尔希曼、阿瑟·刘易斯爵士、冈纳·缪尔达尔、劳尔·普列比什、保尔·N.罗森斯坦-罗丹、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H.W.辛格和简·丁伯根。《经济发展理论的十位大师》有助于了解此领域内这些开拓者,他们使有关发展问题的争论趋于明确,他们不仅是具有献身精神的导师和学者,而且是积极负责的实践者。从《经济发展理论的十位大师》我们将读到他们公正地反映自己开创性工作的文章,以及他们年轻的同行们富有洞察力的评论,如“发展经济学的早期年代”、“5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和“我对发展思考的五个阶段”等。
元宇宙将改写人类的生活,未来人类的娱乐、社交乃至于工作,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完成。元宇宙会是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也必将参与的数字新空间。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我们将如何在元宇宙中生活?又该如何布局,抓住元宇宙时代的商业机遇?本书从元宇宙的概念、形态,“元宇宙+”应用,未来传统行业、职业发展,投资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让你快速了解元宇宙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了解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帮助你在充满未知的元宇宙时代扛住挑战、抓住机遇。 从现在开始,一起淘金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