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自由主义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经济思想而言,它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思维方式,研究规则对经济结果的影响,以及规则如何出现及其内生性问题。就经济理论和政策而言,放开市场、保护私有财产和合同自由是其主张的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德国战后逐渐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框架,促成了德国经济奇迹。但随着凯恩斯主义主导的主流经济学影响日增,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的空间不断被挤压。 2009年,因科隆 教授起义 事件,在德国引发了一场以两种经济学方法之争开端、随后议题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激烈争论。本书选辑了一批有关的学术文献,记录了自21世纪初以来关于秩序自由主义的若干最新讨论,力求全面地梳理这场争论的历史背景、演进脉络与核心议题,旨在为中国读者提供理解经济理论变迁与制度实践的参照框架。
托马斯·J.萨金特所的《宏观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网络、人工智能等多方面介绍了有限理性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均衡与变化、预期与行为、数据结构,以及该领域已有的模型和探讨,尤其注重了实验和实例。这本书是萨金特该领域的代表性*作,概述了其研究所涉及的论题,介绍了使用的分析工具及其在一系列模型中的应用,指出了该理论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潜在方向以及它的一些限制。
本书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借鉴BGG模型对金融因素的研究范式,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在内的宏观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系统分析金融加速器机制对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以及金融加速器作用下不同宏观政策对经济体的福利影响大小,以期为甄选最适于经济运行规律的宏观调控方案和宏观政策规则提供来自现实经验的例证。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变、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增加值贸易核算与建模、国内附加值和质量决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至第三章为宏观分析,聚焦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产业链,运用图表分析、国际比较等定性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变化及中国角色。第四至第七章为微观阐述,构建出口国内附加值决定的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运用2000 2009年近8万家中国外贸企业数据,探讨汇率、工资对国内附加值的定量影响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从制度和质量的视角,基于158个国家1270种产品的双边贸易数据,分析制度环境对合约密集型产品贸易的重要性。 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和全球产业链问题,书中多数实证结论来自企业或产品层面微观数据,结论较为
《暴力与社会秩序》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框架中研究暴力问题,揭示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怎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我们称之为自然 (natural states)的社会里,暴力的限制是通过对经济的政治操控而产生的特权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来达成的。特权使暴力不至于被强势的个人滥用,但这么做无疑又会阻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反之,现代社会则是通过开放经济与政治组织的权利,培育政治与经济的竞争,来限制暴力的。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以及为何开放的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较为发达、何以有25个 由一种社会秩序转型为了另一种,提供了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