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配套于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七版)的学习手册,每一章包括学习精要、习题解析、补充训练三个部分。学习精要部分对本章知识点做出精要提炼,习题解析部分提供本章课后习题的答案及详细解释,补充训练针对课后习题未能覆盖到或者覆盖密度不足的重难点,提供一些补充练习题。 本书适合经济学本科生及考研考生复习使用。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19版)学习指南》是萨缪尔森19版《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学生指导用书,书中的每一章与教材一一对应。每章的内容包括概述、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复习、小结与提纲、学习提示、习题和答案,帮助学生在学习教材之后辅以习题巩固和自测。 本书的内容编排贴近教材,是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配套辅导用书。
本书作者在《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上述《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的“简写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较少课时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作者在编写这本《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时力求做到:*,既涵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尽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和把握原理;第二,以文字表述为主,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删去一些章节和所有章后“结束语”,以减少篇幅, 简明扼要;第四,每一章仍旧设立一些重要的复习与思考题,以便于读者复习和消化。(本书习题全部取自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可见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罗杰·勒罗伊·米勒编著的《宏观问题经济学( 第5版)》用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从经济增长、商业 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 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几个方面,对一国 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宏观问题经济学 (第5版)》写作风格轻松、活泼,语言流畅,每章内 容都通过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经济学故事或是已 经发生过的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分析。对于初学 经济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本书详细介绍了宏观研究框架,包括需求侧、供给侧经济基本面的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研判方法,国际国内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机制等,重点强调了如何自上而下地将宏观经济思维具体落实到指导大类资产的配置上。本
本书包括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新
本书在假定一国的稀缺资源已经被市场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采用总量分析,阐释一国如何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用GDP或国民收入增长来衡量。因此,本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和长期增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宏观经济管理概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阐述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操作,并围绕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本书是凯恩斯 的《和约的经济后果》的续篇。《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作者一直都没有做修订。而凯恩斯在这部续篇中,对当时事态的进展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多是对于当时和约谈判以及赔偿问题等,进行了事实陈述,以期公众能够 明确当时的情况。 此外,本书也是对和约的后续的反思。1919年凯恩斯撰写了《和约的经济后果》,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与其说是对《和约的经济后果》的补充和修订,凯恩斯 认为本书是提供 详尽的事实和材料,以期达到对于当时赔偿问题的重新审视。 本书包含了巴黎和会上重要的谈判事实,也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全书分七个章节,附带了很多的附录、附记等。内容包括:关于和约修订的回顾,和约执行和公投内容,各次会议的议题、谈判状况、遇到的问题和进展等、赔偿法案的谈
罗伯特·索洛和弗兰克·哈恩编著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评论》从理性预期的经济优化模型出发,向读者传递基于竞争均衡理论的宏观经济理论无法解释大规模失业的经济病理现象的事实,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学派提出批评。索洛和哈恩构造了完全预期和完全竞争的基本模型,引入劳动市场,说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并非完全要像新古典经济学主张的那样否定凯恩斯主义的价格刚性,凯恩斯主义的价格刚性还是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之一。索洛和哈恩认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需要正视价格刚性的问题。值得指出,根据《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评论》的逻辑结构,第2章构建的两期跨际叠代模型是索洛和哈恩批评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学派的基础,而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是索洛和哈恩倡导的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当然,索洛和哈恩的主张未必完全准确,但从宏观经
《经济学原理?第7版?宏观经济学分册》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受欢迎的引进版经济学教材之一,其较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非经济学模型。 《经济学原理?第7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在延续该书一贯风格的同时,对第6版作了全面修订和改进,《经济学原理?第7版?宏观经济学分册》为宏观分册。大幅更新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等专栏,例如,围绕金融危机,增加了关于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和带给经济学家的教训等新话题。
朱建安、谭岚主编的《新编宏观经济学精要》框架和体例与曼昆的教材一一对应,每一章节都含有内容提要、重要概念和经济理论、习题(包括选择、计算、简答和作图分析、辨析)、新闻链接或者相关基础学术文献,最后一部分是习题参考答案。由朱建安完成本书的奇数章节的编著,谭岚完成偶数章节的编著,最后由朱建安完成统稿。本学习指导主要供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大类低年级学生学习宏观经济理论时配套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士自学时测试和巩固之用。 本书为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宏观部分)的配套学习精要和习题集,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精要》的升级版本。新版本更新了大量习题,纠正了错题,改写了概述,选用了新的资料链接,主要的内容来源于编者十年来在教学中使用的宏观经济学练习。
《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2012-2013)》对2012—2013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状况、财政收支环境和财政政策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和提炼。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进入到复苏的“前夜”阶段,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的进度可能不一。本轮复苏,“领头羊”可能是发达经济体,发达国家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制造业和服务业复苏挤占了发展中国家的空间。
全书共分为五章。 章“商业周期问题”讲述了经验观察与理论解释之间的关系、统计在理论验证中的应用、商业周期理论的主要分类等。第二章“商业周期的非货币理论”研究了相对价格机制的基本功能、心理学理论等。第三章“商业周期的货币理论”分析了商业周期货币理论的主要任务、货币数量变化对生产结构的影响、对货币理论的批评等。第四章“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里包含外生和内生货币理论、新增信贷的实际来源、信贷扩张的过程及其停止等内容。第五章“商业周期理论有待解决的问题”讲述了自然利率波动的意义、均衡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等。
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开放已有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些使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意识产生剧烈变更的年月里,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界已逐步接受当代经济学的主流。依我的偏见,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研究只不过是考察主流经济学框架里的一些特殊的制度约束和扭曲罢了。摆脱这些制度约束和扭曲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引入或多或少的新约束和扭曲则是许多杰出中国经济学家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尝试。这过河的石头就是当代主流经济学。在这种渐进的演变中,市场化、公司化、股份化、私有化等政策措施不断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激起轩然大波。但依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这些学术上波澜壮阔的景象仿佛是过眼烟云。回首二十多年,我们大有“也无风雨也无睛”之感:咳!当代经济学理论不早就说得清清楚楚了吗?!本来我们就应该如此实践。逍遥于中国经济实践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