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是深受北京大学学生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讲义。这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既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理论,也给出了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完整框架。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国的债务问题、中国的金融乱象等鲜活经济现象在统一框架下得到了深度解释。 这本书以本科生能接受数学水平介绍了均衡宏观经济学,可以与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无缝衔接,因而是同学们进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便捷进路。这本书也紧跟中国经济实践,对重要现实问题给出了解释,从而可以帮助实务工作者形成对中国经济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为中国经济的研究者提供灵感。
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通过一项名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三倍多,目的只有一个:鼓励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增加风险更高的债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美联储在短短两个月内印出了相当于300年的钞票。因此将之称为“快钱之王”——通过快速印钱来解决问题。终美联储发现自己被困住了,印了那么多钱,却没有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反而是市场开始崩溃,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里斯托弗·伦纳德渗透到美国神秘的机构——美联储,透过一位试图警告众人的美联储前理事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量化宽松如何扭曲资产价格,促使银行和华尔街转向风险更高的公司债务而不是进行投资和研发,终损害美国经济,加速了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将国家的经济稳定置于危险之中
本书是2010 年出版的Macroeconomics 19版的中译本。它几乎凝结了萨缪尔森先生*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 全书共四编17章:包括基本概念、现代混合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活动的衡量、消费与投资、资本、利息与利润、货币与金融体系等。在保持 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开放的宏观经济等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言的理论与实践、汇率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以及现代混合经济做了全新论述。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及教师,MPA、MBA、IMBA、EMBA学员及教师,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理论研究者,以及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是华泰证券的研究分析报告,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九章概述了近两年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这九章分别是需求侧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供给侧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物价,货币政策,金融稳定,财政政策,利率为轴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美元周期、人民币汇率与大国博弈,国际比较系列研究。本书内容翔实,辅以多张图表,形象地说明了各指标的走势,比较直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本书内容翔实,辅以多张图表,形象地说明了各指标的走势,比较直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中国式金融现代化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创新的微观研究》利用丰富的微观数据和扎实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中国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全书共分为三个专题: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人才、金融市场风险防范。第一个专题通过业界大量的实证数据,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 金融教育程度 即投资者掌握的金融知识以及有助于判断金融产品风险和收益的信息如何影响他们对所投资产品的表现的评估,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和结果。第二个专题将我国上市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企业的税务行为结合起来,通过中国业界大量的实证数据,研究了中国上市企业董事会成员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企业的缴税行为。研究表明,会计、管理和税务背景背景的董事占比较多的公司能更好地避免采用极端的税务策略,而是采用更为稳健的税务策略。第三个专题创新性
本书从公共债务激增的角度对公共债务及其宏观经济影响展开研究。基于债务增量的滚动窗口识别方法对全球86个重要经济体的公共债务激增事件进行了识别,为公共债务激增提供有效的测度方法。利用局部投影方法分析公共债务激增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并重点探讨该影响在经济扩张与收缩阶段的传导路径差异。定量分析公共债务激增带来的风险以及金融危机隐患。通过固定效应的面板logit回归模型验证公共债务激增导致的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加剧。明确公共债务激增的研究意义,为公共债务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视角。
近年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构建逐渐完善,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风险评估、政策工具和责任主体等内容也逐渐清晰,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多样性和实施频率在国际上也首屈一指。然而,关于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在微观银行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和传导机制方面还缺乏全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从个体银行风险和微观企业融资的角度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考察,详细和全面地探讨宏观审慎政策作用的潜在机制和影响的异质性,扩展相关研究的边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对宏观审慎政策微观层面影响的缺乏。
在大萧条 严重的1933年,凯恩斯出版了《通向繁荣的途径》这本小册子。本书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增加公共开支,以期应对 经济衰退背景下的失业问题。本书中 次提到了乘数效应的概念。虽然本书的建议主要针对英国政府,但是书中也包含对其他遭受经济衰退的 的建议。 《如何筹措战争费用》出版于1940年。这是凯恩斯将其思想和原则运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一次尝试。凯恩斯描述了一种宏观经济策略,可以使英国进行一场持久的对德战争,即动员所有的资源进行生产,并达到充分就业。
这是一部由当代经济学大师级人物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沿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词简洁但非常有穿透力,寥寥数语即将经济学原理说得精髓尽现。本书新颖的结构安排和寓原理于真实世界分析的叙述方式,把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如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开放经济等说得通透明白,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中理清思路和方向。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增加了更多的 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 案例,适合初涉经济学的读者使用,也适合学习过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想了解其中细微之处的读者阅读。
世界亿万生灵中, 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 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古往今来,无数有识之士力图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尝试解答增长之谜的 问题。 本书作者将利用独创的“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 终决定了各个社会和 跨入现代文明的时机和方式,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 历史的影响深远悠长,未来却不是命中注定。历史齿轮将继续运转,因地制宜地采纳合适的政策措施和价值观,将帮助实现人类的普遍繁荣。
《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是部系统介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咨询理论和方法的专著,突出完整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九章,分别是:发展规划概述、发展规划咨询相关理论、发展规划咨询方法、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编制、区域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发展规划评估、发展规划实施与管理。 《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对《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编写给予了精心指导,认为《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可作为工程咨询单位教材,也可作为有关部门规划工作参考用书。同时,《发展规划咨询理论方法和实践》将基础知识普及和延伸知识介绍相结合,面上问题总结和重点问题探索相结合,又具有的研究特色,还可为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
本书用“手把手教”的写法教读者从哪里寻找宏观经济数据,主要寻找哪些数据,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本书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阐述力求简洁,但又不失深度和整体感,重点放在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本书详细讨论了判断宏观经济趋势和识别宏观经济拐点的方法,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复盘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地运用这些方法的体验。本书力求做到授人以渔,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进入学以致用的境界。
本书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宏观经济学》19 版的双语注疏版。《宏观经济学》19 版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是有史以来发行量*、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本书在经历了前18个版本的积累和沉淀后,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及数据。以此为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萨翁经典有更好的了解,我们添加了词句解释和注疏 既有译者对标题和难懂的词句的中文注释,也有译者对英文原文中的语言、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经济学家和企业等的注疏。 《宏观经济学》19 版注疏本共17章,包括消费与投资、商业周期与总需求、货币与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失业、通货膨胀等。每章都有译者的详尽注释和精彩注疏。
本文集主要收录作者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全书共分六部分: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二部分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收集了作者在全国政协会议和政协常委会上的主要发言;第三部分经济分析与经济展望,汇集了作者为每年出版的年度经济报告撰写的多篇总论;第四部分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探讨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提出了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对策和建议;第五部分经济全球化与经贸合作,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前后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分析了两岸经济关系;第六部分经济评论,收录了若干篇作者近年为年轻学者的研究成果撰写的较有特色的序言。
本书主要侧重于对金融市场基本的分析框架。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数据的重要地位,市场分析师的数据分析模式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区,介绍了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经济运行中数据框架等内容。本书内容具有逻辑清晰,叙述简明,专业性强的特点,对金融系统从事金融市场研究分析的人员有较好的实战性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