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雅琴编著的《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制度》的重要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和论证发展中国家在政府采购国际自由贸易制度中的地位、取向和政策。本研究说明,后发展国家有可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在国际自由贸易框架内争取发展机会和贸易利益,在政府采购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贸易竞争优势,改变本国历史和自然禀赋形成的既有比较优势。
WTO成员间缺少对WTO规则解释权限和上诉机构规则解释合法性标准的共识,这是由于WTO的成员驱动和规则导向两种治理模式间的冲突导致的,两种模式的协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问题的答案就是WTO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WTO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秩序的基石,中国提出的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应当成为判断上诉机构规则解释是否具备合法性的标准,并应当作为我国在WTO中主张上诉机构改革的基本遵循。
本书从宏观经济、对外贸易与投资、行业经济(农业、工业、金融、能源等)、知识产权战略、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区域经济合作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给中国经济社会和国际经济体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同时对未来十年各个层面的发展也都作出了详尽的展望。
本书的着力点在于以下两点: ,选取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为主题,侧重研究现实问题。全书共分为九章。章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相关理论成果及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战略。第二章在对外开放影响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引入了对外开放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第三章从东中西部地区的角度,对各地区外贸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效应。第五章从行业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纺织业、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的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第六章从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和贸易救济措施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第七章对我国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作用及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八章对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战略的调整和选择进行
WTO,一个似乎曾在某个清晨,就忽然热起来的名词,好像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津津乐道中就已经热了十个年头。 十年,人们却可能不曾知道,当初风云际会的谈判江湖,奔走过哪些坚强的身影;也不知道,那唇枪舌剑的谈判江湖,演绎过哪些曲折的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以十年为尺度,打造了这样一个专题,用以回顾WTO与中国的十年,解密WTO,解密入世十周年的中国经济。 一组组故事,一个个主题,记录了中国与WTO相拥乃至相处的过程,记录了全球化多边贸易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人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其中,无疑蕴含着中国人的渴望与焦虑,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与挫折…… 每一个关心国家发展和身边变化的人,可能都会被这些故事所吸引。而一段段故事本身,恰如一段段环绕立体声音乐,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向,都会引人驻足。
随着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WTO的作用被明显削弱,面临的矛盾日益增多,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环境正变得空前复杂。本书将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是WTO相关议题的改革,以重新振兴WTO为目标,重点研究若干对未来WTO改革有影响的重要问题和新议题,并对WTO改革提出建议。二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问题。通过基于集成数据和科学方法的快速系统综合研究,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为建设项目的安全保障提供政策建议,并建立起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机制体制。
中国加入WTO不仅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又一次印证,它打破了原有的全球经浊体系的平衡,带来了一系列深远的后果。这些后果超出了比较优势带来的福利增量的范围,出现了用传统贸易理论无法理解的现象;这些后果也超出了贸易红利的范围,对中国的制度安排,中国的贸易伙伴的制度安排,以及国际贸易秩序产生影响;用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方可解释。 作者的《WTO与中国经济的案例研究》属于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和上海大学国际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组织的大型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该研究项目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探究和描述,大致勾勒出贸易规则的重大改变对中国的经济和法律制度产生的影响;努力揭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同的经济领域效率及利益格局的变化,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经济互动如何引起中国制度及国际经济规则的变迁,以及
经济全球化和海峡两岸关系都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本书试图超越传统的学术思维.突破局限于海峡两岸的观察视野.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视角观察、剖析与解读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并预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机遇。本书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行文流畅,立论公允,不囿成说,发人所未发,在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方面具有相当的创新意义,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