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集结了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从2008年6月在《中国建设报》上开设《大岳专栏》以来,至今已经发表的210多篇文章。主要涉及两个领域的问题,一个是城市开发问题,另一个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问题,狭义来说就是PPP问题。
本研究主要从城市承载力的状态—压力—响应的角度入手,通过预警指标对城市承载力系统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和环境的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进行承载力综合评价。借鉴“短板理论”揭示出城市群发展中的制约要素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在单要素与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情景进行模拟,试图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技术进步等角度进行未来发展情景的调控,并结合典型城市的资源本底条件,提出提高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危机管理策略及政策建议。 城市承载力是随时间、空间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复杂问题,本研究是个初步探索,意在提供一个评价思路与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与提出的建议,望
本书根据中国城市化赖以进行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条件,提出要切实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六大支持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农村与农业支持系统、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城镇发展支持系统。本书重点对两大核心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和制度支持系统的内容、框架结构、以及建立系统的路径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并就城镇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后介绍了两个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化问题的案例。 本书可以为规划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以“空间性、技术性与社会性”的三大路径建构气候变化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以“空间性”为核心,回归对城市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空间和社会经济综合体的完整视野,并围绕上海的城市案例展开深度解读与剖析。 本书可供城市政府部门决策者,尤其是规划、建设、环境等核心职能部门的决策者使用,也可供城市学科行业内的学者、大型地产集团管理者及对低碳发展感兴趣的公众使用。
本书作者达霖·格里姆赛及莫文·K·刘易斯在基础设施民营化发展方面素有实践经验及理论积淀。他们借助丰富的案例深刻分析了PPP操作模式成功实施的要点。本书的商业思想已为澳大利亚基础设施民营化运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澳大利亚商界及金融界特授予作者业内最的出版奖项——布莱克·道森俄尔得奖。 本书将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中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适合于市政公用、交通、能源、环保、医疗卫生及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行业政策与法规、构建监管模式、做出投融资项目决策与执行时参考,又可以为这些领域改革进程的其他参与方(如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服务机构等)提供实战借鉴。借助其中鲜活的案例评述,本书亦可作为高等院校财政、金融与公共管理专业师生的辅助性教材。
北京市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然会带来全社会对于土地资源的旺盛需求,北京市土地资源紧缺和土地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快速的城市化和郊区化使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和工矿业用地增加迅速,但与此相关的深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本书通过分析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提出中长期(2010年和2020年)产业用地需求规模;通过分析产业布局尤其是工业布局态势以及各区县发展定位和新城性质,研究确定未来5年到15年各区县以及新城建设对产业用地的需求。 本书分为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本研究概况、产业用
本书作者总结了几十年城市管理的工作经验,用以指导如何处理在从事该工作时遇到的职业和个人的问题。由于美国城市管理机构设置与中国有很大不同,本书从这一特殊制度——政府议会经理制的起源及实施讲起,全书围绕市经理一职展开对此职业的规划及专业建议,对于我国城市管理工作者有 生动而形象的借鉴意义。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写的《城市发展与交通方式创新》包括都市发展、交通需求与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与车辆设计创新;城市交通与老龄化进程;城市慢行道的困境与解决思路;交通系统与交通工具整合创新的机会五个部分。
本书围绕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幸福城市、如何建设幸福城市两大主题,作者对幸福城市建设总结为“一二三四五”理论:一个中心(以市民幸福为中心)、两个法则(既要爱情法则,更要亲情法则)、三个层次(幸福城市的高度)、四大支柱(幸福城市的保障)、五大标准(幸福城市的维度)。列举了迪拜、奥胡斯、杭州、成都等7个世界上的幸福指数高的城市作为经典案例,揭示幸福城市并不神秘,幸福密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为当下席卷神州大地的幸福城市建设浪潮提供启迪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