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的巨轮:十大工业巨头的转型之路》主要由美国10个工业企业的案例研究组成:例如,通用电气公司如何成为世界的企业,又如何因其傲慢的文化而导致终溃败;波音公司如何重新评估风险、提高利润,又不幸地失衡;丹纳赫公司如何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避免巨大的成功所带来的隐患;霍尼韦尔公司如何渡过文化几近崩溃的难关,实现完美的转型;卡特彼勒公司如何因过于依赖预测而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又通过重拾基本原则而得以恢复等。通过充满启发性的案例研究和对工业巨头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来自华尔街的3位资深分析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以帮助企业和管理者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进行严格的资本配置,拥有长期、稳定的表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企
1.工业4.0是一个*热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经济大国都在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工业4.0,作为未来经济地位引擎,各国在工业4.0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热点,媒体还会对工业4.0进行五年以上的报道,国家同样如此。 2.作为变革热点,年龄在25-55岁之间的人群会特别关注此类信息。尽管市场上已有工业4.0的相关图书,但是本书做到了差异化。另外中国制定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都是在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工业4.0。这是*战略,早已决定此话题热点会在五至十年内会变得越来越热。 本书讲解决如下问题: 1.工业4.0是什么? 2.工业4.0会以怎么的方式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3.工业4.0与前三次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4.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能有可能把握此次世界变革? 5.中国制造2025,会以怎么的方式去走? 6.对于普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完备、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本书是对我国75年来工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研究,数据翔实、脉络清晰,展示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经验和不足,指出我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强国的建设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写作的基本思想: 一,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的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工业经济史研究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必须结合实际,并且必须结合实践加以发展;否则,不仅不可能成为实践的指导思想,而且会成为遗害实践的僵化教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要坚持*思想和由邓小平开创的并在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八大以及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得到重大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因为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确定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研究任务的两个方面:通过新中国
......
禹湘等*的这本《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实践与 创新》共分为四章,**章分析了开展国家低碳工业 园区试点的背景;第二章阐述了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 路线图设计;第三章总结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 现状与前景;第四章介绍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 典型做法。
在过去的30年里,工业社会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在未来能否继续得到保障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消费型社会已经到了超过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平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地步,人们却没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到207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4亿,如果全世界所有人仍然以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率来消耗化石燃料的话,所有可开采的常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和煤炭,都将会在大约20年内枯竭。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消费型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已远远超出了合理水平。《可再生能源与消费型社会的冲突》将详细说明,在当今消费型资本主义社会中,由极高的产出和消费水平引致的大量能源消耗需求,仅仅依靠新能源是难以维系的。 《可再生能源与消费型社会的冲突》由泰德·特 瑞纳编著。
本书以经济学中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围绕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问题展开研究,全面探究生态创新行为的前因与后果。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初步提出研究假设,在波特假说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模型拓展和细化,构建了涵盖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所有驱动因素与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
本书是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对2023~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进行全面跟踪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重点阐述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概括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及趋势,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工业、医疗、金融、文娱等领域的融合应用现状,并就AI Agent、终端大模型、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数据合规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论述。 本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数据翔实,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前瞻性和预测性,可为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形势以及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选择。毫无疑问,工业40R当下变革时代的创新形态和创新产品。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肘代到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变革、治理的革命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平台、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智慧企业、智慧政府和智慧社会的形成。在工业40中国版 《中国制造2025》的护航下,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驶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指日可待。 《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大创新治理书系》由陈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工业发展贡献给中国的不仅是国富民强的物质现实,而且是思想解放、科学理性、开拓创新的精神财富。《中国工业化进程40年》是作者长期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精心力作。全书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化进程的轨迹,阐述了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抓住机遇,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历程。接下来,作者从创造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倡导工业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华文明作为*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发展传承有序。在漫长的石器时代,随着陶器、玉石器的制造和使用,中华文明出现了手工业生产的萌芽;进入铜器时代后,农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手工业出现了跨越式发展;铁器时代,中国古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纺织、制瓷、造纸、印刷、建筑、造船等诸多工业门类的领先地位为世界所公认。直至工业革命以后,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势头被西方国家所赶超,逐渐呈现出落后的局面。而到了19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文明植入中国本土,标志着中国工业出现了大转折,这一转折的出现也开启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征程。中国工业的发展轨迹,也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现代世界凤凰涅槃的复兴之路。作为当今全球极少数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工业国,中国工业从古到今经历了跌宕起伏而
本书根据国内外矿业形势,分析了我国矿业走出去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地矿企业走出去的成效、问题与特点,探索构建了我国地矿企业走出去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潜力,并运用评价模型分析了相关地区的矿业投资风险。
信息技术革命对现代经济社会最为重要的影响在哪里?它绝不仅仅体现在光缆的铺设量、移动电话的普及程度、互联网的上网人数等计量指标上,而是体现在息交换与处理技术的变化正影响着人与人、工作与工作、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而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为了理解这一变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开始流行一个关键概念——模块化。本书是对模块化现象的系统研究。从IBM的模块化设计到计算机产业结构的飞速升级和持续创新,本书分析基于模块化的设计规则是如何推动了美国新型高科技企业的诞生,进而造就了“硅谷”奇迹的。模块化培育模块簇群,推动产业升级,赢得国际竞争力,正是本书的核心思路。
2018年,中国工业呈现出降中趋稳、结构优化的总体特征。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增长,工业投资回升。但也要看到,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靠前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关键期,工业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隐忧和挑战。近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落,工业企业营运能力下降,回款难度增大以及汽车行业增长显著放缓等问题值得关注。预计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8%-63%的概率较大。2019年,中国工业经济面临的大不确定性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此,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应充分体现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发展相结合思想:一方面扩需求,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实证分析为重点,笔者首先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的ETSI分析模型,以揭示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转换的影响因子,以及各因子与产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关联性、其次,采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后起国家产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理论模型,以说明后起国家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的权衡与选择问题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6年半了,而美国西屋、法国阿海珐、日本东芝等*核电巨无霸正面临或退出,或破产,或重组的困境。未来全球核电是走向衰落还是继续复兴与增长,世界上反核派和挺核派各执一词,分别引用对己*为有利的数据资料自圆其说,孰是孰非难以客观分辨和评价。由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主编的《全球核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提供了一份客观、独立、基于第三方视角的核能产业研究报告。蓝皮书以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尊重科学,追求真理 为指导方针,旨在为我国政府决策部门在中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以及制定核能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前瞻性建议和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对核电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技术分析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展望未来的技术创新趋势和市场发展前景,对科研机构和企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指
任浩、甄杰、叶江峰、曹宁、陶晨等编著的《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依循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确定主导产业并吸引核心企业以 “聚核”、拓展纵向产业链和横向服务链以“聚链” 、打造公共平台并进行体系建设以“聚网”的“三聚 ”发展路径;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注重存量与增量协调、突出内部与外部互动、强调经济与社会和谐的长期发展状态,构建了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进行综合排名与分析,形成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100强榜单。《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是中国部对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进行评价研究的学术专著,是本对中国100强产业园区指数进行排名分析的发展报告。本书对于产业园区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产业园区管理者、专家学者等读者了解产业园区*资
本书为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把握住当前世界热点问题,探讨世界能源问题尤其是俄罗斯卢布贬值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的影响,运用充分的数据分析世界能源问题的走向、发展趋势,以及向中国政府及企业提出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