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价格飞涨。粮食,终于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的武器。现在的粮食危机,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粮食是经济的命脉,它的力量是足够惊人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08年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1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的一次挑战。在这次挑战中,中国是能独善其身还是会陷入困境?世界的经济是会继续蓬勃发展还是转向下坡路?本书将一一给出答案,并能让读者对粮食战争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
本稿研究了农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民族历史,从大量的各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分析、归纳、梳理出规律性的事理,多角度研究人类发展史和生命起源史,其以民间文学作品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古籍文献历史资料相结合,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其学术研究视野遍及云南各族、西南各族、南方各族的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化。
四川省原有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占全国的比重很大。1997年,调整行政区,重庆市升为直辖市,涪陵、万县和黔江三个地区划归重庆市,四川的面积减少近9万平方公里,人口减少3 000多万,农业占全国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全省的人口、粮食产量从全国的位下降至三、四位。目前,四川不再调出粮食,成为自求平衡的省份,但每年仍调出大批以粮食为饲料的猪和以粮食为原料的酒。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土地退化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环境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蓬勃兴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学者逐渐加强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工作。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一书是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大背景下,集中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多年研究成果形成的。本书对土地利用变化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以江西省、江西省南昌市、吉安市等多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3S”为基本技术手段,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理论与方法、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的多时间空间尺度,理论与方法
自从1989年版出版以来,读者给予了很大鼓励。经过10年4次重印,现在是包容新的理论发展和专业实践变化而修订此书的时候了。特别是,城市规划方面物理层面的研究正在复苏。 本版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版的哲理和形式,即强调广泛的实践、平叙的方法和易懂的解释。大多数新材料和修改集中在第四章(信息)、第五章(分析)和第六章(综合)中。本版引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基础设施和交通规划、“美好城市”的哲学、规划制定的战略选择和规划师与城市未来。我希望读者能同意这些努力有些价值。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是农村男性劳动力个体流动,少有农村家庭整体迁移的状况。本书《流动还是留守——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问题研究》以大量丰富翔实的调查资料,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状况、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规律和特点;构建了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制度规范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外出和回流决策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城市化的稳定性、和谐发展、良性运行、农村教育、农业生产、农村人口增长等角度,分析了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深入分析了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制度障碍并探讨适合其流转的模式。希望为我国城市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