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新时期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要求,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调整和规定,反映了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意在使广大读者通过学习,增强政策法制观念,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建设服务。本书语言通俗、贴近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为便于读者学习和运用,本书设置了复习思考题和案例及分析内容,是不可多得的一本自学参考书。本书可作为乡村管理人员、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用书,以及高职高专涉农专业师生及自学考试学生的教材,也适用于从事农业政策研究的人员、农村工作一线人员及农民个人查阅使用。
《家庭农场政策和案例汇编》讲述的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早期家庭农场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该书主要讲述了相关政策和案例。
本书作者记录了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十多年的乡村规划与建设经验。从北京延庆的地球村到湖北五山县堰河村,从成都绵竹市遵道镇的灾后重建到湖北枝江问安镇的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从北京延庆县的“都市新村”到山东费县方城镇的“田园方城”,在实践细节和理论阐述中展示了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本书首先综合性地分析了土地作为重要的自然和经济资源,其投入到人类利用过程中在表现出经济结果的同时,还具有公共性(外部性),正是由于这种公共性的存在,才需要通过公共选择途径解决公共利益问题,需要政府调控解决土地利用外部性矛盾,需要研究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关系问题。然后分别引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经济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寻租理论分析土地产权问题、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问题和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问题等。后针对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领域,分别探讨了土地市场与政府调控问题、土地收购储备的产权经济机制问题、政府出让土地的经济机制问题、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与产权矛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困境及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与“内部性”矛盾。
在现代社会,企业要 一眼盯着国际市场,一眼盯着华尔街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理念上需要更加强调合作社的经济价值,在坚持合作社基本原则和制度内核的基础上,剥离更多的非本质因素,并在一定条件下可对基本原则作出一定程度的变通,使合作社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特别是扩大其财产来源,灵活处理其成员份额处分制度,以应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以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制度的现代化构建上,既应当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和合作社在中国发展的现状,注重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从而构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制度。
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运行、管理及合并、分立、解散的相关知识。分为四大部分:*部分主要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合并、分立、清算和解散。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流程、发起方式、注册登记、组织机构、合并、分立、解散等。第二部分主要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与管理。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管理与监督等。第三部分主要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包括各类资产核算、股金核算、专项基金核算等。第四部门主要讲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合作社如何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如何实现生产标准化等。全书内容实用,文字通俗易懂,可作为农民建立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指导用书。
民国时期的“三农”思想是民国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以20世纪中国和世界农业现代化为背景,依党派和社会团体为标准,将民国时期的“三农”思想分成三大体系,即民国政府的“三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知识分子及其社会团体的“三农”思想,然后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体系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为解决中国“三农”的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本书结合农村集经济组织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案例,主要介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包括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核算、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核算、成本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收益及收益分配的核算等,并介绍了财务会计格式及编制说明,以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该书研究历代粮食亩产,对于提高今后粮食亩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由战国秦汉重点突破,对错综复杂的度量衡制、亩制、垦田及口粮数字,进行全面算账、系统分析,由此计算出汉代粮食亩产的平均水平,并考证了历代粮食亩产。最后谈到建国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亩产的空前提高。
王显国、薛建国、刘贵波、胡东良主编的《褐色 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进及利用》以褐色中脉(BMR)饲 草高粱在全国7个试验点的引种评价及饲喂试验结果 为基础,重 点介绍了各引进品种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 和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及饲喂效果;同时,总结 了国内外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相关进展并对褐色中脉饲 草高粱的栽培和育种进行了相关介绍。 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种 评价,第2章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农艺 性状与饲用价值,第3章为饲草高粱栽培学特性与栽 培技术,第4章为饲草高粱生产技术规范, 第5章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育种技术及良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