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供应链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JIT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供应链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和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及问题。尽管目前同类书较多,但是本书更侧重于作为教材和供应链管理知识的传授,每章前有内容提要,中间有专栏,后有小结、思考与练习题和案例,使得读者容易掌握重点,便于理解和复习,以及明确学习的方向。
这是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壮丽史诗。塔里木石油会战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战,也是我国石油工作者在勘探面积 大、地质条件 复杂、地面条件 困难、气候 恶劣、工程技术要求 、油气资源 丰富的含油气盆地进行的一次艰苦卓 的伟大科学实践。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关系到中国石油工业的未来,是几代石油人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 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和饱含 的文字,围绕“答卷”这一主题.对这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做了客观而详细的记述,生动再现了中国石油人为实现 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开发建设绿色大油气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在“死亡之海”和“勘探禁区”谱写的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和辉煌篇章。
《地区产业竞争力之演化 湖北纺织工业的发展(1800-2012)》按时间顺序研究了1800~2012年湖北省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运用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提出产业持续进化能力这一新的理论概念与研究框架,以此分析湖北纺织工业历史形成的档案等原始史料,总结了该产业的发展机制,指出对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依赖在大部分时间里主导了湖北纺织业的演化,而其未来的发展则取决于建构资本—技术密集化的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绿色低碳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中的大国形象和政治地位。中国人为源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几个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但同时也发现,这些行业中既存在着**进的生产技术,也保留着能耗较高、碳排放较高的落后生产技术。本书选取火电、钢铁、水泥三个行业,针对其行业自身的技术结构,构建碳排放模型和碳评估模型,定量化评估了技术结构优化对行业减排的潜力及其成本效益,同时提出适合我国火电行业、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库 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评价及培育路径研究:以内蒙古为例》详细阐述了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从产品链、技术链、价值链、生态链四个方面分析了内蒙古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内蒙古稀土企业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运用DEA方法对上市稀土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动态评价。基于静态及动态评价结果提出了内蒙古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
《机声三家店(工业青云谱上下)》以时间为线索,采取口述历史的笔法,记录当年的新中国工业建设者、也是见证人的亲历亲闻亲见和所思所想,将青云谱工业企业如珠玑般串起来,反映了1949年至今青云谱区工业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是了解新中国工业史和建设者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与新技术应用》共分五大部分,从钢结构建筑工业化、钢结构研究与应用、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工程施工、金属屋面系统新技术应用,汇总了近两年钢结构建筑工业化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对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住宅体系和金属屋面系统的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与新技术应用》对于从事钢结构的研究、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会有所帮助和启发,对钢结构专业的师生具有参考价值。
陆原先生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谁为翘楚 勇立改革潮头的浙江建筑业》,理性审视浙江建筑业发展历史,宏观把握浙江建筑业每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关键点,从历史性、时代性、地域性、人文性等方面剖析了促进浙江建筑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弘扬和诠释了浙江精神和浙江建筑人风貌,描绘出浙江建筑企业家生动感人的创业形象。作品反映浙江建筑业的发展历史全面客观,重点突出,脉络清楚,主题鲜明,人物丰富多彩,事迹细腻温情。通过报告文学这个全新的形式,让很多的人来了解、关注、支持、推动浙江建筑业的发展,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重点介绍中国医疗器械研制重点、创新能力、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效益、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销售流通、监管、研究与开发战略以及政策等方面国际比较的研究结果,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医疗器械发展的状况,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和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水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可供广大科研工作者、企业界人士、科技管理人员等参考阅读。
《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流转分析研究/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文库》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理论框架篇:对传统的资源价值流分析方法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构建了一套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生态园区资源价值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框架体系;(2)园区企业篇:建立了包括资源价值流转核算的基本模型、方法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园区企业资源价值流转综合分析体系;(3)园区整体篇: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生态园资源价值流转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其应用流程进行规划;(4)政策保障篇:针对当前我国工业生态园的政策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园区(产业)经济政策、技术支撑与标准、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执行与监管等四个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5)案例研究篇:以湖南省宁乡经济开发区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绩效测度与推进机制构建研究》从生态组织理论角度出发,构建起涵盖企业个体、产业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理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前沿分析等方法,测度三个层面的两化融合绩效水平,并实证分析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各层面依次构建起两化融合的推进机制。
本书立足于“再工业化”战略的深层次内涵与战略特征,重点聚焦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举措,在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剖析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加快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实现我国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有效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献计献策。
本书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编,组织众多行业 专家、研究机构、重点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等共同完成。书中从电驱动产业发展、技术趋势、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梳理与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产业规划、企业决策、战略研究等方面的主管部门、行业机构、高校院所、整车和零部件相关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顾客消费已从基于产品的功能性消费向基于服务的体验性消费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手段。本书属于制造业方面的专著,由制造服务化基本概念与理论、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制造业服务化的创新路径、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分析等组成,全书以制造业为核心,针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现状、服务化模式以及创新路径等做了具体论述,并列举了相关案例,对制造业相关方面的研究者与从业人员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先后提出的工业4.0战略。全面阐述了德国工业4.0的核心、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日本的人工智能、中国的“中国制造与2025”等。通过大量的事例样本、图表分析,让读者全面了解工业4.0的精粹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