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全球范围内最新的洗钱案例,介绍了洗钱的概念与原理、洗钱的手法与趋势、洗钱的类型与犯罪分子的动机,详细探讨了洗钱所带来的风险与后果,金融系统在伪装和转移非法资金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阐述了当前反洗钱立法与执法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效能,并为金融机构如何保护自身不被用作黑钱流动的渠道提供了独特见解。最后,针对如何有效侦查与遏制这类非法活动,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反洗钱相关概念、法律法规、识别技巧以及危害性等知识,增强公众对洗钱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帮助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守反洗钱相关规定,促进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监测和防范能力等。
本书从法学视域观察并思考为何需要经济学、 哪些范围需要经济学、 如何与经济学实现良好的规范衔接, 从而将经济学置于法学语境中进行系统考察与反思。本书从 价值目标 规范结构 事实认定 三个维度系统地考察经济学的功能范围及其限度, 将此前模糊不清的问题逐步聚焦, 从而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 对反垄断法领域经济学裁判适用问题的研究, 有利于为一般理论研究提供更具前沿性的范例。 另外, 本书对经济学家在反垄断法中的角色定位及程序约束予以特别关注, 以解决经济学对于反垄断案件事实认定造成的挑战。 对于证据学一般理论的改进及经济学家参与庭审的制度重构具有一定开创性。
本书系统全面讨论了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的竞争法问题,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对国有企业竞争性改革、数字经济竞争监管理念转变与方法革新、竞争法规则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系统探讨了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竞争法的高效实施路径。 书中提出并论证了公平竞争原则是政府处理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该秉持竞争中立原则,积极的包容审慎原则是建构数字竞争规则的指导原则,制度性开放的竞争规则 双向转化 理论,提出了竞争法律变革及法治实现的具体方案。
《 适用手册》由 民事审判 庭 编著,全书分为【规定文本】【理解适用】【新旧对照及相关条款】【相关规定】四大版块,及时对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进行全新、准确的解读,对实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是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新《公司法》的正式实施,为公司高效融资、规范运营、有序退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理论研究必须因应公司法治实践发展,对其中的关键性制度和争议性问题予以准确阐释和体系解读。《商法界论集 第14卷》在继续深入探讨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与规范适用的基础上,汇集了实务界和理论界有关卖空机制、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公司财务资助行为、独立董事制度、证券违法举报奖励措施以及并购合同重大不利变化条款等问题的前沿研究,以期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以商新法、以法促商 概括了商与法的关系,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商与法之间的互动规律,也标明了商法研究中学术生长的基本机制。
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是英美法系诉讼制度中的两座标志性建筑。本书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陪审团审判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细致的梳理,对该制度在欧洲移植与演变的过程进行理论的分解,对其在英美近现代的传播及其与英美证据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刻画与解剖,并对其 近的变化与将来的走向进行展望。全书以诉讼模式理论为比较与分析的基本工具,论证了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之间互为表里、相互生成的内在关系,对该制度背后的 理念、法治精神及诉讼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该书作者为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是颇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该书为作者第二部专著, 初于2004年在台北三民书局出版,迄今已15年,在 学术界享有盛誉,为该选题必引著作。15年过去,该论题在海峡 仍寥寥无几。同题材的专著在大陆迄今仍无出其右者。
目前, 还缺少经济安全法治方面的专门教材。本教材致力于构建经济安全法治基本知识体系,服务 经济安全法治建设。本教材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总体 安全观、经济安全体系、经济安全法治体系、经济安全合规等;分论包括经济制度安全法治、资本市场安全法治、数据安全法治、货币安全法治、 金融安全法治、投资安全法治、贸易安全法治、产业安全法治、科技安全法治、安全生产法治、海外利益保护法治等。本教材体现“经济安全+法学”的交叉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既涵盖经济安全重要领域,又包括法治体系各要素、各环节,适合法学、 安全学、经济学等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聚焦当下经济法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分经济法总论、宏观调控法、市场秩序规制法、国有经济参与法、涉外经济管制法、市场监管法六个部分,对我国经济法体系架构与完善、结构性减税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制度、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防控制度、证券期货市场高频交易行为法律监管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引起社会关注的相关问题作出规范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拓经济法的研究领域,以期实现经济法学的新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法学上看,债权融资是指债权人运用现有或将来的债权来融通资金的过程。从最原始的一般债权融资到现代债权融资金融创新,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围绕债权融资的法律问题作一系统研究,并试图针对经济生活提出的要求作出法律对策分析。 全书共分五章。在第一章奠定了债权融资的理论基础之后,后面四章用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论述了一般债权融资、证券债权融资、保理融资以及资产证券化融资所涉及的诸多法律问题。 第一章是债权融资法理总述。这一部分从两方面奠定了债权融资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是关于大陆法系物权与债权法律地位的变化。作者从民法的物权和债权概念人手,论述了大陆法系民法债权和物权界限分明、不容混淆的关系发生在现代社会的微妙变化,阐明现代社会许多领域都
从上述法律、部门规章的主要内容来看,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洗钱监督管理。我国反洗钱工作机制的模式是:确立一个部门为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国家的反洗钱行政事务,其他部门、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以全面提高洗钱预防和监控能力。具体而言,就是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行政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2)反洗钱义务。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
本卷内容充实、学术性和实践性强。“经济法基础理论”板块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经济宪法学解释,探讨经济宪法对经济法的影响。“企业与竞争法”板块涉及股东请求公司分配利润纠纷的共同诉讼类型和公平竞争审查例外制度的功能定位。“金融财税法”板块论及人民币 流通、证券市场先行赔付主体的确定、金融司法理念从形式主义到实质主义的转变、税收刑行交叉案件中“折抵”、高校预算执行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的成因和法律治理问题。“环境与社保法”板块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的生成与消亡作了解读,对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提出了单一到多元的路径。“农村法治”板块包括共享发展理念下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和宅基地收回的权益衡量与制度重塑。“法治人才培养”板块探讨了“双 ”建设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本卷学术性、可读性强,
理论界对于我国经济法有分部门法、分体系的不同研究,但是对于经济法整体进行研究和对法治变迁的探讨却鲜有成果,尤其是基于“海派经济法”进行的体系研究成果,并不足以反映历史—法制的发展状况。本书稿正是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海派经济法”的五部分体系,探讨我国经济法治的变迁历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宏观调控法的发展路径,市场规制法治变迁,企业组织形式变迁,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变迁,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变迁。本书稿对于经济法体系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对于经济法的完善和经济法通则未来的构建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 还缺少经济安全法治方面的专门教材。本教材致力于构建经济安全法治基本知识体系,服务 经济安全法治建设。本教材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总体 安全观、经济安全体系、经济安全法治体系、经济安全合规等;分论包括经济制度安全法治、资本市场安全法治、数据安全法治、货币安全法治、 金融安全法治、投资安全法治、贸易安全法治、产业安全法治、科技安全法治、安全生产法治、海外利益保护法治等。本教材体现“经济安全+法学”的交叉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既涵盖经济安全重要领域,又包括法治体系各要素、各环节,适合法学、 安全学、经济学等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将股东知情权纠纷争议的焦点问题分为六个方面:股东知情权行使的身份条件、股东知情权之诉的前置程序、股东知情权行使之正当目的、股东知情权的查阅范围、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方式、股东知情权纠纷法律适用,即本书第五章至第十章。继而细化每一方面的焦点问题,精心选择了19个典型案例,这其中就包括 公报发布的案例。这些案例的裁判水平高,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向这些案例的裁判者表示深深的敬意。笔者着重围绕每一个案件的法律规范适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阐明法官裁判背后的法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案例往往涉及多个争议焦点,为了突出某一争议焦点,笔者以该争议焦点作为案例分析标题和归类依据;为了方便对案件的把握,同一案件的其他争议焦点笔者也一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