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简史》一书虽篇幅不大,却较为充分地展现了作者希尔德雷思的货币银行思想。希氏认为,政府无法提供价值稳定的货币,那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健全货币思想的先驱,他支持诚实货币和自由银行制度,反对银行拥有特权和中央银行。《大英百科全书》曾评价,希氏货币银行著作 有助于促进美国自由银行制度的发展 。其理论可谓古典自由主义在该领域的体现,同之后的奥派经济学货币理论不谋而合。本书论述简明清晰、举重若轻。重拾希氏此书,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下货币银行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从而让金融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和作用,真正保障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
《产业革命》一书是在阿诺德 汤因比去世后,由他在牛津大学的朋友和学生,根据他生前留下的笔记和所做的演讲,整理出版的。在这本书里,汤因比以1760年为起点,从人口、农业、制造业、商业、社会各阶层的变化等各个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描述了产业革命前夜的英格兰以及1760年时工业的保护和管理体制,阐述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著作的概要、目的和特点,探讨重商主义体制与经济发展理论、地租和工资学说、工人阶级的未来等重要话题。
本书作者约翰 希克斯是当代西方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著述很多,他的经济理念自成体系,有一定影响。 本书196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3年再版。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市场的兴起,货币、法规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农业的商业化过程,劳工市场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历史等。作者把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区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由放任或集中干涉,这种看法具体体现在上述各个专题的阐述之中。
努尔哈赤、皇太极执政时期的清朝开国史,是学术界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详细叙述这个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特点,对于编写清史、满族史,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探讨民族史的理论问题,都是很有益处的。清朝建国初期,百端待举,头绪纷繁,难以一一赘述。周远廉编著的《清朝开国史研究》以研究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为主,联系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清朝开国史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屯垦绩效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书以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屯垦管理制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分析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动力及其绩效。在总结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变革规律的基础上,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问题也多有探讨,为当代兵团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将中国经济史分为封建领主经济、世族地主经济、齐民地主经济、近现代转型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五个阶段,从整体上阐述了不同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较清晰地了解中国经济史的整体和全过程。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举世震惊的成绩。如今,水已经变深了,河里的石头已经摸不到了,中国走到了今天这样一个紧要关头。知道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想跟大家一起回忆从前。把过去的故事捡起来,让故事中的智慧照亮我们今后的路途,让故事中的落败成为我们今后成功的基石。
用数字、用档案、用图片、用故事,告诉你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城,告诉你一段民国时代关于房子的精彩故事,告诉你一个时代的房地产发展和房价起伏历程,告诉你一堆似曾相识的名词;保障房、交契税、涨房租、基准地价、限价政策、房产中介……今天有的,民国时代也有。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价格体制和机制改革也随之启动,价格改革思路由 调放结合,以调为主 到 放调结合,以放为主 ,再到 双轨制 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中国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实行 物价闯关 ,以完成价格并轨,但在实践中遭遇挫折。为此,中共中央领导开展 治理整顿 , 有步骤的、稳妥 的价格改革重启。通过这次涉及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整体性改革,经济结构得到调整,过度投资得到控制,金融秩序逐步好转,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通过对宁波钱庄的历史考察,作者发现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的:过账制度对近代中国金融的进步作用是划时代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传统金融已经进化到本土商业银行阶段;在宁波钱庄那里衍生出了中国早的专业金融投资市场;关于宁波钱庄与宁波帮的关系,作者力图证明,构成宁波帮事业的核心和营养就是宁波钱庄,尽可能地在以钱庄为代表的金融平台上来架构宁波帮的历史图景;虽然资料上有很大的限制和局限性,作者尽力在宏观上构筑一个宁波钱庄的粗糙的立体图案,把宁波钱庄在上海、汉口等地的活动进行部分的浅显的描述。
本书是冀朝鼎193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论文,由英文写著。 本书强调水利系统对中国历史的经济区影响,以及与政治区域发展变化的关系,论证了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和地方区划的地理基础。在书中,作者假设农业社会结构凝固、水利建设服从于统治目的以及认定气候对水利工程无决定性影响等,开创性提出了“基本经济区”这一概念,同时还大致按照中国历史上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过渡的时间顺序,分析作为国家一项职能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作者所提出的“基本经济区”的相互关系。此外,本书还分析了海河流域的开发,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江南围田的利用及山区土地的利用等内容。 强调从水利系统这一角度分析其在基本经济区的发展、演变中的作用,自冀朝鼎之后也成为经济史研究中的一家之言。
《晚清工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在对新经济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制度理论对经济变迁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晚清的军事工业企业、官办和官督商办民用工业企业、民有商办工业企业以及铁道企业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和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变迁过程。通过对这些企业的产权主体(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行为分析,通过对影响产权制度安排的政治统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迁分析,来解释中国工业化初期企业发展及其社会变革中的矛盾冲突和道路选择,说明其变迁的历史走向。
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发行的《乡村建设》,集合了民国时期学术界对乡村治理问题的重要观点,是民国时期专门研究乡村治理问题*为权威的一本刊物。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创新,运用史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解剖并评价了《乡村建设》所反映的乡村治理思想,以期对当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思想借鉴和启示。
赵泉民所著的《移植与嬗变——西方合作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境遇》以思想史为研究取向,想要达到的理想目标自然也是思想史。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思想史”,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而是通过考察群体的观点以及某种思想产品的缘起和社会影响,探讨思想的相互关联的结构、思想交流手段对思想产品的重要性等。
这本史若民的《票商与近代中国》主要论述山西票号发祥地平祁太一带的经济发展以及票号在近代金融领域中的影响与作用。在研究有关票号经营模式问题的《企业凝聚力刍议》和《山西票号研究综述读后感》两篇,其中心思想是要说明,由山西商人创立,经票号规范化了的东伙合作制,经山西票商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资本来到世间,不仅仅只是在劳资之间产生阶级,阶级对立与对抗乃至阶级斗争,相反,如使用得当,它还可以使劳资之间,崇信、敬义,尽心竭力,地位有尊卑而不对抗,身份有阶级而不斗争,和谐共处,共创双赢。 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或许有借鉴意义。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建国初期工商团体的重组与改造:武汉市个案研究》为研究建国初期工商团体改造历史的学术专著,以武汉市档案馆所藏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以武汉市为例,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新政权对工商团体进行重组与改造的步骤与措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初期武汉城市社会经济的变迁,丰富了武汉城市社会史研究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学术界关于建国初期工商团体变迁史研究的不足。
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分别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酝酿、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蹒跚起步、市场内生动力开始形成、人民币跨境使用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在波动中前进、人民币国际化走进新时代等视角,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两大主题,以时间为维度,分不同阶段呈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进程和历史印记。既有国家、国际层面的宏大叙事,又有亲历者所见证的微小细节,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我国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完整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更揭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暨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十周年背后不为人知的艰难险阻及克服重重困难的具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