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莱里(生卒年月不详,有人疑为狄德罗的笔名)是法国十八世纪空想共产主义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大百科全书派的先驱者之一。 摩莱里站在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的立场上,根据 自然法 和 自然状态 的学说,论证了原始共产主义是符合 理性 的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是理应值得人们在现代和将来加以采纳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摩莱里在他的著作中,通过法律和理论的形式继承并发展了空想共产主义的一些传统的原理,并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恩格斯曾经对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十八世纪 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 摩菜里的思想对法国十八世纪末的巴贝夫和巴贝夫主义者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巴贝夫在法庭上受审时,曾经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就是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学生。 摩莱里是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重
本书以人民司法观的发展演变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过程为主要内容,具体考察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法制化理路、难点和亮点。主要通过梳理以董必武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如何在政权初创时期,创造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观,进而再现新中国初期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司法观的历史实践过程,以史为鉴,总结人民司法制度实践的特色,期待能为当前司法文明建设提供属于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
在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实施后,我国的反垄断案件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反垄断行政执法案件,还是反垄断司法案件,相关当事人对于所涉具体问题的理解都相去甚远。如果对这些“相左”的意见加以罗列,就会变成一片“丛林”。假如反垄断法的实施是一片“丛林”,那么引领反垄断法走出“丛林”的出路就在于一个国家须要拥有一流的反垄断司法制度。蒋岩波等编著的《反垄断司法制度》是反垄断司法的专著。概括了各国反垄断司法运作的原理,梳理了反垄断司法制度建设的经验;从比较法入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反垄断司法发达程度对反垄断法实施绩效的决定作用;提出我国实行反垄断司法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反垄断司法制度》按照我国反垄断案件的审判机制、反垄断诉讼的管辖、当事人资格、法律责任及各类诉讼
法治是*好的营商。《 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构建了 一带一路 建设法治保障服务体系,是成员国统一认知和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丛书主要涵盖了产业合作、金融服务、劳工保护、公正司法、纠纷解决等领域的法律实务,旨在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和谐共赢的区域合作大环境。丛书有利于加强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 政策沟通 和 法治互信 ,有助于提升我国法律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属于商事金融篇。结合全球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体系,针对现实典型案例作了收录和点评,并对其风险防范作了适用指引。主要包括对涉嫌垄断行为的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等。
中国律师制度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律师制度、司法实践中的律师业务以及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并以大量案例加以说明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指导性。
《制定有成效的法律和政策:法律、政策制定者的刑事司法改革和刑罚立法、政策及实践手册》所关切的重要事项,如健康、残疾人、教育、劳动、妇女、儿童、少数人群以及外国人等等,所有这些并非总是为那些在刑事司法领域起草法律和政策的人所重视。因此,我们认为在章突出我们所参照的信息来源是十分重要的。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在本章中穷尽所有的信息来源,于是在附录中我们另外列举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如网页等。在联合国出版的许多刊物中能找到这些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指南,本书也列举了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目。 第二章讨论了刑事司法法律和政策生效的关键原则。它们包括:改革建立在国际人权规范之上;全面审查所获得的证据;聚焦犯罪预防;拓展帮助犯罪人过守法生活的方式和途径;认可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个体差异;避免刑
现行《京师国际刑事法文库(60)·外国刑事法翻译系列(三十六):不丹刑法典》于2004年生效,由刑法基本问题,人身犯罪,财产犯罪,商业犯罪、职务犯罪及相关犯罪,危害国家和公共秩序的犯罪,其他犯罪六部分组成。部分对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制度等予以规定,具体龟括前言,罪行分类,量刑,刑罚替代措施,损害赔偿、恢复原状、没收和追回,一般责任原则,罪责抗辩,正当事由的罪责抗辩,青少年犯罪和智力不健全,未遂、协助、教唆、引诱和共谋。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对各种具体犯罪等作了具体规定。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研究》共有六大章节。*章是未决羁押概述。第二章是未决羁押的现状。第三章是域外未决羁押制度考察。第四章是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五章是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反思。第六章是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完善。
《刑事司法指南》面向检察院系统,针对刑事案件的监督、提起公诉和自侦自查,在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实务方面全面研究、反映司法改革、司法建设、司法发展的动态与成果,追击并剖析刑事司法领域新问题。
1901年,清末新政肇端。自此,中国通过正式制订部门法开启了社会近代化的转型。 1908 年清末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章程》《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等宪法类法律规范,近代意义语境下的中国宪法诞生。 本书,以《各省咨议局章程》与《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所涉 170 余个条款为内容,侧重其制度建构的意义解读。在体例结构上设有九章,分别为咨议局之性质、咨议局之场所及名额、咨议局议员选举、咨议局之议员、咨议局之会议、咨议局之部署、咨议局之处罚、咨议局与各官衙之关系、咨议局之入奏等。 孟森作为清末立宪派的重要成员,写作本书的目的既是对各省制订的咨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进行的通识性解读,成为预备立宪阶段国民宪法普及读本;也是对当时君主立宪实践的一种理论梳理,且针砭时弊,指出立法的一
《司法现代性及其超越》由韩德明著,立足于现代性前沿理论,揭示了司法现代性理念要旨,总结并评述了现代司法制度演化范式,对现代司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理论预见,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法律和司法理念和制度的非难和解构。针对风险社会时代语境,深入论证法律商谈理论对于重塑现代法理念的合理性,将交往理性引入现代司法理念,对未来社会中的司法权能作出理论界定,并从现代司法实践的多个维度论证制度建构方向。后,本书将研究焦点对准中国司法现代化主题,从反思现代性理论出发,界定了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反思性性质及其改革实践逻辑,阐释了中国司法现代化进程的反思性内涵,提出了中国反思性司法现代化的理论路线和方法。 《司法现代性及其超越》以“解释法律社会学”方法研究现代司法理论和制度在学术方法上具有创
《刑事司法指南》面向检察院系统,针对刑事案件的监督、提起公诉和自侦自查,在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实务方面全面研究、反映司法改革、司法建设、司法发展的动态与成果,追击并剖析刑事司法领域新问题。
本书是毕玉谦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结项成果。本书是以民事审判与调解的程序保障机制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了调解的源流与审判程序的可被替代性及其演进,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程序机能,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基本分野与协调,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中的事实认定,审判程序与调解程序的展开与程序保障机制的建构,等内容。
刑事法制似远实近,是关乎每位公民福祉的重要法律制度。众所周知,具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在刑事法制建设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本书对 2015 年度*受关注的十起案件进行回顾与分析,力图实现 以案例解说法律,以法律书写正义 。这十起刑事案件是当前国家和社会治理当中较为棘手、较为困难的部分,其中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案,有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紧密联系的流量劫持案,有涉及情与法相互较量的首富被绑架胁迫杀人案、河南大学生 掏鸟案 、母女社保诈骗案,也有彰显司法公正的马乐再审案,更有贯彻 疑罪从无 理念的钱仁凤案、曾爱云案以及福建福清绑架杀人案。可以说,对这些典型案件的处理,既彰显了我国刑事法制建设的进步,也有助于大众了解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状况。
受益于互联网、全球化、数字化、服务经济年代的便利,更大范围、更高频率、更深层次的经济交流合作成为可能。近年来国内优秀的创业者们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无论是初创企业、兼并重组,还是国际化发展,法律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有效运用法律手段规避风险,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之一 法律风险在企业经营中,可谓“与生俱来、如影随形”。市场的规范运作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法律风险在书中主要是指企业运行者因缺乏必要的法律思维、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而导致的法律纠纷,或是不当应对纠纷后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相比于市场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法律风险更具有人为性、可识别性以及可控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法律风险的可防范性大大增加。因此,不断提高发现、识别、预防、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
本汇编每年出版12辑,每月出版1辑。本辑为2017年度第11辑,收入2017年10月份内公布的行政法规2件,选收国务院文件2件,报国务院备案并经审查予以登记编号的部门规章8件,补收2017年9月份内公布的司法解释1件,共计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