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权思想、民主监督思想、人权保障思想、经济建设思想、军事思想为主线,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相关宪法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及演进。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宪法思想尤其是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思想,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宪法主张是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是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书的梳理与论证,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
自19世纪以来,英国宪法学渐趋成熟,既呈现出体系化发展面相,又出现了明显的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两大学派分立现象。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是以戴雪为代表的规范主义;政治宪法学的方法论是以白芝浩为代表的功能主义。19世纪以来的英国宪法学谱系于中国读者而言基本是清晰的。基于此,《正名之路:英国宪法学方法论的三重学术根脉》主要追溯了19世纪以前英国宪法学方法论的漫漫学术根脉问题。明确提出,英国宪法学及其方法论存在三重学术根脉,即古希腊科学哲学根脉、古典罗马法学根脉、英国一般法学根脉。
《公共卫生法:伦理、治理与规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公共卫生法体系性著作,对公共卫生法给出了权威、全面、深刻的勾勒。三位来自英国公共卫生法领域的杰出学者,系统描述了当代公共卫生的立法、公共政策、司法判决和公共卫生实践,勾连法律、规制、治理与伦理,以及国内卫生法与全球卫生法,从哲学层面阐释了公共卫生法的理论,从历史层面回溯了公共卫生漫长的立法与规制史,从法律和公共政策层面探讨了行政规制、自我规制与治理,从法学多学科视角出发,考察了私法、公法、刑法及国际法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公共卫生法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预算则是国家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程序性制度安排。本书通过对不同国家预算权配置的横向比较研究与中国预算权发展演变的纵向实证研究,并以我国宪法相关规范为切入点,致力于厘清预算权力运行的宪法逻辑,分析预算权力配置的优化模式,探索切实可行的预算权力监督机制。
韩钢著的《中国私产宪法保护探析--基于马克思私有财产思想的分析/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是作者历时四年的呕心力作,回溯历史,关照现实,探寻中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可能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包括法学研究在内的很多工作都会逐步被机器代替,留给法律人独立从事法学研究工作的时间窗口不会太长,我们 有责任留下对这个时代重大挑战的思考。目前,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正在筹备换届,网络信息法学研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会。《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作为研究会的会刊,将致力于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融合,促进理论与实务对接,催生新理念新思想,为我国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与网络信息法律实务打造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本辑为2017年第2期总第2期,由周汉华主编,包括共享经济与政府规制、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信息内容监管、互联网 治理四个部分。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 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 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与实践创新。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了 好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编者根据《现行有效法律目录》(截至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 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组织出版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学习汇编》。 本书收录的宪法、宪法相关法均按法律 初通过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对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的修改变化,可通过题注了解。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阅书稿大样,一幅幅珠江潮涌的改革发展壮阔画卷跃然眼前。广东省法学会匠心独运,组织全省法学会系统包括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法学会、各学科研究会、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会同实务部门,以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进程为结合点,多视角、宽领域地展示了广东坚持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生动实践和探索。南粤大地那种不忘初心的信念、敢为人先的胆识、革旧鼎新的创意、劈波斩浪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坚守着实让人起敬。 法安天下。《与法共进》的亮点在于以大量鲜活的实例和翔实的数据,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充分印证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是相随与共、同行并进的。四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有这样一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表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宪法实施、教育和监督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集中关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宪法教育问题。 章基础理论:法治教育;第二章实现全民守法的路径转变:从强制到法治教育;第三章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难点、成因与突破;第四章宪法教育:塑造法治中国认同;第五章在宪法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章宪法教育教材设计理念:生活宪法与宪法生活;第七章 法律硕士(非法学)入门考试中的宪法教育;第八章公务员宪法教育的目标:培育宪法意识;第九章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第十章规范认同:通过教育惩戒防治校园欺凌的突破口;第十一章高校惩戒权与学生权利保护之平衡。
本书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民法总则基础理论研究——以潘德克顿法学为中心”(项目编号:106112017CDJXY080007)的阶段性成果。
吴如巧著的《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重大法学文库》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历次修改的内容,从七个方面对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既涉及民事诉讼模式结构、司法与传媒关系等宏观层面的框架设计,亦包括证据制度、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等具体层面的制度安排。此外,本书对美国民事诉讼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考察,以对我国民事诉讼的今后发展提供镜鉴。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问题在政治学、行政法学等相关学科都是相对热点的领域,一个关于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法治化整体理论框架正在建立。本书从推进依法治国,实现 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围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改革命题,以“理论基础-现实难题-制度构建”为明线,以终身责任追究的“事项范围-主体确定-追究依据-对象认定-责任类型-程序规范”为暗线,通过对我国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与现实的分析,提出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体系的合理方案。
内容简介 : 本书出自于美国声望的宪法学者,它有着激动人心的原创性,并且覆盖了美国宪法的各个领域,这使得本书在当下就将成为一部经典。阅读《看不见的宪法》,就如同走入了一位思想者的心灵,跟随着他反思今日许多最重要的议题。劳伦斯·却伯,美国当代宪法学大师,1941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二战结束后随家人赴美,1966年获哈佛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哈佛法学院,并长期担任拉尔夫·泰勒宪法学讲座教授,2004年起,晋升至哈佛大学教职,卡尔·洛布校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