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是英国法理学家杰里米 边沁创作的法学著作,1789年首次出版。开篇即介绍了作者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将伦理与立法原则相联系,力求找到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平衡点。边沁将功利主义思想贯穿全书,声称 功利原理是本书的基石 。他认为,人性的规律就是追求快乐、躲避痛苦,而快乐指的就是 功利 。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边沁构思的一部讨论立法原则的著作的导论。提出要依据人行为的效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政府的主要活动是立法,立法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增进人们的幸福。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还提出了惩罚的原则,即犯罪者由于受惩罚而遭受的损失必须大于他通过犯罪行为所获取的利益。
美国的政客和美国人民,当然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常常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主国家,但本书却以一个外国人独有的视角,揭示出美国民主制度内在的种种吊诡和悖论 这些都是美国人 灯下黑 常常看不见的: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实际是非常不民主的。本书写道,一方面,美国的建国之父们强调政治体制要能确保谨慎、协商,制衡以及三权分立 在这样一个制度中, 人民 被赋予非常有限的角色。另一方面,很多的激进民主派则坚持要由 人民 而且只能是 人民 来统治国家。结果就形成一个内部充满矛盾至今仍纠缠不清的政治体制:非由选举产生且无须政治问责的法院的法官大人们却常常以法律的名义行使终的政治决定权;对人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则有诸多严苛的限制。
本书自初次刊行以来,业经10年。这10年是各国宪法变动比较剧烈的一个期间:或则修改旧宪;或则另制新宪;或则宪法条文虽未修改,而政制的实际已经大变。此种变动的内容如何,其对于立宪主义的影响又如何,固为本书读者所急应了解者;本书的订正及补充乃亦刻不容缓。 此次增订,在将10年来各国宪法上的变动,以及新近的政治理论,择要论列。增删之处殊不为少;但本书原有的体裁,除末编外,大体上并未改易。原书本将中国制宪问题的经过,附于第五编中叙述;今因制宪问题在中国又多10年的历史,且国民政府的存在已历10有2年,其现行政治机构,亦有阐明的必要,故特新增一编,名为 中国制宪史略及现行政制。 本书初版序中,曾谓: 十数年来,国人对于宪法问题及宪法学的兴趣,总算比较浓厚;然因坊间缺乏参考书籍,普通学子以及一般
中国社会自1949年之后经历了剧烈转型,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行 八二宪法 文本屡经修改,其文本的背景与制定时也完全不同,同样的条款在变迁的社会情势下,规范意涵自然大不相同。对 八二宪法 的解释需进行历史、文本与现实的三重融合:一方面,需回到历史,对宪法规范的原初含义进行原旨主义的解读;另一方面,需关切社会现实的变化。这就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将历史的视域与当下的视域融合到一起,在 宪法变迁 的视角下,讲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转型的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对现行《宪法》进行解释。需要有一种理论,能够兼顾宪法的相对恒定性与动态生长性,从而具有回应社会变迁的能力,这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一种 以宪法变迁为基础的宪法教义学 和 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 就成为转型中国宪法理论构建
宪法重点条文理解与适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丛书)
《宪法学(第四版)》是集理论性、规范性、教学性于一体的优秀法学教材。作者以宪法学总论和分论的形式,从中国国情出发,针对现实宪法问题,于博采众长基础上发掘中国制度特色,在传统知识讲评中突出主流观点,对宪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制度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进行细致讲述,条理清晰,易于掌握,对于引导学生与读者形成正确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大有裨益。 第四版中,作者根据第五次宪法修正案与相关立法变化,结合学科发展,增删、调整相关内容,突出宪法修正案所带来的规范和理论的新变化,突出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理论的新特色,突出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思路,务求表述宪法学教育的现实,满足宪法学教学之急需。
本书坚持 规范-实践-比较 的基本研究脉络,不仅审视了立法解释制度功能的变迁历程,而且探讨了我国合宪性审查时代立法解释制度的功能体系,有利于发挥立法解释推动中国法治实践的制度价值。作者从合宪性审查制度框架出发,探寻全国人大常委会应用合宪性解释的具体路径,不仅推动了立法解释制度之实践,还是一种符合中国宪制架构的宪法实施新机制。
本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宪法知识解读,采用彩图场景加法条的立体阐述模式,有利于读者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迅速了解中国宪法知识。 第二版主要修订如下: 在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本次修订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帮助读者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义,理解宪法的重要意义。本次修订还增加了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等重要知识点,完整全面地介绍公民应知应会的宪法知识。 在结构方面,本次修订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文本,分 序言和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来系统介绍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此外,结合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成就、新发展,对部分内容进
《宪法故事(第2版)/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编著者迈克尔.C.道夫Michael C. Dorf。 《宪法故事(第二版)》对15个美国宪法中重要的判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深度分析了这些判例,讲述了这些案例的故事,并说明了每一个案例的背景,还指出了这些案例在美国宪法构架中的地位。这些案例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领域,分别是宪法结构、平等与宪法、宪法与自由。《宪法故事(第二版)》可读性强,虽然有些案例有暂时性,但更多的案例有经典的价值,虽然不能通过这些案例了解美国宪法的全貌,但是可以通过这些可读性强的判例,理解美国宪法的重要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解决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本书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逻辑内涵、立法框架、规范体系、实践路径、学科构建、前瞻探索等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力求全面透视和建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 本书的读者可以是理论界、法律界及实务界的专家人士。
本套图册以《宪法》重点条文为主体内容,配以32幅活泼有趣的漫画场景,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普及宪法知识,有助于公民感受宪法的价值,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本套图册共有5张大海报,1张宪法宣誓誓词海报,4张宪法知识海报,包含32幅漫画场景与32个重要宪法知识点,生动直观地为广大读者解读宪法法律知识,非常适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体育场馆、社区活动中心、村委会等地的宣传栏张贴使用。
本书是在规制与运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因此,《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学理论中便自然而然地包含了规制与运作两个基本概念,遗憾的是这两个概念在以往的《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学体系中却被遗弃了。笔者正是本着拾遗补缺的主观信念,选择《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规范的规制与运作两个命题,对其作了理性和实证相结合的探索,侧重点在《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的实证论方面。说理性分析是因为作者试图构架一个在作者看来是深层次的《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学理论,此理论放弃了以往《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教科书中关于《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规范的割裂性研究及与棋子一样的排列模式。从传统《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学体系中,人们所看到的仅是《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条文依数目大小进行的排列过程,条文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能通
中国社会自1949年之后经历了剧烈转型,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行“八二宪法”文本屡经修改,其文本的背景与制定时也 不同,同样的条款在变迁的社会情势下,规范意涵自然大不相同。对“八二宪法”的解释需进行历史、文本与现实的三重融合:一方面,需回到历史,对宪法规范的原初含义进行原旨主义的解读;另一方面,需关切社会现实的变化。这就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将历史的视域与当下的视域融合到一起,在“宪法变迁”的视角下,讲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转型的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对现行《宪法》进行解释。需要有一种理论,能够兼顾宪法的相对恒定性与动态生长性,从而具有回应社会变迁的能力,这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一种“以宪法变迁为基础的宪法教义学”和“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就成为转型中国宪法理
万春编写的《网络犯罪指导性案例实务指引》为网络犯罪指导性案例专辑。为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经深入论证调研,并经 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讨论和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次会议审议, 以计算机网络犯罪为主题发布了第九批指导性案例,明确了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中一些常见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