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国家工作人员尤其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为了帮助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群众学习宪法、尊崇宪法,让宪法走入人民群众心中,我们特出版本书。本书包含2018年3月修正后的宪法文本,并附录1982年宪法、历次宪法修正案以及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和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本书既可以供广大读者平时阅读,也可以供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时使用。
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并非空洞的宣言,而是有效力的法规范。建构基于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案,厘清基本权利条款的规范结构和规范内涵,使之在技术层面上成为可以适用的规范,是宪法学的基本任务。本书是基本权利总论领域的体系性著作,围绕基本权利的功能,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限制、竞合、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教义学建构,并回应了中国法治实践中的诸多基本权利问题。
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书中讨论的 宪法 ,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西方的普世理论,而是站在中国宪法(尤其是 八二宪法 )的自身实践基础上,展现中国宪法和制度的自身逻辑与发展道路。 全书辑集了作者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 问题意识 ,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本书原为林来梵教授讲授本科 宪法学 (国家精品课程)的全套课堂讲义实录,是近年来我国书肆中畅销的宪法学读物之一。 全书基于 规范宪法学 的独特方法,对宪法学的内容进行了体系化的阐述,间中不时针对国内各种宪法学理论做批判性的学术分析,并就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提出了个人独特的学术见解。书中的语言表述也保留了课堂讲授的原有风格,深入浅出,寓庄于谐,颇有 临场感 。 此度第三版以2018年修宪为契机,对原书的内容做了较大的修订和发展。
《英国宪法研究导论(汉译名著本20)》被为是英国宪法学的经典著作,是英国宪法学术中引证率的作品。它至今仍具有正统地位,近似于一种 没有成文宪法的宪法典 。很大程度上,它能够奠定研习英国宪法的基础,成为了解英国宪法的入门著作。在重要性上,此书足以和任何一本法学译著相媲美。 《英国宪法研究导论(汉译名著本20)》共有三篇内容:篇议会主权;第二篇法治;第三篇宪法性法律与宪法惯例的关联。此书是法学和政治学(尤其是公法专业的)的学生和教师的书目,此新译本必将引起学界及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本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戴雪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宪精义》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对英国宪法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证。本书中译本繁体版(全八册)根据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15年版译出,由商务印书馆于1930年首次出版,本次简体版在原1930年繁体版基础上,按现行出版规范与体例排印再版。 著者对于英宪的渊源,不管是古代宪章,古往今来法案与成案,以至常法及惯例,必加探讨,钜细不遗。以言明辨工夫,著者不但详阐英宪中之三条大义,而且推究各条大义下所蕴蓄的许多精义......以言比较及解证工夫,著者不但抉发英宪中之原理及规则,而且旁求印证,时以法兰西的宪法主义,或以亚美利坚宪法主义,与英吉利法律精神互相校勘。 我们敢于断定一语,《英宪精义》不但可以行诸当时,而成为英宪的科学研究
传统安全领域包括领土、军事、国防、政治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日益突出,国家安全延展至数据、基因、卫生、能源、生态、网络、生物、太空、深海、极地等非传统领域。 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形态和形式相较于传统安全领域更为隐蔽,不为社会公众所认知。 即使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全球规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规则体系和治理架构不甚完备,各国普遍共识较为缺乏。 本书围绕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研究,从国内法、比较法和国际法视角,分析和讨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 风险挑战和法治应对。 本书的读者可以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理论界、司法界及实务界的专家人士。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来对于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合集。这是一项由中国的具体法治实践所引导的系列研究,是在宪法学研究 议题化 、部门法议题宪法化的背景下,宪法学者对部门法中的宪法问题的主动回应。 本书中既有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机动车限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具体争议的宪法学分析,也有对基本权利在私法上的效力、私有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人格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宪法根据、罪刑法定的宪法基础、法益的宪法关联性、部门法中的比例原则应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时,本书还在 部门宪法 的维度下,与经济法、环境法、社会法等部门法学科展开对话;在具体理论与实践问题之外,展示了关于 宪法与部门法的三重关系 的分析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所需要的概念装置和理论工具。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
本书采取专题研讨的方式,即选择少量的宪法事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加深宪法事例分析的理论深度。本书以三个著名的中国宪法案例展开论述,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相关案例进行的分析讨论;与此同时,本书还在 年度外国宪法判例选释 部分编选了2016年度的9个外国宪法判例,大多涉及基本权利。本书所选取的中外相关宪法事例极为典型,理论与实务知识并存,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2018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修改。 宣誓抚按版 主要用于各级人大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用。 我社出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编辑的《宪法》版本是国家法定正式文本。
世界各国宪法文本翻译与研究系列丛书 的*本 《世界各国宪法文本汇编(亚洲卷)》,经过整个研究团队一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付梓,作为本卷书的主编,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巨大的压力。 译事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翻译宪法文本则是难上加难。宪法文本中的每一个标题、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标点,都值得认真琢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客观准确地表达出母本的含义,这是宪法文本翻译中*核心的问题。为了保证译本的准确性,整个研究团队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查找各种不同版本,选定*权威的官方版本作为翻译的母本,并将其他版本作为参考,翻译前对所译国家的宪法、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各种背景进行调查,拟定翻译的规范格式,翻译过程中不断地交流翻译的技巧,共同研究和解决疑难问题,请教各方面专家的意
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是依法治国事业中*核心、*根本的问题。依法治国能不能实现,关键要看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能不能实现。本书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总体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伟大思想为目标,针对几十年来宪法实施和监督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展开研究。注重史料分析,在历史脉络中把握宪法前进的节奏与方向。努力抓住重大问题,使宪法实施和监督纲举目张。力求准确阐释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为突破口,为将依法治国的整体事业推向历史的新高度尽绵薄之力。
本书吸收法学界关于立法学研究所取得的新理论成果,结合近年来的立法进展和备案审查实践,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立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基本原理部分主要探讨立法的概念、立法的分类、立法的本质、立法的历史发展、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基本制度部分主要剖析立法体制、立法主体、立法程序、立法效力、立法评估以及立法完善等。本书致力于构建我国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立法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为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以良法保障善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本书尝试将世界宪政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宪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中国和西方宪政国家的重要宪法判例为主线,通过案例系统讲解宪法学原理。全书共分8章,涉及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的实施与解释,基本人权的宪法保障,选举和政党制度,政府组织结构,中央和地方关系等内容。在方法上,《比较宪法:案例与评析(套装上下册)》奉行 问题中心主义 以实在和具体的宪法问题为中心,通过个案阐述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每个案例之后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评论,以说明案例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及以后的发展,并在每一章*后附加了思考题,帮助读者理解、总结。在形式上,《比较宪法:案例与评析(套装上下册)》以各国经典判例为主线,采取了叙述,议论和实例相结合的多样化方式,力求做到生动而不失准确。全书内容翔实,体例
《中国宪法年刊》由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主办,自2006年创刊至今,《中国宪法年刊》已经连续出版了整十卷。这是对中国宪法发展的客观记录,也记录了宪法学者们的不懈思索与孜孜以求。本卷部分为“学术论文选编”。第二部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宪法发展专题”。第三部分为“外国宪法(学)新发展”。第四部分为“重要学术会议综述”。第五部分为“宪法学学术活动”。第六部分为“宪法学研究信息”。
《世界各国宪法文本翻译与研究系列丛书:世界各国宪法文本汇编(欧洲卷)》翻译的文本与国內同行翻译的权威文本相较仍然有较大差距,但可以为法学爱好者提供一种参考译文。宪法文本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确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通过组织国家政权保障宪法的实施。虽然宪法文本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的宪政状况,并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宪政实践,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宪法文本的变迁反映宪法思想的变迁,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宪法实施的经验,从这一视角来观察欧洲宪法文本,可以从细微之处看到宪法发展的脉络。
宪法的核心问题,是权力配置问题,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开启了中国近代宪法的历史。作者对从清末到民国六次制宪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抽取其权力集中(分配)内容做文章,无论在国家机构之间,如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的权限,还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阐明了 权力集中 是这一宪法断代史的关键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中国近代宪法史,就是研究权力集中的历史,以此为线索梳理近代宪法文献,充分说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在近代的延展,也为今天宪法理论发展提供了历史资料与镜鉴价值。
基于《民法通则》将与《民法总则》并行实施到2020年这一法律背景,本书针对不同读者群做了不同的侧重设计。**部分:《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等编纂对象法规体系对照表。设置了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章节设置对比表 和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等编纂对象法规条文对照表 两个表格。后者涉及《民法通则》等27部法律规范性文件。第二部分:《民法总则》条文释义、关联条文和对应案由。按照《民法总则》的条文顺序,将每个条文所直接对应的编纂对象法规精确到条、款、项以表格形式列出,并根据立法本旨简洁明了地撰写 条文释义 ,再列出每个条文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的 关联条文 (涵盖163部法律规范性文件)。部分《民法总则》条文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对应案由的,也一并列出并配上 法合案由码 ,供读者了解法合实验室对该案由在司
本书以史学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挖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实施,包括各种政治力量围绕该法进行的斗争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元素,勾勒出传统文化对该法律的影响,进而分析中国引进西方宪法文化、进行民主法治建设所必然面临的境遇,及东西文化碰撞在民主法治建设上的反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