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确实施刑事诉讼法新规定,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保严格公正司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1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条件、从宽幅度、审前程序、量刑建议、审判程序、律师参与、当事人权益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认罪认罚案件的依法从宽处理,构建繁简分流的多层次诉讼体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为便于实践中准确理解和适用,本辑重点收录了*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撰写的解读文章,详细说明了该意见的制定背景、经过和主要内容,并重点对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坚持的原则、认罪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 总第185辑(2020.05)》收录了《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2019)摘要》《公安部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等重要规范文件。 2020年3月,《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出台,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 放管服 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省级政府将有更大权力自主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高审批效率、项目落地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改善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同时解决农村建设项目落地难、农村土地利用低效浪费等问题。土地审批放权目标是 增效 而不是 增量 ,不是建设用地 松绑 ,城市土地供应
2017年2月7日,国务院公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一是强化了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作用;二是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重点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服务能力,落实政府保障责任;三是处理《条例》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理清相关部门的责任边界。 2017月2月28日,*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修改《*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关于民亭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财产调查规定》),以及印发《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执行款物规定:》)。修改后的《若干规定》相比法释〔2013〕17号重点修订:一是明确纳入失信名单的实质要件;二是增加纳入失信名单的期限;三
民事审判既以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为其深厚法理基础,又以国家、社会的传统文化、当前重大政策与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为其现实要求,博大精深、任重道远,体现着厚重与精巧兼在的司法审判职能。本书突出北京民事审判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具有体例创新、内容丰富而实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鲜明特色,并注重将个案评析与类型案件的调研分析相结合。所选案例从近年来全市法院审结的近50万起民事案件中精选而出,注重案件质量、评析质量与文字质量,针对性强、法理性强,不少案件涉及对法律方法、审判理念的研究,基本展现了北京民事审判对疑难、典型问题的执法理念与执法标准。所选调研分析注重研究深度与对策可行,是各级法院的精心之作,体现了近年来北京主要类型民事案件的调研水平和审判情况。
《商事法律文件解读》以"解读"为重点,通过对*出台的商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重要地方司法业务文件进行解读,为广大读者学习理解*法律规范、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文件、及时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信息平台。本辑设置了"法律与解读""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解读""典型案例""司法实务问题研究""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等栏目,以期为商事法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例以辅律,非以破律”,案例对审判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始终被我国各级法院所重视。《人民法院公报》每期都载有由人民法院批准、或者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案例,要求各级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加以参考;从2000年开始,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自置95)2年开始,编辑出版《人民法院案例选》。 我们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努力,推出本套丛书。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试图使丛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案例典型、真实。所选案例多属于《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及其业务庭通过其他形式公布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尽可能具有典型性。为了方便使用,我们归纳了每个案例的要旨,并作为“问题提示”列于案例之前。案例均保持真实性。涉及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案件,隐去了部分真实姓名。 二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0.9总第183辑》特点: 迅捷刊登新法律规范 点评新型疑难案例 追踪法学前沿理论动态 同步解读相关法律文件 专家解答法律适用问题 剖析立法司法执法热点
2018年2月27日,*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未成年人救助意见》)。《未成年人救助意见》的出台是*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及时帮扶因案致困的未成年人,改善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切实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便于各地检察机关正确理解和适用《未成年人救助意见》,*人民检察院相关起草人对《未成年人救助意见》的制定背景、制定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对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展望等相关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其中重点对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的基本理念、对象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阳光司法工程,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
朱晓卓著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案例法律解读》根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需求,以切实保障和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合法权益保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刻把握老年人学习和认知行为的特点,以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编写要求,将从网络、媒体、杂志等渠道收集到现实案例分为家庭赡养、同居婚姻、遗产继承、居家服务、老人监护、医疗服务、机构养老、人身伤害、合同维权和社会救助等篇章,以案例形式导入,以此介绍所涉及的法律条款,深入浅出分析相关法律规定,就此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法律问题,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以及在发生侵害后如何运用法律 保护自己,力求抓住精髓,通俗易懂, 终实现老年人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家庭、继承案例指导与参考》是《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丛书》中婚姻家庭、继承案例分册。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家庭、继承案例指导与参考》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国审判指导丛书中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86个对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化解进行指导的案例,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婚约财产纠纷、离婚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等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梳理,并提炼了裁判要旨,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掌握案例的争议焦点与指导要点。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家庭、继承案例指导与参考》以案例的形式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家庭法律适用中难点问题的解决意见进行了实例阐释,对法律工作者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准确掌握法律适用标准具有指导价值。
2018年12月28日*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认定累犯如何确定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五年以内 起始日期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批复》规定:刑法第六十五条一款规定的 刑罚执行完毕 ,是指刑罚执行到期应予释放之日。认定累犯,确定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五年以内 的起始日期,应当从刑满释放之日起计算。为便于正确理解适用《批复》相关规定,*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相关起草人就制定背景、经过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对《批复》出台的依据有针对性地做了分析:符合一致性解释,与刑法总则其他有关规定相一致;符合实事求是精神,以释放之日作为计算累犯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五年以内 的起始日期较为妥当;对被告人有利,从刑满释放之日起计算累犯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五年以内 的起始日期,比从刑满释放后第二日起算,使被告人适用累犯的期
《商事法律文件解读》以"解读"为重点,通过对 ZUI XIN出台的商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重要地方司法业务文件进行解读,为广大读者学习理解ZUI XIN法律规范、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文件、及时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信息平台。本辑设置了"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性文件与解读" 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解读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性文件与解读 地方司法业务文件与解读 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等栏目,以期为商事法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定期出版物,旨在为江苏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律师、公证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权威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
本书由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组编,以关注、探讨我国仲裁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为宗旨,包含国内外法律及仲裁领域专家关于仲裁案件的主要观点及论述,本辑分为 专论 办案札记 两个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