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主义是我持续关注的一个课题。本书的三部分内容是我在不同阶段对罪刑法定主义思考的成果。篇是对罪刑法定主义的法理解读,虽然平铺直叙,不见波澜,但以体系性的叙述展示罪刑法定主义的一般精神。第二篇写于1997年刑法修订过程中,是为罪刑法定主义立法化而摇旗呐喊之作。该篇内容曾以《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为题,发表在1996年《法学研究》第5期,是我个人为满意的一篇论文。这一篇是对罪刑法定的法理阐述,围绕罪刑法定主义,贯通古今、外以及立法与司法等数个向度,’使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上得以展开。第三篇是在实现罪刑法定的立法化以后,对罪刑法定的司法化的关注之作。该篇内容曾以《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为题,发表在《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这一篇是对罪刑法定的现实阐述,结合有关案例和素材对
恩里科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是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他与龙勃罗梭、加罗法洛(Baron Raffaele Garofalo)被誉为 犯罪学三圣 ,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菲利的主要著作《刑事实证学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坚持犯罪现象的决定论,不承认古典学派信奉的 自由意志论 ,基于有效的社会防卫目的,致力于 对罪犯的犯罪行为和社会两方面 的研究。菲利在 犯罪社会学 这一概念下,将刑事科学组合成一个体系,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犯罪学思想体系。 《实证派犯罪学》一书汇集了恩里科 菲利于1901年4月22日、23日和2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三次讲演的讲稿。虽只有短短四万余字,却是菲利刑法学说和犯罪学理论的高度浓缩。
这不是一本关于刑罚制度合理性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刑罚制度建立后如何分配刑罚的书。 本书的总体安排是:章为概述。第二章进行初步讨论,明确每一个可选择的分配原则的指导标准,论证可选择分配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从第三章到第九章对每个可选择分配原则逐个进行分析并了解其优点和缺点。第十章对可选择分配原则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对比。第十一章论述如何构建混合分配原则。第十二章对如何构建混合分配原则进行诠释。
操纵市场诈骗罪侵害三重客体,即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证券市场的秩序、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活动。实践中,应重点监控拥有资源优势的主体的市场操 纵行为。本罪由故意构成,但并非目的犯,我国可借鉴美国法中的以客观要素推定主观要件的判断方法以 及欧盟法所采用的“莫尔海伦规则”确定主观要素中的动机、认识、意志、目的等要素的内容及举证方法 。本罪的有效规制,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健全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体系、较为严格的行政 处罚措施以及具有明确量刑标准的法定刑。
本书是对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进行全面阐释和深入解析的学术成果。首先,本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以来的研究历程进行了谱系性梳理,就研究热潮中形成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归纳与评述。其次,笔者在承继与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涵摄政策主体、政策途径、政策基石、政策实质、政策客体、政策界域和政策底线七人要素的仝新理论模型。后,本文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理论模型置于真实的法治场域中,从刑事一体化的纬度,实现其与实体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效链接,于刑事法治运动流程的界面,实现其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执行及刑事法律解释的全面互动。由此,得以塑成宽严桕济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的良性关系和共生机制。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2011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八)》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完善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完善了非监禁刑的执行方式,进一步明确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增加规定了新出现的犯罪行为,为从严惩处严重犯罪提供了有力武器,是对刑法的一次重大修改。《刑法修正案(八)》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对现行刑事法律作出进一步完善,体现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国家民主法制的进步。
《新编应急避险一本通》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人身危害五个层面入手,涵盖了地震、火灾、装修污染、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人身保护等近些年来危险频发且关系人身财产安全的诸多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在灾害来临的时候如何防范和自救,用典型例子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应对哪些容易被忽视的危险。贴近生活,简单易行,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和身边人及时远离危险,将损失降到。
《职务犯罪侦查能力建设指导丛书:反贪侦查实务问题研究》从执法理念、犯罪认定、证据研究、侦查策略和工作技能等五个方面,对检察机关反贪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探讨,既有理论深度,又对反贪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李文生主编的《典型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警示与剖析》以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查办的各领域典型渎职侵权犯罪案例为样本,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成因、特点、危害和发案规律,进行了剖析和揭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警示、防控的意见,为读者直观深入地认识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从思想深处预防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阅读初稿,感到有三个特点:一是有理论性。该书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核心,从经济监督、宏观调控、权力制约、惩治腐败、保障国有资产、维护人民利益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审计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选择的部分典型案例也能从理论的角度,举一反三,力求对审计揭露经济犯罪线索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二是有实践性。该书归纳与总结了一些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如审计揭露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四抓”方法,即抓住审计重点,不让其惑;抓住关键线索,不让其断;抓住关键资料,不让其毁;抓住“双线人物”,不让其逃等,值得借鉴。三是有现实性。审计人自己写自己,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便于相互交流。 审计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需要付出执。著和汗水,需要拥有胆量与勇气,更需要智慧和正气。广
由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规定的罪名,特别是增设的新罪名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跨专业、跨学科知识,增加了对这些罪名的理解上的困难和适用上的难度,本书针对这一情况,选择了刑法分则中社会危害性比较大的“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将实体法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与证据的应用结合起来,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司法实践中适用刑法及对刑法理论的发展作了有益探讨。 读者对象:法律专业师生、司法界人士。
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校园暴力时有发生,火灾、溺水、触电等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孩子的安全,尤其“留守孩子”更容易受到威胁。这本由林葳编著的《留守孩子安全成长常识》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孩子及其监护人明白如何有效地规避事故伤害;掌握在遇到危险时限度减轻伤害的方法,从而为“留守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与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幸福地成长。
《医学神探2》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医学神探2》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一牌电视节目《传奇》。《传奇》系列电视节目来自14个国家的112家制作发行公司,并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播出,收视观众达上亿人。“传奇经典系列”图书将陆续为读者展示更多精彩内容。
本书的内容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上被残忍枪杀。案发后,泰国媒体称中国船员涉嫌贩毒,被泰国军方“缉拿”,遭遇抵抗后,军方开火射击。被害的无辜中国船员成了“缉毒成果”。而在目击者的证词推翻了“缉毒说”之后,作案凶手又被指向毫无关联的缅甸佤邦。一时间,一起血淋淋的惊世惨案,在尚未查明真相、水落石出前,已被人为罩上一层层迷雾……
【指导案例】 圣德·阿美·强走私毒品案[第1193号] ——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零口供”走私毒品案 张成建等贩卖毒品案[第1194号] ——贩卖毒品案件中上下家的罪责区分及死刑适用 李智豪抢劫案[第1201号] ——抢夺车辆后被对方GPS追踪、拦截而持枪威胁的,能否转化为抢劫罪 赵宏铃等盗窃案[第1202号] ——非法侵入景点检售票系统修改门票数据获取门票收益的行为如何定性 龙某某拒不执行判决案[第1204号] ——如何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有能力执行” 【立法、司法规范】 *高人民法院 *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专题论坛】 我们应该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于
作者在借鉴 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准确: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专家整理编写 全面:涵盖刑事诉讼法典及所有主要相关规定 易查:以法典条文为主干,以相关规定为注解,逐一对应 指引明确:逐条归纳法条主旨 内涵专业,编排精当,开本轻巧,易翻便携 《刑事诉讼法一本通》已连续11版畅销,本次新版是对2017年6月15日以前我国所有有效刑事诉讼法解释以法律文本为线索的一次总梳理,伴随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本次修订增加了2016年2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zui高人民法院等中央政法机关制发的重要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删去了已经废止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并校正了若干错漏之处。更新、更全、更便捷,全方位满足读者使用需求。
本书摘录了作者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以来发表的4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中的部分内容,其目的并不是要回顾或展示自己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而是希望通过本书向读者表达一种刑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