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次修正 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本书分6章,分别是:民间文学艺术概念辨析、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价值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制度变迁与观念演进、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专有权的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构建。本书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制度设计,所提出的相关法律的建议稿值得重视,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由六部分内容组成。部分是专题研究,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5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及对欧盟经验的借鉴”专题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以及2006年2月21日至23日在香港参加“内地港澳知识产权刑法论坛”提交的论文。第二部分为调研报告,是课题组在对北京、云南、山东、武汉、青海等9个省市发放万余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中国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现状及成因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第三部分是研究报告,是课题组在全面分析研究中国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现状、不足的基础上,就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问题所作的深入系统研究的最终成果。第四部分是考察报告。第五部分是研讨会综述,第六部分为附录。
当下,专利并入标准成为常态。标准制定组织为避免专利权人裹胁公共标准而行私利之实,制定了F/RAND原则。本书通过介绍、案例分析的形式分析了欧美法院以及相关执法部门在确保F/RAND承诺实施中的法律实践。由于法律传统不同,美国法院倾向于适用合同法保障F/RAND承诺之实施,反托拉斯法的作用有限;而欧盟及欧盟成员国法院与执法部门则更愿意采用竞争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来保障F/RAND承诺之实施。欧美的法律实践对于我国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国企业了解国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做法,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境外的诉讼纠纷;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国相关的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专利信息与利用(第2版)》是“专利管理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丛书”(中级本)的一册,其根据企业在专利管理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具体案例,系统介绍了专利信息的分类及几种主要的专利信息检索系统,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对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分析与利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指导性。 读者对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利信息与利用(第2版)》由李建蓉主编。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与适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开始推出“法律注解与配套丛书”,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喜爱。随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陆续扩充本丛书品种,目前已有61种之多,成为法律工作者办案运用和公民法律学习的有力助手。2011年3月基于市场需求推出第二版批,2012年6月推出第二版第二批,2013年9月推出第二版第三批。本套丛书主要包括注解、应用及配套三部分。
《知识产权法总论》是关于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原理,论述了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历史、分类与特征、主体与客体、取得与归属、行使与限制、权利冲突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对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心、知识产权法的正义性、产业化、商标的创造性等经典热点问题进行独到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指导教材,该书吸收了知识产权管理创新的成果,契合知识产权发展变革的主流方向。作者站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高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相关的知识及法律规定,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具体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指导》(第四辑)部分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1)》全文,共归纳出44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适用问题,总结和梳理了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和竞争审判领域处理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标准、裁判方法和司法政策。第二部分为年度报告涉及的34个院审理的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全文,并标注了重点提示。
本书主要分三个专题: 专题Ⅰ 网络著作权案件的主体与权利识别 专题Ⅱ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规则 专题Ⅲ 著作权合理使用与民事责任承担的特殊情形
本书全面介绍了专利电子申请的基本情况、专利电子申请客户端系统、专利电子申请网站、中国专利查询系统等内容,包含大量图片示意和案例。本书的读者对象可以是:电子申请用户、专利代理人、专利审查员、对专利申请感兴趣的社会公众等。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当代科技交流、经贸活动、文化交往乃至国际关系、外交谈判的主要讨论议题和重要“游戏规则”,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也已成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需要的当务之急和百年大计。在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与大胆改革,需要积极交流与共同探讨,需要集思广益与群策群力。本书是几年来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人才培养委员会组织和主持下我国相关各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几次会议的实录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会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事业和高校系统的有关教学、研究工作带来积极的推进,为培养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作出实在的贡献。
本书系统、详尽地讲述专利复审、专利无效、专利诉讼以及专利行政复议等方面的知识。其知识点力求结合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以方便应试者使用;书中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案例,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本书编写了100道测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以便于读者检查和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专利教学、专利研究、专利代理实践的结晶,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读者对象:专利工作者、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应试者、法律工作者、科技管理人员等。
知识产权的出现,是在法律的保障之下,人们寻求更加有秩序的市场竞争规则的过程。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表征物之一,它既是知识与产业的结合,也是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同时又是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大而不强、量多质低,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的整体印象。就知识产权运用而言,许多企业还不够重视,甚至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书从知识产权运用实践的角度,选取了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100个关于知识产权的实战案例。这些实战案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阅读起来比较有趣味。同时为了方便初入门读者理解,我们还在许多案例的后面加注点评。通过这些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读者可以了解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的整体水平,从中思考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战
本书重点介绍了我国现有各类著作权登记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实践,包括作品自愿登记、合同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以及著作权质权登记等,并深入剖析了著作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比较法的视角,通过对各国尤其是美国箸作权法中有关登记的规定和美国著作权局有关登记职能的介绍,就如何完善我国箸作权登记制度提出了建议,并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增加的有关著作权登记的内容,包括登记的种类,登记的性质、作用和效力以及登记机构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比较全面的论证。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箸作权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登记工作所积累的实践经验,首次对著作权登记制度进行比较全面和完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书的内容填补了此领域我国著作权法律研究的空白。
本书是2011年中华全国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的论文选编,内容涉及专利领域的多个方面。在这些论文中,专利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真思考,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和新颖性的观点,反映了专利工作者在推动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