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婚姻家事及民事信托领域从业经验的总结,上编主要结合信托相关的法律规定、理论,以及目前境内民事信托业务的实务模式和操作,具体对我国民事信托的现状、功能以及问题进行分析。下编主要针对现有婚姻家事领域的问题,从民事信托的角度出发,结合传统法律工具,探讨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途径。民事信托作为一种 新兴 的法律工具,不应被束之高阁,而是要用于解决老百姓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本书内容包括十章:第一章婚姻家庭与婚姻家庭法概要,第二章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史概览,第三章结婚(婚姻)制度,第四章 婚姻(结婚)的效力,第五章家庭关系(亲族关系) 尤其是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第六章亲子,第七章亲权,第八章离婚,第九章监护,以及第十章抚养、扶养及赡养。 br 本书所用的参考文献、内容体例以及内容本身都具有极大的创新,给我国乃至国际婚姻家庭法学界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与清新之风。应当说,该著作是我国乃至国际婚姻家庭法学界目前乃至一个较长时期中,一部水准很高的著作。它将我国乃至国际婚姻家庭法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层次与新水准。 br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根据我国 八五 普法工作规划, 突出宣传民法典是 其重要内容。《民法典法律适用与案例指引系列》紧随民法典规定,旨在聚焦民法典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等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本书结合我国立法背景、学理研究、司法解释和判例规则,以及近年发布的典型指导案例,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作了 简洁、明了、实用 的适用解析。主要涵盖民法中关于婚姻家庭的一般规定、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等。
为正确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统一法律适用,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本院结合审判实践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本书收录了新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标准文本,设有条旨、知识点、案例帮助学习,全书内容完整,框架清晰,方便广大读者学习领会。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研究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专著。在书中,作者就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广泛地收集整理了外相关资料,在介绍评析外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构建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设想。全书资料丰富,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对于我国非婚同居法律问题以及婚姻法律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立法及司法机关处理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在结构上由“涉外离婚管辖权概述”、“涉外离婚管辖权冲突”、“涉外离婚管辖权立法”、“中国涉外离婚管辖权的司法实践”、“诉讼竞合”以及“间接管辖权”六部分组成,针对涉外离婚管辖权问题作较为全面的研究,在“涉外离婚管辖权立法”部分特别研究了德国的相关理论及法律规定,用比较的方法,为中国的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提出建议本书附录详细罗列了中国有关涉外离婚管辖权的法律法规,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目前立法状况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同时也为本书提出的观点提供了法律上的佐证,因此,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莫艰于谋始,功莫大于奠基。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余来,中国大陆地区民商法的教学与研究快速进步,民商事立法、司法、仲裁、律师实务取得重大进展,有目共睹。厦门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着力培养民商法学各个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作为一名法学教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重要职责。教育和培养更多的年轻学人是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研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保证。在这本论文集中,有小部分论文就是作者与作者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合作撰写的。这部分论文都是经过作者反复修改、多次补充(有的甚至九易其稿)才完成的。学生们看到一份论文从初稿、第二修改稿、第三修改稿……历次修改稿上作者逐一修改、补充的红色笔迹,往往感叹“好文章就是被改出来的”!作者通过对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对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学术著作撰写的指导,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作者引导学生们研究家事法领域的国际和的前沿问题,发表了一些具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尤其是我们针对我国现行《婚姻法》和《继承法》之不足,借鉴外国立
婚姻家庭法是当今世界各国调整公民两性和亲情的法律,是国与家并治的重要的民事基本法,也是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性最为普遍的法律之一。婚姻家庭的法律问题与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婚姻家庭法的研究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新世纪婚姻家庭关系发展变化的需要。 本书全面地援引了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使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本书特色的是,作者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后,在每一章都精选了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及所应思考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理,并可从中吸取婚姻家庭的生活经验。本书融理论探讨、法条评论以及案例分析于一体,是我国法学教材编写的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婚姻家庭法的教学用书,可供法学本、专科学生以及
本书对于军婚特别规定这个特色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阐述,既讲法学理论,又讲司法实践;既诠释法条的字面含义,又揭示隐藏其后、这些法要的法的精神,以彰显其理论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争取使此内容与同类出版物相比,其论述量、面最广、最有深度,读起来也最“解渴”。对于其他相关内容,只是围绕司法实践进行简要阐释,以突出其可操作性和简约性,从而使读者对相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得到较好的兼顾,实现本书内容上的程度的完整性。内容的繁也好,简也好,都特别注意把办理任何案件都离不开的两个基本点凸出来:法律依据和证据。前者讲究内容的完整和出处的清晰,以便于读者直接引用;后者讲究贴近实践和便于操作,以便于读者直接参照。通过这些改进措施,以期既全面反映军婚特别规定的深层次法律问题,又让基层官兵读得懂、愿意读
本书为许倬云先生的早期杂文集,收录了他对亲人、友人和自我成长历程的回忆文章,以及对历史、科学、教育和社会现象的评论。字里行间都闪现出其作为知识分子的为国、为民之心,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知灼见和对工业化时代如何捍卫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即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话语仍然鲜活如初,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