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学、商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先后编写并出版了《民法学》、《商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等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院课程设置的需要和教材建设规划,在总结多年课程教学经验、吸收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并推出“法学专业民商法学方向课程与技能课程系列教材”。编写此“系列教材” 的目的在于:其一,深化民商事实体法学和程序法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和丰富课程类型;其二,体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或实务操作能力。 首批编写和出版的教材有:《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务》、《民事案例评析》、《商事案例评析》、《证券法理论与实
本届论坛优秀论文云集,论坛组委会择优选编了本届论坛上以及论坛之后收到的部分论文与部分论文的观点摘要。其中,整篇论文69篇,观点摘要25篇,基本上涵盖了本届论坛与会者的主要论文和重要观点。结合论坛的主要论题与所收论文的基本情况,论坛组委会将所选论文及论文摘要结集为《破产法论坛》(第二辑)和《破产法论坛》(第三辑)两册出版。其中《破产法论坛》(第二辑)的体例和内容是:第一部分,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第二部.分,破产管理人制度;第三部分,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第四部分,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第五部分,观点荟萃,包括部分论文的重要观点摘要和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破产法论坛》(第三辑)的体例和内容是:第一部分,破产法实践中的程序性问题;第二部分,破产财产及其它问题;
本书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和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出发,试图为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找到一个切入点。中小企业融资不仅仅关涉单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国家的经济政策。从统计数据来看,在银行和中小企业某一具体特定的贷款融资法律关系中,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授信的直接原因是担保品不足,担保方式单一。但导致上述担保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为蔓延经济领域的信用危机.面对这一问题,本书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放在银企关系中考察,集中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如动产抵押权、抵押登记模式、融资征信和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冲突和协调。同时紧紧围绕中小企业的特点,从中小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法律问题,并提出制度构建方案。
破产救济,作为适用于特殊案件的一种救济方法,是指债务人处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状态时,有关利益代表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破产清算或请求对破产预防之方法,及对破产程序中有关利益代表利益之救济途径。当然,破产救济还是一个程序问题,也是一个制度问题。在《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破产救济研究》中要解决为什么要选择破产救济这一救济方法即“为什么破产救济”和怎样行使形式多样的救济方法即“怎样破产救济”两大问题。 首先,“为什么破产救济”。 最后,把握并借鉴破产救济国际发展变化趋势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关意见,构建和完善我国破产救济制度。 在讨论破产救济形式与制度时,笔者采用比较法学之研究方法,在介绍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并探讨了我国现有破产相关规
韩长印编著的《破产法学(第2版)》包括十四章,内容涉及破产制度与破产法概说,破产程序开始的要件与破产申请,破产案件的管辖与破产受理,破产管理人,破产财产与破产财团,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破产债权的申报、调查与确认,债权人会议,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破产宣告及其法律效力,破产清算,破产法律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