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原理编和法律实务编两部分内容。其中,原理编基于现代化管理理论系统地阐述了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的行业背景、管理原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工具管理和环境管理。法律实务编探讨了陆上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实务构成与法律风险,根据项目开发建设的进度特点,分阶段阐述了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过程所涉及的各项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关法律手续的办理流程、工作内容及其法律依据和应该注意的法律风险。
《境外投资:规则与案例》(中国卷)是 境外投资:规则与案例 系列丛书之一,本系列丛书旨在归纳在重构的全球投资规则基础上,提供中国海外投资者的国际投资法意识,在评点最新涉华投资者起诉外国政府的仲裁案子基础上,提醒中国海外投资者依规维权。本书作为一本观察并分析中国境外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近年来当事国法院或行政机构涉及来自中国投资者的11个争议案例的学术专著,内容重点突出、富有特色,研究结合现实、富有启发。
营商环境 这一时下热词,源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的 Doing Business 项目调查。该项目调查始于2002年,通过对各经济体营商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企业生命周期内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收集并分析全面的定量数据,从而实现对各经济体商业监管环境的比较,*终发布《营商环境报告》,供政府、学术界、记者、私营部门和关注各经济体营商环境的其他人士参考。 以此为背景,本书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其一,对世界银行官方推荐的评估方法论文章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译介成中文,力求原汁原味地解读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每一章的*部分。其二,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每一项指标的评估体系进行了清晰的梳理,特别是对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三级指标的名称及含义,以及问卷假设案例进行了精准的翻译,力求
自1988年《维也纳公约》第一次将涉毒洗钱入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加入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反洗钱运动,以 预防监管、刑事立法、国际协作 为三大基石的全球反洗钱网络已然逐步形成。洗钱的严重危害被视为洗钱犯罪化的根本因由,国际公约亦被视为洗钱犯罪化的基本遵循。然而,将洗钱入罪简单归因于严重的社会危害,实则掩盖了洗钱犯罪化与没收犯罪所得之间的紧密关联;将洗钱犯罪化路径聚焦于公约义务之履行,亦多少忽略了国际组织对国内立法的潜在制约;而对前两方面问题的认知不足,又难免导致对相关立法统一的追寻流于 形式 而难以发挥洗钱犯罪化的真正价值。基于此,本论著试图从洗钱犯罪化之作用根本入手,辅以对国际社会影响国内反洗钱立法具体方式之探究,揭示洗钱犯罪化应对赃款跨境流转问题、服务协同追赃之当代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之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合规运作与法律风险防控》从构思、写作到成稿历时3年有余,是我和我律师团队近5年多来几十单PPP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实务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在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合规运作与法律风险防控》画上*后一个句号以后,我再次核查财政PPP中心官网上披露的全国PPP项目月报和季报数据,已在我书中引用的数据上又有更新。尽管从入库项目总个数和投资规模再没有过去几年那样迅猛增长,从量的层面上已趋于稳定,管理库净增项目统计情况在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甚至已出现负数,但基于对披露数据的长期观察研究,我们注意到,财政部PPP中心在披露项目口径和侧重点时,一直都在尝试挖掘中国PPP实践的亮点和创新点。如专项归纳 民企参与 项目情况、开工项目情况、消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情况以及四大经济区域和长江
本书以经济法为实证来论述规则之治这一法理学上重要的概念,尝试对规则如何通过运行实现法治进行详尽的探讨。经济法最典型、最集中地反映了规则之治,规则之治运行的方式也是经济法的核心体现。笔者思考规则之治适用背后的规律,将经济法作为研究规则之治的手段,对规则之治的要冒提出对应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实践的创新观点。对此,经济法深刻展现了规则之治政策性及博弈性的内涵。规则之治的理念符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客观条件对通过规则治理自觉能动地实现良序善治的迫切要求,也顺应了实践中经济法治与生产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可关系,只有适用和执行既合理又合法的规则才能够建立起法律秩序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公正的规则之治暨良序善治。
本书是我国系统研究发展法学的部专著。作者着重从经济法的维度,对发展法学的基本体系、基本范畴、基本问题等进行解析,相关研讨涉及发展法学的本体论、发生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和范畴论,上述诸论共同构成了
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论丛》内容介绍:经济法学有其固有的学术品行和体系,“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核,这三块的栏目设计不可不有。除此以外,经济法学界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交叉性很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和经济法学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故本卷还开辟了“信托法”和“公益诉讼”两个栏目。为了拓展读者的知识面,对外国经济法的立法和研究动态给予适度的关注,也是本论丛一以贯之的一大特色。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精神实质,推进该法的更好贯彻实施,编者将《企业国有资产法》范本,作为本书的首篇,即法律篇;第二篇为制作篇,着重介绍本法制定的具体过程,以及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篇为解读篇,就每个条文从法理、重点掌握内容和操作实践等角度进行剖析;最后为附录部分,选择了与本法密切相关的几个法律和行政法律。
《企业国有资产法》主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规范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权益的投资、管理、处置等重大事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分章作了规定。新法专列一章,重点规定了企业改制、与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等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使得实践中争议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议论较多的国资流动性问题有了新的法律依据。要知道,原来涉及国企改制方面的纠纷案件,法院大多以无法律依据不予受理,而MBO(管理者收购)与外资并购问题则是近些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争论的重点。新法对这些影响出资人权益的事项作了较具体的规定。总体上讲,国有资产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这次制订的国资法仅
经济法理念是整个经济法理论架构中的一个更为上位的理论命题。本书按照“经济法理念的理论基础——经济法理念的内涵和具体表现——经济法理念的实现”这个层层递进的思路而展开。全书除绪论之外,作了上篇、中篇和下篇的划分。上篇为“基础篇”,主要阐述了与经济法理念的形成有直接关联的一般性理论问题。该篇由“经济法理念考辨”、“经济法理念的本源”和“经济法理念的时代性”三章所组成。中篇为“理念篇”,主要阐述了经济法具体理念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该篇由“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理念”、“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法的适度干预理念”五章所组成。下篇为“实现篇”,主要阐述了经济法理念的实现法治保障机制。该篇由“经济法理念实现的宪政进路”、“经济法形式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思考》作者周珂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进行研究和思考后认为:第一,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首先需要的是理念上的良知,其次才是科学上的认知,所谓气候变化的良知要以环境意识为基础。第二,从法律的视角,首先需要进行利益格局的分析,利益的分析并非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公平正义,而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公平正义观,如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第三,知行合一需要合作各方的利益妥协,也需要变通,即各尽所能。碳减排与清洁发展的二元机制不能被强制减排的一元机制所取代,相反,要鼓励多元化的治理机制,特别是水循环治理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第四,中国碳减排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催化剂,应当纳入环境保护的体系,即以环保为主导而非经济主导。第五,应对气候变化,认识要良知,行动要积极
“言中伦,行中虑——中伦律师实务丛书”是由中伦律师事务所各专业部门组织撰写的。本丛书共分5册,分别由资本市场、公司业务、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金融与支持产权等业务领域的律师主笔。本书的编写离不开中伦各业务领域的律师们的不辞辛劳,他们将各自在执业经历中的点滴心血和宝贵经验凝结为一篇篇具有很高专业水准和突出实用性的文章。本文集的出版,不仅是为纪念中伦二十年来走过的路,更是为了与业界同仁分享中伦的所思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