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本书收录了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1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体现了财税法学研究会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怀。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始终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站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这个层面来进行研究。财税法是 理财治国安邦之法 ,财税法的本质是公共财产法,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国家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书从内容上分为 理论创新 、 预算法治 、 税收法治 、 非税收入规制 、 台湾学者专栏 等栏目。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根据新近颁布的中央政法委《关于司法改革框架意见》的七项政策而设计内容。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选择了四川省的基层法院作为实证样本,收集了这个县法院从1949年到2009年的财政资料,这些材料由财务数据、财政文件构成,并对相关人员做了一系列深度个案访谈。本书回答了法院的经费从何处而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以及经费都被支出到哪个领域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业务经费?)等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把握中国法院,尤其是地方基层法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背景和原因,尤其关注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与独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由省统管法院人财物的改革方案。本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是财务会计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宣传财经法规,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满足各地考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实际需要,作者通过研讨,结合广大财经院校实际教学的需要编写了这本书。其特点如下: 1.紧扣大纲,突出技能。本书根据*考试大纲编写,并结合了多个省份的教材精华,使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本教材同传统教材相比增加了新的内容和章节,知识更加全面。本教材同时注重技能训练,使读者在掌握法规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2.体例新颖,引人入胜。本书在每章之后都采用案例导入,选择较为新颖或者有代表性的案例去启发读者思考,使其身临其境,对本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 3.*法规,言语精简。本书中涉及的相关会计法规都是国家*颁布的财经
本书从法律角度,对刻下中国的热点财经话题进行解读和解答,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对于身边诸多迷惑不解的财经现象,读者可以从法律上寻得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同时掌握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财经法律常识。
由翟继光编著的《财政法学原理》与已经出版的《税法学原理》是姊妹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财税法的学术成果和心得体会,其中很多论述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是作者追求为全体国民实行*生活水平关怀的体现。学者的研究成果必须深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和理解,因此,本书除定位于学术专著以外,也立足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为此,本书也论述了现行*的财政法制度,并结合作者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完善具体财政法制度的基本构想。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财政法基础理论,下编为财政法基本制度。上编论述了政府与纳税人的基本关系、财政公平原则与财政效率原则、财政立宪的源流、财政立宪的经济基础、财政立宪的文化传统、财政立宪的基本要素、财政立宪的基本路径、我国财政立宪的现实基础考察以及我国财政立宪的路径选择。下编论
本教材共分为五个项目,主要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在每个项目前制定了学习目标,给出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以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设置了情境导入,能使学习者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深入学习。在每个项目后面设置了项目小结,总结本项目内容;设置了从业资格训练,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有效衔接。
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的财税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是生态环境法学与财税法结合的*作。作者张学博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能否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生态治理能力能否实现现代化。当前,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执行能力和回应能力不足,这不仅不利于环境政策和环保法律的出台和完善,*容易激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威胁社会秩序。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路径是:政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继续完善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治理经验,完善具体的环境治理制度;实现环境治理的法治化等。
地方财产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重要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书对地方所有财产基本理论中若干问题进行详细诠释,试图为我国构建地方所有财产制度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财税法论丛》自2002年4月创刊以来,至今已经出版了6卷。《财税法论丛》已经逐渐在法学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成为中国财税法学重要的学术论坛。我们将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遵循高质量的学术标准,努力使《财税法论丛》成为展现中国财税法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促进中国财税法治建设进程的理论阵地,推动中国财税法学人走向世界的对外交流窗口。 《财税法论丛》编辑部从50余篇中国海峡两岸的投稿中精选出16篇高质量的论文,作为第7卷呈现给读者。 【财税法热点问题】 栏目以“税收司法——税收法治的突破口”为主题,探讨推动中国税收法治建设的突破口问题。本栏目共收录3篇论文,翟继光的《税收司法——税收法治的突破口》一文论述了税收司法在税收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税收司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税务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