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律师评论》(第10卷)以涉税争议案件评析为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国税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对典型疑难税法案例的深入解读,也有对现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沿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税法案例在指导案件办理、完善税收立法和发展税法理论中的重要作用。本书作为中国税务行业专业性连续出版物,无论对于税法理论学者还是税法实务界人士,都具有积极的学习、借鉴意义。
本卷重点策划了增值税立法热点问题,向在增值税法领域有资深造诣和丰富积累的杨小强教授、翁武耀教授,以及长期工作在税收实务一线的王一骁律师进行了约稿,本卷的 热点聚焦 正是几位专家学者深耕细作、对增值税法问题深入思考的思想结晶。同时,增值税立法的提速也引发了李磊、朱张润子等对相关增值税立法问题的思考,本卷 热点聚焦 中同时收录了他们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暂不办理出口退税等问题的分析。此外,本卷还针对税法的溯及力、破产新生税款清偿、契税计税价格等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本卷一共收录了12篇文章,共设置5个板块,其中5篇为热点聚焦、2篇为税法专论、3篇为实务评注,此外还包括1篇国际税法专题文章和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19年5月1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 债务重组》(以下简称 新债务重组准则 ),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与原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重组债权债务统一按金融工具处理以及债务重组损益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为了形成财税一体化处理的内容架构,本书以新债务重组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应用指南汇编)为基础,按债务重组确认与计量的逻辑来安排内容:一是债务重组会计概念与税法比较;二是债务重组的涉税规定;三是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四是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五是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案例。本书填补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缺乏实用资料的空白,可以作为会计、税收类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目以及财
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的基本规范,税法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和形式的多样性,将税法知识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担当意识和税法观念,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全社会的税收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与创新之处。第二、三、四、五章分析信托与信托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尝试构建和完善我国信托所得税法律制度、信托流转税法律制度、其他涉信托税收制度并对未来可能开征的信托遗产税制度进行展望。第六章与第七章分析信托避税和信托重复征税现象并提出防范对策,实质课税原则是构建信托反避税制度的基础,也是克服重复课税困境的对症良药。第八章力图通过设计合理的税收激励制度支持并推动慈善信托的发展;第九章探讨CRS与新《个人所得税法》背景下的家族财富传承;第十章审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课税规则并提出制度优化建议。
税收与人生相伴相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纳税人,从小开展税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把税收教育与学校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既让儿童汲取基础知识,又使其受到税法知识的熏陶,帮助儿童树立 勤学、爱国、诚信、守法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税法的遵从者和传播者,营造法治、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税收事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广泛邀请税法学者与从事税法实务的税务干部、法院审判人员及税务中介人士,参与典型税案与重大理论问题的研讨、撰写税法评注文章,共同搭建我国税法研究的理论谱系、积累税法学的知识资源,尝试推动中国税收法治的点滴进步。《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第十四卷共收录了13篇精彩文章。
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部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的征管需要生态环境部门与税务机关两大机构的有效协作。跨部门协作不仅是税收征管的需要,也是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协作系统理论应用于整体政府治理,包含目标、意愿、沟通三要素,其为解决政府部门隔离、行为碎片化,实现跨部门协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本书通过协作系统理论对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实践、制度现状和完善路径开展了系统性探索,为解决环境保护税征管困境提供了制度指导建议,也为我国税收征管跨部门协作提供了可应用、可复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同时还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协作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指引。
全书从跨境数字化交易的基本特性和增值税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研究当前现实问题和挑战产生的本源,通过对增值税制度管辖权的分析和重构,比较经合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部分典型税收管辖区近年来在数字化交易方面的改革方案,从中汲取和借鉴规则制定、系统构建、实施措施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税制设计与规则构建角度探索当代中国的跨境B2C数字化交易增值税管辖权制度的改革之道,以期能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及促进税制发展完善提供些许思路。
本卷在保持税法 解释 与判例 评注 过往定位的基础上,在稿源内容、作者结构、组稿模式等方面寻求创新,以竭力回应好 后税收法定时代 税收法治走向何方的 中国之问 。本卷共收录了18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了 税法专论 实务评注 成案研讨 执法实践 学位论文 等版块。
本书旨在帮助广大企业正确缴纳企业所得税,从容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规避税务稽查风险,促使企业在所得税方面做到遵从税收政策和准确核算,既不少缴税也不多缴税,在企业受到税务稽查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章——第6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核算和缴纳方面的实务知识,使企业在遵从税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正确核算企业应纳税款,进行税务处理等方面可以对号入座快速、准确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下篇:第7——2章主要介绍了税务稽查的基本知识,企业所得税的稽查重点,企业如何应对税务稽查,企业受稽查时的态度和应注意的问题,税务稽查风险的防范。同时,编者列举了20个企业所得税稽查案例,再现实践中容易出现的税务稽查问题以及税务机关对违法案件的查
现代法学的学科划分愈加精细,却偏离了整体化的客观事实,所以经常出现管中窥豹之弊病。本书主张不应孤立地看待税法规则,而应该基于法际整合的视角,将其置于相互联系的法律体系之中,推进税法整体化研究。 叶金育著的《税法整体化研究》内容涉及税法与宪法、民商法、合同法、企业法、劳动法、环境法以及刑法、行政法的交集,展示了税法学"领域"特质的"来龙去脉"和学术魅力,这和以往的就税法论税法的单线条研究思路有很大不同,可谓"跳出税法看税法"。 立足税法精细化与整体化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内在调和与外在拓展,秉持税法理论与实务的交互融通,是本书的写作方向和指导基准。可能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精耕细作"时代的税法研究范式,即打破税法学科矩阵,注重事件的整体性存在,寻求法律的全面性因应。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实务篇两大板块。基础篇包括税法基本原理;实务篇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细分为商品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以及行为税。 本书的显著特色是化繁为简、重难点突出、实操性强和具有应试指导价值,旨在带领读者体会税制学习的趣味性、归纳性与指导性。具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重点和难点突出。每个重要知识点都与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的真题相关联,揭示了税收业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实操性和时效性。书中每个知识点都与税收法规相关联,将知识点的出处用税收文件号标记出来。 (3)强化归纳与总结。一改现有教材大多简单罗列的弊端,本书多用图表、提示等方式归纳、总结和简化,帮助读者迅速掌握知识点。 (4)具有应试指导价值。尽量在每个知识点后面编排*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税务师考试
《税醒了的法治(刘剑文教授访谈录)》由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规范公共财政行为,实现政府财政权与公民财产权的平衡协调。财税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钱袋子”的背后实质上是 与纳税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诸多可能的改革路径中,财税法治是低调的、具体的、务实的,能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选路径和法治中国的突破口。作为公共财产法的财税法,也由此成为上承国计之天缘、下接民生之地气的治国安邦之法,成为通往“ ”的强国之道。 《税醒了的法治(刘剑文教授访谈录)》精选了刘剑文教授的60余篇媒体访谈材料,希望以此展现中国财税法治建设的宏伟进程,也藉此祝愿我们在法治中国的道路上能唱出 响亮的财税“好声音”,传递 精力的法治“正能量”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与税务息息相关。要想在纳税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让企业茁壮坚实地成长,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税收法律常识。为满足广大纳税人学习和了解税法知识的需求,法宝网特编写了这本《税法常识速查速用大全集(增订3版案例应用版实用珍藏版)/实用百科速查速用》。 本书内容全面、通俗实用,拥有本书,不仅能让纳税人轻松学到税法知识,从容做到依法纳税、依法受惠、依法维权,还能帮助纳税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与发展!
李万甫、孙红梅主编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若干制度研究》为 税收科学研究所主持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的若干重大制度研究”课题成果,由税务系统、高校、中介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持续不断跟踪研究,对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涉及的若干重大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国外立法经验借鉴、存在问题剖析,并对《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的法律条文提出了明确修改建议及理由。本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立法者、学者、税务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
当税收核定依据的课税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其证明责任作为待证事实认定的重要法律机制,决定着待证事实能否成立以及能否作出核定决定。本书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法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对税收核定程序中争议较大的证明责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证明责任在征纳双方的分配、纳税人协助义务与证明责任的关系、证明标准的具体设置等重大理论问题予以回应和澄清。通过考察和借鉴国外税收核定证明责任设置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我国的税收核定证明责任规则体系,弥补我国立法的不足,并为税收核定程序中税务机关认定案件事实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