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结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本,本书对其法律条文修改的来龙去脉作了逐条注释和专业解读,揭示了修改的重点、难点内容。本法与监察法进行了有效衔接,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多年来,我们就有一个心愿:通过主要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典型案例,加强对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以便更加准确、严格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一步提高刑事审判质量,促进依法国方略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刑事审判参考》的创刊,使我们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这也是全国广大刑事审判工作者的企盼! 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刑事审判质量,关系到公民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孔子曾说过:“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关系公民生杀予夺的刑事审判工作,要做到司法公正,不能不把质量始终放在首位,不能不永远、时时慎之又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这
《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总第27辑)》作者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疑难案例评析、审判实务释疑等各种栏目及时提供给大家,并坚持《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总第27辑)》的创编宗旨: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主威。 《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总第27辑)》适用于各级人民法院、公安、检察等机关的实际工作,同时也为律师和法学院校师生研究,学习法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刑事诉讼证明权是当事人为确定依法需要查清的事实,而依法取证、举证、质证以及参与审查评定证据活动的权利。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还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其在诉讼中,为确定依法需要查清的定罪事实、
《刑事司法指南》面向检察院系统,针对刑事案件的监督、提起公诉和自侦自查,在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实务方面全面研究、反映司法改革、司法建设、司法发展的动态与成果,追击并剖析刑事司法领域新问题。
刑事诉讼证明权是当事人为确定依法需要查清的事实,而依法取证、举证、质证以及参与审查评定证据活动的权利。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还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其在诉讼中,为确定依法需要查清的定罪事实、
本书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之《刑事诉讼法》的配套读物,旨在使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和案例分析,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掌握解答各种类型试题的技巧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理论基础、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核心因素、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内涵、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及其现代改造几个方面对现代刑事诉讼结构进行了梳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共26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了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机制,调整了人民检察院的侦查职权;二是根据推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三是总结试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完善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加了速裁程序。这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体系,体现了惩治犯罪与尊重保障人权相结合,对于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大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的法律监督论主要对法律监督的界定、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践根据、法律监督的历史渊源与现状、职务犯罪的监督作了详细地论述;下篇的刑事诉讼救济论主要对刑事诉讼救济的重要途径:刑事赔偿、刑事赔偿对刑事诉讼救济的范畴、涉财刑事赔偿案件办理若干问题、存疑案件刑事赔偿若干问题、免责问题、刑事赔偿案件的受理与立案、刑事赔偿案件的审查办理、刑事赔偿案件的复议及刑事赔偿决定的执行问题进行了阐释。
《刑事疑难案例参阅: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是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汇总北京地区刑事案件疑难问题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的旨在指导广大检察办案人员提升业务能力的案例参阅。第一辑共收录了近60个案例,每个案例的分析有“基本案情”、“主要问题”、“分歧意见”、“评析”四部分组成,内容紧紧围绕典型疑难问题,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对普遍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给予了明确的说明,是广大检察办案人员准确科学办案的重要指导工具用书。
《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4辑)(总第15辑)》包括案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审判长会议纪要;专题论谈;裁判文书选登。
由倪润著的《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紧密联系司法实践,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庭前会议,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适用要件中“社会危险性”要件的判断,对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应对,以及当下备受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海峡 刑事案件司法协助中的疑难问题(重点探讨“调查取证”、“罪赃移交”和“罪犯移管”三个问题),“公诉事实同一性”相关问题(明确“公诉事实同一性”是刑事诉讼中的机能性概念,特别探讨“公诉事实单一性”与罪数论的关系), 在书后附有日本关于欺骗侦查所获同意的合法性问题的探讨。
本教材分导论、制度、程序三遍。导论部分介绍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总体情况、刑事诉讼主体和刑事诉讼原则等内容。制度编总结我国刑事诉讼法总论部分关于刑事司法制度的规范。程序编总结刑事诉讼法分论部分关于具体程序如
《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总第27辑)》作者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疑难案例评析、审判实务释疑等各种栏目及时提供给大家,并坚持《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总第27辑)》的创编宗旨: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主威。 《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4辑)(总第27辑)》适用于各级人民法院、公安、检察等机关的实际工作,同时也为律师和法学院校师生研究,学习法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刑事司法指南(总第60集)》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提供指导性意见。本书分为刑法适用、司法前沿、司法实务、法律释义、案例评析等五个部分,书中引用的资料可靠性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法律指导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