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仲裁制度在中国的探索由来已久,但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行却呈断裂状态。对于临时仲裁的本土化,既有理论研究大多未谈及临时仲裁在中国实践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突破。本书梳理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之界分及比较优势,基于我国自贸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阐述临时仲裁本土化构建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横琴规则》《最高院意见》对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构建的探索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技术性瑕疵与适用难题,分析中国开展临时仲裁机制创新的制度障碍;立足《仲裁法》修改大背景,探讨临时仲裁司法协助制度的本土建构、临时仲裁机构化的破解、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的接轨与融合、临时仲裁的司法救济与司法监督等问题;最后,从宏观、微观层面搭建我国临时仲裁立法的体系与规则,完善临时仲裁的相关配套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3版)》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有大量的援引、脚注、有关民事诉讼的论文以及许多著名判例都是阅读、研究不可或缺或非常有用的法律资源。从该书本文的内容来看,比耶鲁大学著名民事诉讼法教授JamesHazard1985年著的《民事诉讼法》多两章,约30万字。正如《民事诉讼法(第3版)》作者在序文中所说:“第三版的目的是使这一卷本包括重大变动和发展的内容都能跟上形势,确定内容丰富、翔实”。 其次,书内有附录《西方法律出版公司民事诉讼法检索》,共有八章,导言除外。告诉读者Westlaw有关民诉的联邦和州的规则、法令、法规、判例法、判例和论著、评论等等数据库以及多种检索方法。只要我们有Westlaw联网关系,就可随时检索你需要的详细资料。同时还让你可把握新的动态,给你提供新的数据库,仅用你的指端就可拥有法律文献
本书立足于法经济学方法,着力于解释当事人的选择激励,透析以“选择”为主线的当事人行为在具体诉讼决策中存在的规律,试图通过建构若干能有效解释当事人具体诉讼行为变化,提供能够预测当事人行为选择的数理模型。
本书第八版遵循大陆法系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的法律思维传统,深入浅出地阐发民事诉讼 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系统、准确地阐述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塑造他(她)们健全的程序法律思维。在内容上,结合*人民法院2015年2月4日颁布实施的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做到 权威 性 前沿性 规范性 新颖性 实用性 ,力争使本书成为民事诉讼法研习者步入民诉法学殿堂的阶梯。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诉与诉权、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管辖、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多数人诉讼、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法院调解、临时性救济、诉讼保障制度、*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民事裁判、上诉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
《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诉讼法系列:民事诉讼法学(第3版)》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典及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为基础,完整、系统、准确地阐释了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民事诉讼制度与程序的运用,充分反映了国内外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成果。每章均设置了学习目的与要求、思考题、参考文献等,使《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诉讼法系列:民事诉讼法学(第3版)》同时具有体系完整、重点突出、启迪思维、拓展知识的功能。
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为训练法学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民事诉讼法知识、培养其诉讼程序规则思维方式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与研究成果,撰写了《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 吴英姿编著的《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以程序基本理论和诉权理论为框架,以正当程序和程序效力为分析工具,紧扣民事诉讼法及重要司法解释,吸取理论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理论等民事诉讼基本原理,以及民事诉讼管辖、当事人、审判组织、法院调解等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本书还完整地讲述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民事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等程序规则。
本书涉及关联方利益的增加或减少的问题、涉及各自利益的冲突问题。这些利益诉求都有相当的理由作为包装,因此,如何协调对于立法者而言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属于政治层面,必须在政治层面上来加以考虑,并不完全,甚至不考虑法理上的理由和根据。作为学者的《建议稿》是以民事诉讼法理为基础的,较少或基本不考虑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也是诉讼法学者难以考虑到的。虽然如此,《建议稿》还是对现实情形有诸多保留,反映了《建议稿》的现实主义色彩,并未一味坚持其理想化追求,这也许会为人们今后的诟病留下口实。
廖中洪所著的《民事速裁程序比较研究》在比较世界各国有关“民事速裁”类型、裁判机制、设置原理与基本理论思想的基础上,从我国民事纠纷的特点以及民事司法裁判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事速裁”类型、机制及其裁判制度,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民事简易快速裁判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了我们的思考、想法与研究观点,希望有助于我国“民事速裁”程序制度及其速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本书包括三个大部分,分别是和谐社会的思想与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公证的屏障作用与民事执行的保证功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内容,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民事诉讼、仲裁、执行、公证等在构建和谐
本书由齐树洁教授任主编、张榕教授、郑贤宇博士任副主编。作者在对“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体例,较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诉讼、执行、破产、仲裁、公证等民事程序制度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各自的独特性以及相互之问的关联性;进而探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以及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保障民众诉权,建构公正高效的我国民事司法制度。 本书自1998年出版之后,受到学界的好评和读者的欢迎,多次再版及重印,并被多所法律院校采用为教材。这次修订,我们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决定》,结合法学本科教学特点,充分考虑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本书体例、结构和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
本书旨在使具有一定民事诉讼法理论基础的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8月*修改的全部内容,并能够做到精准适用和运用。全书分九讲:讲对本次修法的背景、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做了整体介绍,第二至第九讲分别从基本原则与相关制度、事实认定与证明、审前程序、审理与判决、特别案件的审查、审判监督、执行、诉讼保障等方面对本次修法的内容进行了专题阐释。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学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书为《民事诉讼法学通论》的第二版,围绕2013年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和2015年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并吸收借鉴近年来有关民事诉讼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编写,阐述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与基本原理。在全面覆盖教学内容的同时注重突出教学重点,在以理论为本的基础上注意联系实践,分析介绍了民事司法改革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全面掌握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本书非常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使用,相关法律人士也可以用作辅助读物。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针对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发展的研究文章合集。其中,以民事诉讼电子数据证据规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民事诉讼电子数据基础理论、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比较法视野、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证据类型化、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收集、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存取、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证据保全、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庭审证据调查、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证据审查与认定。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笔者张卫平以为,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民主政治、法治建设一定会出现更新的景象,立法、司法、守法诸环节将会有不少新动作,作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也一定会在这个大背景下得到完善。我们的理论研究会更加深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也会不断拓宽。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十一辑)》是汇聚了各方志士的研究成果的专集。相信它会为有关部门即将出台的有关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司法解释增加新的理论视角和论证资料。
本书围绕着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就2007年、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中部分重要诉讼制度的实践效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研、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起诉与受理、人民陪审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法院调解制度、审限制度、第三人撤销之诉、实现担保物权非讼程序、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等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对当事人诉讼权利、实体利益有重大影响以及影响司法公正等重大诉讼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研究。
这套《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丛书》之一的《公案簿》的校注、出版工作,公元2000年起列入中国厦门大学的校际交流中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本书是原始档案记录的年代分别是1832年6月8日—1834年8月1日,1843年10月20日—1844年6月7日十年间的吧城华人公馆(公堂)事务。本书正文原以毛笔楷书、行楷、行草、草书汉字书写,杂以古今字、异体字、俗字、当时通行的简体字,本次校注径改为中国大陆现代规范的繁体字。档案原文中,凡公元纪年皆使用苏州码,公元纪月、纪日皆使用汉字,本次校注皆以阿拉伯数字统一之。档案原文中,钱款额、物品数额、人数等往往混用大、小写汉字或苏州码,本交校注地于几可能带小数(即非整数)或百位数以上的货币、度量衡数据,一律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之;对于其中带有多级计量单位的货币、度量衡数据,本次校注一
《台港澳民事诉讼制度(第二版)》是“厦门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系列”之一,全书共分24个章节,主要对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法院与管辖、证据制度、上诉审程序、执行程序、当事人制度等。《台港澳民事诉讼制度(第二版)》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