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英国1996年《仲裁法》,原因有好几个。是完全出于实际需要,一般认为参与国际商务游戏就必须熟悉英国法,而参与国际商务仲裁就离不开伦敦仲裁。第二是英国商务仲裁历史悠久,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仲裁法的立法,是其他国家(即使是先进国家)无法相比的。此外,英国仲裁法律与做法影响深远,一旦掌握就能在任何其他地点(如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等)的仲裁中驾轻就熟了。换言之,掌握了英国仲裁就掌握了国际仲裁。第三是中国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单位去伦敦仲裁,据悉吃了很大的亏,屡屡败诉。问题可能出在多个方面,但笔者坚信缺乏知识是关键的原因。这也不光是中国,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困境。所以希望本书能对参与伦敦仲裁或其他国际仲裁的人士一一不论他/她是什么身份(订约方、当事人、代表律
1.主要内容: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至(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的意见》等。 2.主要特点: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和服务热点,从人社服务对象需求和日常使用习惯出发,精选相关领域内实用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汇编成册,实用性强,针对性强。 3.选题价值:系统梳理人社政策法规,提高老百姓对人社政策法规的知晓度,增强运用能力,并为系统更好地开展普法工作、创新普法形式提供抓手。
《劳动争议案件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重点面向初、中级法官及律师等,精选3~5年来各审判领域多发典型案件、业界关注度较高或者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及行业新型案件,精准总结裁判规则,凝炼案情,深入浅出地对案件裁判方法和审理思路进行解读,明确司法实践中审理该领域案件的主流规则,为同类案件的办理提供参考。
本书为国际仲裁协议等争议解决条款的起草与执行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指南。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理由 ◇起草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指南 ◇起草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注意事项 ◇提供超过50条示范条款 ◇临时仲裁条款和机构仲裁条款的对比 ◇领先仲裁机构概览(包括国际商会、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伦敦国际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德国仲裁院、荷兰仲裁协会、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等) ◇主流仲裁地的优缺点概述 ◇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 ◇国际仲裁条款与协议管辖条款的可选内容(包括仲裁员的选择、仲裁程序、仲裁费用、临时措施、
商事仲裁保密性制度有利于保障商事仲裁的独立性及公正性、维护当事人的隐私及声誉,这亦是商事主体选择商事仲裁这一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动因之一。基于判例、国家的仲裁立法以及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等资料,本书从商事仲裁保密性的历史演进、商事仲裁保密性的基本问题、商事仲裁保密性的范围、商事仲裁保密性的主体及商事仲裁保密信息的披露制度方面进行了研究。关于商事仲裁保密性问题的讨论缘起于英国,并出现了是否区分 保密性 与 私密性 的论战。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仲裁学界与仲裁实践达成了共识,即私密性是防止第三人干预仲裁程序,而商事仲裁保密性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限制当事人、仲裁员以及其他仲裁参与人向公众披露商事仲裁程序中所产生的仲裁通知、答辩意见、庭审笔录、专家意见以及仲裁庭作出的决
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谦虚学习并借鉴前人优秀作品、查阅*科研成果、研究*立法动态,结合多年教学和司法实践经验,力争在体例、内容和写作风格上较过去同类作品有所创新。从研究编写计划到定稿,全体撰稿人员始终坚持以下编写原则: 首先,立足国情。一定要结合我国*立法动态,将律师法学、公证法学和仲裁法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制度、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介绍仔细、透彻、清晰,力争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是基本的要求;在介绍和论述我国律师法学、公证法学和仲裁法学的有待完善之处和立法现状时,立足我国国情,阐明其成因‘、阐释制度和立法发展的渐进性和规律性,不盲目推崇国外。为此,编者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每章正文前加入“本章概要”“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仲裁法学(第2版)》在对仲裁法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全面反映*立法精神和法律规定,力求将立法、理论和仲裁实践相融合,全方位地将仲裁法学呈现给读者。自2008年《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仲裁法学(第2版)》出版以来,与仲裁法关系为密切的《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修改,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相继出台,其中许多内容涉及仲裁制度。因此《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仲裁法学(第2版)》在编写过程巾特别注意对新增加及修改的内容进行阐述。《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仲裁法学(第2版)》在每章设置了
本书是研究“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撤销制度的理论专著,是“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文库”之一。 ICSID仲裁撤销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华盛顿公约》第52条。本条规定了如下五个撤销理由:仲裁庭组成不当、仲裁庭明显越权、严重违背基本程序规则、仲裁庭的成员有受贿行为、裁决未说明其所依据的理由。《华盛顿公约》中上述撤销理由的外延,通常比一般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撤销理由更为广泛。然而,在正常情况下,ICSID专门委员会并不依据这些撤销理由对裁决进行以实体问题作为切人点的审查。本书就ICSID仲裁撤销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对ICSID仲裁撤销理由的运用实践进行了研究、比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ICSID仲裁裁决应该具备实体公正性,ICSID仲裁监督制度也本应有权审查裁决实体问题,维护裁决的实体公正,因此,作为 ICSID仲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2~2023)》除前言和年度小结外,共分五章,分别为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概况 重复仲裁的识别和审查 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发展趋势 全流程视域下汽车行业法律纠纷仲裁实务研究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例及所涉法律问题 。本年度报告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亮点。具言之,在全面分析2022年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数据和中国仲裁法治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同步跟踪国内外商事仲裁理论研究动态,持续探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所涉法律问题,研析凝炼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发展趋势,重点研究重复仲裁的识别和审查实践,特别考察汽车行业法律纠纷仲裁实务热点问题。
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以来,我国仲裁机构总数已超过202家。然而,特殊的组建渠道和方式决定了我国仲裁机构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和地方色彩。各地仲裁机构严重依赖于政府。仲裁机构的自主性、创新性和竞争力差,仲裁机构的社会认可度低。全书内容包括六章和一个调研报告。主要讨论我国商事仲裁机构的性质与特点、仲裁机构与仲裁协会的关系、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的关系、仲裁员资格与对仲裁员的动态监督和不同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本书在对我国部分仲裁机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仲裁机构运行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本书认为十几年来,政府在组建各地仲裁机构中已经发挥了“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但继续将仲裁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并对其日常工作管理参照行政机关管理的方法已经严重阻碍我国仲
这本《建设工程仲裁案例解析与思考》从笔者何伯森15年仲裁生涯中主持和参与的几十个仲裁案中精选了17个典型案例(涵盖设计、施工、管理、外贸等方面)。每个案例从介绍项目的背景入手,对争议案各个子项目中双方的请求、申述和辩论以及仲裁庭的裁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又从工程管理和法理的视角对该案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析与评论,总结了涉案双方的经验教训,以供建设行业的同行和法律工作者参考。 此外,书中还选登了7篇论文,对和谐仲裁、仲裁中的调解、“合法合理合情” 的裁决原则以及争议的多种替代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 在本书封四针对各个案例的特色编写了导读。 本书可供建设工程的业主方、设计方、项目管理方、监理方或承包方准备招标文件、签订合同和进行项目管理时参阅;可作为项目业主方的项目
我国仲裁实践发展迅猛,仲裁案件数量和标的逐年攀升,仲裁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仲裁日益成为法律界和商业界解决争议的重要选择。本书旨在探究如何在意思自治的仲裁法理念下,结合本国仲裁法规定处理商事纠纷,甚至涉外国际仲裁业务。*编主要介绍仲裁的优越性、历史沿革与基本原则,简要阐释仲裁法的基本理念、内容和价值取向;第二编详细介绍仲裁基本制度与仲裁司法监督,涵盖可仲裁性、仲裁协议与仲裁管辖、正当程序、超裁问题、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撤销和不予执行理由、仲裁责任等内容,以实务和问题作为导向,既有理论铺垫,又有案例佐证;第三编重点探讨仲裁法修改应遵循的理念和立法的框架、具体制度和建议条文。
本书以美国形象权制度为切入点,对形象权的历史发展、法理基础、权利结构和限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大量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来论证形象权保护形象利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1995年生效的《仲裁法》为主体的中国仲裁法制日益显示出越来越严重的各种弊端。在境外很多本已很完善的仲裁法制多次适时更新的背景下,我国现有仲裁法制越发阻碍我国仲裁业的竞争力。所以,尽快改革仲裁法制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本书《中国仲裁法制改革研究》是在作者主持的已结项的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 《中国仲裁法制改革研究》共由八部分构成。一部分说明本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指导理论;第二部分探讨我国规范仲裁机构法制的改革问题;第三部分研习我国关于仲裁协议效力的瑕疵,仲裁裁决关系规范以外的其他仲裁协议法制规范的改革问题;第四部分研究我国规范仲裁保全措施法制的改革问题;第五部分探讨我国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改革问题;第六部分研究我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改革问题;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多个学科,构建了仲裁员调解语境下的人际意义扩展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两个层面、四个系统,描写和阐释了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真实的语料和系统的描述,多维度地对仲裁调解功能实现的语言机制进行本体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司法调解语言,进而高效开展调解工作。
北京仲裁委员会编著的《北京仲裁》作者收集到的2012年内地中文期刊上发表的仲裁类文章大约十几篇,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某些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某种特色的文章择其要点做一简单介绍,以供业内人士了解2012年我国学界仲裁研究的动态或在从事仲裁领域的研究时参考。
本书以关注、探讨我国仲裁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为宗旨,包含国内外法律及仲裁领域专家关于仲裁案件的主要观点及论述,分为“域外撷英”、“专论”、“仲裁讲坛”、“专题研讨”、“比较研究”、“调解专栏”、“仲裁实务”、 “案例分析”、“办案札记”等专题内容。
陈福勇编著的《北京仲裁(第83辑2013年第1辑)》为商事纠纷解决服务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满足商事主体需求,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中国多元化争议解决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中国仲裁机构启动了新一轮规则的修改,使仲裁更加独立、规范、高效。仲裁机构向提供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机构方向发展。各机构的受案量和标的额稳步增长。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的的商事调解机构纷纷涌现,并且这些机构间的合作日趋紧密,交流更加频繁。高规格、高水平的国内、国际间的学术研讨、实务交流和培训活动应接不暇。其中包括:《中国商事仲裁年度观察(2013)》、《中国商事调解年度观察(2013)》、《中国建设工程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13)》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