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 ,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 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 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 艺术成就。
法律原则是法律王国 金字塔顶 的明珠,是立法技术的抽象结晶,是法律价值的终极映射。《欧盟民法基本原则》为德国著名民法学家、经济法学家诺贝特 赖希教授的学术上佳之作。作者将欧盟民法置于欧盟内部市场建构、成员国与联盟权力博弈、欧洲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之下,提炼了欧盟民法基本原则,推进了欧盟民法的现代发展,是一部极具创新性的先锋法学著作。 《欧盟民法基本原则》提出 有限 自治原则、弱势主体保护原则、非歧视原则、有效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诚信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七项基本原则,涵盖民法、公司法、劳动法、竞争法、反歧视法,以七十五个欧洲法院判例为 线索 展开。《欧盟民法基本原则》有三项理论创新:一是以新的维度解析基本原则,提出实体性原则、救济性原则、方法论原则的三分法;二是以新的概念重构民法规
德国法学研究的硕果累累,离不开其成功的法学教育。作为德国法学院里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很受欢迎的专业参考书,本选题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 本选题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初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试方法;专业学习不同时期的包括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论文写作方法;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文献引用技能;进行学术报告以及口试的能力;数字化与新媒体环境中法律研习的新方法,等等。
本书主题多涉人性的原则和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一次对英国政治经验的自由探究;一次对英国政治制度敏锐的、批判性的和非情绪化的讨论,其目的旨在说明这些制度的运行方式,并指明其优长缺失。书中充满了诸多富有教益的事件、对人性中行为动机富于洞察力的反思、个体或政治实体权力的行使、社会制度对生活于其中的不同阶层的生存质量和环境的适应以及不计其数的无往而不适且让所有政治学和社会事务的学生甚感兴趣的政治哲学观念。
我们刚开始学习私法时,就要面对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的高度抽象的内容对私法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选题将向读者展现,如何将 合同订立 以及民法总则部分规定的其他法律问题导入请求权鉴定。作为民法总则案例研习的教程,本选题除了案例分析之外,还提供了详细的解析技术和示例,以及家庭作业(即大的案例分析)的处理方式、文献引用事项等。 本选题编一般性地引介 私法案例研习技术 ,并给出了示例。第二编是对42个案例的研习:每个案例,在 案件事实 之后是一个简短的 前期思考 ,这旨在便于初学者着手研究案例,而又不会太过于预示案例的 解答 。 读者在练习解答案例时,应尽量避免先看解答 提纲 ,如果要查找某一具体主题范围的案例,一般可在目录以及索引中找到案例具体争点的提示。 第三编是 家庭作业写作指引 。
程序法的案例分析往往是法学专业本科必修的教学内容,但更需强调的是,案例研习也属于民事司法重点研究领域的内容。 本选题涵盖了民事诉讼法诸多领域的案例分析,既包括审判程序方面的案例,又包括强制执行法方面的案例。对案例进行探讨和研习,将有助于获取和学习相关案例材料、复习已学内容以及准备相关考试。本选题作者始终坚持根据职业训练的相关性选取案例,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并且给出建设性的提示。 总体看来,本选题完善了对民事诉讼法的案例处理技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导论性民事诉讼法学专著。
本书是一部针对学生劳动法学习的案例研习教程,旨在提升学生自主解决案例问题的能力。 本书对12个改编自德国联邦劳动法院原始判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内容覆盖了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如劳动者身份的认定、雇主的询问权和指示权、劳动者的义务、解雇保护、共同决策制度以及平等就业等。本书对每个案例都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法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在掌握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思考相关法条,从而促进他们对劳动法知识的全面理解。 本书不仅专注于个体劳动法案例,而且涉及企业组织法的相关内容,是劳动法基础课程的极佳补充。基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德国几乎所有法学院均将本书列为劳动法案例研习课程的推荐书目,助力学生更好地备考并为未来的实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德国民法典》(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简称BGB),是德意志帝国于1896年8月18日公布,并自19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民法法典。它是继1804年《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又一部重要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公布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已经过多次修订,有些甚至是重大的修订,如2001年《使用租赁法现代化法》、2002年《债法现代化法》和2013年《患者权利法》引致的修订,包括条文的废止和增添,但它的基本体系、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乃至条文顺序的基本编排,都没有发生广泛射程的改变。 我社1999年出版版,销量大概在3000册左右。译者拟出版修订版。在翻译该法典条文时,我们使用的德文蓝本是德国联邦司法部官方网站上的文本,并且是2014年的*版本,同时使用了德国贝克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编辑出版的《德国民法典》(第73版)。如此
通过审视1400 1900年间欧洲诸帝国法律与地理的关系,劳伦 本顿勾勒了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路径,改变了我们对帝国及其遗产的理解。她认为,欧洲人将帝国的空间想象成各种走廊和飞地组成的网状结构,并且通过各种融合地理和法律观念的方式建构主权。本书作者将引导我们跨越海洋,穿过河流,翻越高山,登上岛屿,体会海盗的兴衰、叛国罪的指控、刑法的冲突和罪犯的流放如何赋予常见地理分类不同的法律意义,从而创造了各种不规则的帝国法律空间。
社会国原则是德国基本法上的重要国家目标,在社会国理念的指引下,德国不断调整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为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本书稿从社会国原则的法理基础、制度实践以及在德国联邦法院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等角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国原则。
本书关注的问题是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关系。本书尝试运用法律社会史的方法对1154年到1701年的英国个案进行解读,试图在具体的经验描述中呈现理论问题的丰富意涵。 本书集中关注了(英国历史上)司法的一项重要功能,作者称之为“治国”,其实是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创建和治理——通过治理来创建,在创建过程中治理。这也是意味着更为强烈的政治功能。 这本书需要细致阅读,也值得细细阅读。
法国仲裁法是世界公认的*影响力的仲裁法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仲裁法改革在全世界掀起了仲裁法现代化浪潮。2011年,法国重新修订其仲裁法,适应并引领国际仲裁发展的新趋势。本书旨在以2011年《法国仲裁法》为中心,以仲裁程序的开展过程为路径,对法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以弥补目前外国国际商事仲裁研究中的不足,为将来中国仲裁法的修订提供借鉴,并为选择以巴黎为仲裁地的中国企业提供实务方面的有益参考。
《英美法德日五国行政法》是当代外国行政法丛书。《英美法德日五国行政法》主要讲的是对英美法德日五个国家行政法的研究,《英美法德日五国行政法》分国家依次讲述,包括:美国行政法的宪法背景;行政法的范围;行政行为的程序形式;对行政行为的控制:司法审查;对行政行为的控制:司法之外的途径;侵权赔偿责任等。
本书由总则、分则与附则,共计432个条文构成。 首先,从形式上看,本法典的每一条文都自带小标题,这种小标题对该法条规范的含义进行了简单总结,使得民众可以不用翻看全文便可对条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条文的推广适用,而且也无需司法机关再确定具体的罪名,免去了不必要的争议。此外,刑法分则的各个章节划分得较为具体、细致,根据刑法所保护的类法益一共划分出了二十三章。例如,针对公民法益的保护,就具体划分出了 侵犯生命和身体的犯罪 侵犯人类和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犯罪 侵犯选举权的犯罪 侵犯劳动权利的犯罪 侵犯荣誉和名誉的犯罪 性犯罪 侵犯婚姻及家庭关系的犯罪 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 侵犯财产的犯罪 侵犯经济利益的犯罪 等章节。这种具体划分方式可谓是不采用章下设节方式的一种必然选择。其次,从内容上看,
《法国司法前沿(专号第8辑2013)》由徐昕主编,汇集了法国相关领域的代表性论文34篇,访谈实录2篇,分为法国司法理论、法国司法制度和法国司法改革三部分,基本代表了法国司法领域的前沿性研究,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司法研究提供参考,为遭遇瓶颈、关键问题上无法突破的中国司法改革提供借鉴。未来,《司法》杂志还将适时组织有关德国、日本、美国等专门性的司法前沿研究。
《阿提卡之夜》据作者自述,是在阿提卡的漫漫长夜中阅读各种书籍时所做的笔记。其内容则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法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杂记,传说典故,诗词歌赋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希腊罗马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书的成书时间没有明确的考证,中世纪的一位学者在一份古代抄本中标注此书成书于公元169年。格利乌斯在此书中基本不涉及当代事件,也不涉及希腊罗马社会中的很多尖锐矛盾和政治问题,也很少表露自己的政治爱好与倾向。值得法律人和罗马法学者及爱好者注意的是,书中有大量的涉及希腊、罗马法律的篇章,内容涉及法哲学、刑法、民法等学术领域,是非常重要的罗马法和西方法律史参考资料。
魏玛共和国(1918—1933)的崩溃是当代政治论争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一旦涉及多元主义的问题,就会自然凸显出自由民主制下之法律秩序及其正当性议题的重要性;魏玛共和国则是研究此问题的理论良田,因其常被视为一种悖论式案例,即自由民主制的敌人居然能够利用法律制度从内部推翻自由民主制本身。 本书通过魏玛共和国后几年的历史来透视上述问题,其主题正是法哲学古老、经典的问题之一: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关系。大卫·戴岑豪斯在书中探讨了魏玛时代杰出的三位公法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卡尔·施米特、汉斯·凯尔森和赫尔曼·海勒——的法律理论。三位法学家都关注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所存在的法律秩序与政治秩序问题,著作也多与当今多元主义时代关于法律秩序的争议密切相关。戴岑豪斯富有挑战性地揭示了施米特式存在主义哲学的危
\\\\\\\\\\\\\\\\\\\\\\\\\\\\\\\"【内容简介】: 《耶利哥的玫瑰》是蒲宁的一部游记随笔集,在这部游记随笔集中,他塑造了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优美,表现心理的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在游览世界的同时,蒲宁还积极地探索古老文明的源头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规律,因此《耶利哥的玫瑰》除了体现蒲宁文学上的极高艺术成就,同时还具有极高的社会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