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侦查手段,如何通过审讯获取嫌疑人供述自古以来就是侦查中的难题。近年来,对于审讯(方法)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和生理强制的审讯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获取嫌疑人供述 是一项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诸多成就,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新形势对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审判等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谈话”和审讯活动的中 要注重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本书从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审讯中的心理学方法、审讯中的语言技巧三个方面,分十九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心理学方法在审讯中的应用。本书凝结着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务经验,是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审判人员
民法来自于生活,比较好入门。民法又超越于生活,比较难提高。民法属于入门容易,提高困难的科目。 民法领域确实存在与我们日常生活通用的名词比如婚姻、继承和侵权,但是民法领域也有不少我们日常生活中碰不到的专业名词,比如形成权、民事法律行为和除斥期间。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解释这些专业名词,做到“专业名词案例化”。 本书通过大量的原理,来阐释这些专业名词背后的底层逻辑,辅之于体系思考和体系图,串联这些专业名词,将“专业名词原理化体系化”。 本书介绍了民法中海量的专业名词、海量的案例和海量的原理,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本书主要用于备战法考、辅助备战法硕、法学院民法教科书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夯实民法基础。
2020年地方法治蓝皮书回顾总结了2019年中国地方法治的创新和成效,对今后地方法治的前景进行预测、展望。本书还对北京、上海、江苏、辽宁、浙江、广东等地的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司法体制改革、基层治理等进行专题研讨。在信息化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渐提升的背景下,地方法治的智慧化,地方法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成为本卷地方法治蓝皮书的鲜明特色。本卷蓝皮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发,由 法治蓝皮书 主创团队打造。地方是创新改革的源泉。六年来,地方法治蓝皮书持续关注中国各地方法治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实践,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记录地方法治进程,成为一部凸显 地方性 而兼具全国性,凸显实践性而兼具理论性,凸显时代性而兼具前瞻性的中国法治年度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