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是我国台湾著名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民法研究系列著作中的一册,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多次出版,且享有很高的赞誉。2009年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大陆法学研究和教育有深刻影响。 《侵权行为》作者以侵权行为法为研究对象,分别就侵权行为法的基本理论体系、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比较、论述,并贯穿了比较法学、案例法学的精髓,使读者透过每个法律问题,体会到侵权行为法的博大精深,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本书旨在深刻发掘现代公法制度体系中蕴藏的丰富的统一性。研究表明,在现代公法主体制度、行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制度和责任制度中,普遍存在着部门公法之间的共同性、关联性和交融性制度,它们将分散于各部门公法中的公法制度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了公法制度体系的“形散而神聚”。当然,本书的探索只是推开了统一公法世界一扇长期虚掩的门,使我们身临其境于现代公法制度的统一性之中,看到了统一公法学与公法实践需求之间的契合性,而远没有登堂入室。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附近”作为研究框架,通过8个典型案例真实记录进城务工人群的生存现状,穿插以社会学学者的分析与反思,呈现出一幅“悬浮社会”的现实图景。书中的被访者小区保安阿微、菜场商贩红芹姐、水电工人小傅、家政阿姨小萍等人,都是生活在作者“附近”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身边的陌生人”的缩影。作者认为,关注身边的小世界,关注数量庞大但鲜有发声机会的进城务工人群,关注当下社会中断裂与渴望并存的“悬浮”状态,都是社会学家愿与读者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