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组织国资国企团队律师编印,共十章,包括综合类、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国有产权转让、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混合所有制与职工持股、国有资产(股权)监管、“僵尸企业”清理、境外投资及责任追究等。
公司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当今各国公司法学者。立法者。公司经营者,股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传统公司法理论面临的一个挑战。到底什么是公司社会责任,为什么要强调公司责任,公司社会责任与传统公司法确认的公司作为营利法人的本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公司社会责任具有相当的合理性,那么应当如何去设计富有实效的制度安排,如此等等,都急需从理论上得到回答。 公司社会责任的现代观念牢牢扎根于人们对公司在社会中的角色的认识。公司制度是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完全符合“三个有利”的原则,因为公司能够吸收纳劳动力。资本和经营者并将其融于一炉,能够地配置资源,能够鼓励人们的创业与冒险精神,能够帮助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能够向政府纳税,还具有促进社
保险是建立在社会互助基础之上的一种分散危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虽然防灾减患,可能地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害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无论中外,人们都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中都蕴含着现代保险制度的胚胎。但是,建立在数理基础上的现代保险制度却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终在西方形成的。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商业保险的客观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原始的保险形态一直无法演变为现代形式的保险制度。在西方,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保险制度在近代得以蓬勃发展,保险立法也日益完善。 19世纪随着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现代保险制度被带到了中国,于是保险业开始在中国逐步发展并形成了的规模。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规范的行业,我国近代保险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向西
《公司法人治理法律实务》,本书从公司法人的制度设计、各部门权能设计、公司法人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予以讲述,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以法律关系主体民商事活动作为主线,分析与民商事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具体包括商事组织形式中的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破产,民事权利中的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行为中的合同、担保、消费者权益保护,争议解决方式中的仲裁和民事诉讼。本书的特色体现在:一是体例新颖。本书力图厘正一些教材中存在的不适合商法教学的情形,在介绍商法基本问题时适当介绍有关民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物权、债权、合同等,经过整合就形成了五部分,即商法的一般原理、关于权利的法律规范、关于商事组织的法律规范、关于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关于权利救济的法律规范。本书并不过多着墨于对法律规则细致全面的阐述,而是力争带给读者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深的思考。二是以案说法。本书以案例引出法律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重整的内在逻辑与制度选择》以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先行就重整制度及其适用于上市公司的理论依据进行阐释之后,分别从上市公司重整程序的启动、重整机构与管理形式的选择、重整债权、重整计划等微观层面对具体的制度设计予以分析,同时,针对重整与资产重组的衔接等事项亦作出了较有深度的阐述。在论述过程中,《中国上市公司重整的内在逻辑与制度选择》结合破产法实施以来的所有真实案例,能够使读者了解到上市公司重整的方方面面。
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近年来我国公司法领域的一次重要的法律移植活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本书从法学与管理学的双重角度,兼及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透过独立董事制度,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和治理运作中的若干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立法、执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本书开篇以导论方式就商法学研究所面临的热点问题作了概貌性梳理与提示。全书主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就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之基本问题作了颇为深刻的理论探索。关于商法的价值,本书以浓重的笔墨对商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动因与价值、商法的独立性、中国商法的时代价值等作了深入反思与总结,能够使人直观地感知到中国商法研究的现状与使命。在商法历史发展线索方面,本书力图给人一种更为全面但又不面面俱到的介绍与挖掘。在商法的语源及含义、商主体、商事人格权、商行为、商事裁判的示范法效力等商法本体性问题方面,本书以相对超脱于传统商法制度与理论的立场,就相关问题的内涵作了深入的制度解读与理论重构,使这些往往不为商法学界所关注的基础而又核心的问题的理论价值得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