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法中,国家强制与私法自治的界限到底该划在哪里?这是公司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个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化约为一个更为明确的问题,即公司法中国家强制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国家强制,这就是本文旨在回答的核心问题。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目的在公司法领域所施加的强制,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性的概念,涉及公司法立法、行政、司法等环节,因此,它比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概念外延要大得多。国家在公司法中施加强制的目的与公司法视野下的自由观直接相关,有不同的自由观就会有不同的国家强制的目的。本文认为,公司法视野下的自由观是在不侵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前提下的股东本位的自由,而股东自由又是股东个人免受他人专断意志的强制的自由,而非股东的集体自由,亦非股东力量或能力意义上的自由,在这种古典自由
《国际货物运输法律统一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货物运输法律统一研究”(编号为03BFX053)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际货物运输法律统一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研究;(2)国际货物运输法统一模式研究;(3)国际货物运输承运人与海运履约方责任制度研究;(4)国际货物运输中控制权、权利转让与诉权问题研究;(5)《鹿特丹规则>对修改我国《海商法》的借鉴意义研究。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热情支持和广泛参与。慈善就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慈善活动、提供慈善服务、进行慈善捐赠、充当慈善志愿者;依法组成慈善组织,给予慈善受益者自愿的、无偿的、物质、资金、服务及其他方面的帮助和支援。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内容仅限于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原理以及纯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研究,未涉及限制竞争行为。二,加大了基础原理的研究力度。三,主要采取了专题研究方式,注重研究的深度。四,研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热点问题。五,注意了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始终关注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六,资料比较翔实,并注重采取了比较研究方法。本书研究的外国资料基本上也都是一手的,比较研究也成为本书的重要研究方法。本书以近一半的篇幅研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原理,如各国立法情况、立法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竞争关系、一般条款以及其他基础理论问题,弥补了我们反国正当竞争法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1979-2010)》是国内第一部运用实证资料,系统研究中国环保法治问题的研究成果。《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1979—2010)》的前稿是国家社会科学摹金“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环保执法问题研究》的总报告,是北大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师生历经五年的广泛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而完成的。《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1979—2010)》内容涉及中国环保法治的各个领域,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并以专栏、案例、图、表、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回顾了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行以来中国环保法治三十年(1979—2010)的发展历程、成就、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影响中国环保法治运行的执政、立法、行政、
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是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学研究良性发展,助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近年来,为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经费管理办法,但是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为此,《国外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人员薪酬法律制度研究》考察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欧盟“地平线2020”、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英国生物科技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的科研项目“关于科研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定”,并在结合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人员薪酬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本书结合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系统阐述了绿色可持续金融的缘起及其法律政策体系,分析研究了欧盟、卢森堡和我国香港地区实施绿色可持续金融的目标方向、路径举措等内容,检视了我国内地绿色可持续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法律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提出了完善构建的建议。本书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的基础理论,完善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的制定修改,以及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