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诉讼法讲义》作者梁凤云为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第1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全程参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是新行政诉讼法修改的执笔人之一,《新行政诉讼法讲义》是对新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背景、目的、适用等问题进行的全面梳理与总结。
刑事裁判是一个法律问题,而裁判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刑事裁判的运行涉及心理学与法学两个领域,是法律心理学研究的合适议题。本文正是以法学与心理学的双重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刑事裁判思维仅仅是法官处理刑事案件的一个心理加工通道而已,案件事实与法律从人口处进去,经过思维通道的加工,最后输出裁决。所以,研究刑事裁判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加工通道”,并考察“事实”与“规范”在加工通道中是否能够保持原貌。 从法律的视野看,法官裁判的任务就是作出裁决,并且保证裁决具有正当性与可预期(客观)性。作出裁决的过程在心理学家看来就是法官“发现”一个案件答案的过程,发现答案的过程如同科学研究中提出假设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要想让假设成立必须经过验证,同理,要想保证案件的“答案”必须经
笔者主张应当沿着强化当事人之主导权的方向对我国辩论原则予以完善。因此本书内容分为七章,主要包括辩论原则之基础理论、我国辩论原则之检讨、辩论原则的内容、我国辩论原则之重塑所面临的障碍及其克服等,对辩论原则展开讨论,并积极探讨符合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辩论原则。
《新民事诉讼法理解适用与实务指南(修订版)》初版即为法律类民诉项产品,两度加印,是新民事诉讼法全条文的阐释。现作者团队结合2015年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 的解释》逐条进行了修订完善,让解读更新、更准、更。 全书按照2012年8月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条文顺序展开,每个条文原则上按 背景介绍 、 条文释义 、 实务指南 、 疑难问题 、 典型案例 五个层次进行阐释,基本包含了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的内容。 全书不仅注重对法律条文的涵义进行准确解说,而且注重介绍立法的背景情况;不仅介绍修改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而且适当介绍相关的法学理论观点;不仅关注对法律条文本身的理解,而且关注在审判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不仅注重对实务操作进行指导,而且注重对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注重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系统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也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刑事诉讼的过程主要是围绕着证据进行的,即在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理案件。证据规则是规范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以及证据的评价等诉讼证明活动的准则。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两个规定以现行法律为根据,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借鉴外国有益做法和吸收法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作出有力度的改革,具有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刑事证据规则运用手册》融合相关具体规定,逐条解读两个规定条文,深入阐释法条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适用要点难点;遵循注重实用的原则,精选典型案例,以两个规定为视角重新审视,详解
《民事办案图解一本通:程序法手册》以2012年8月31日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为依据和主线,对民事诉讼程序所涉四个部分内容二十七类问题,逐一收录了有效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并对《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文件做了简明的图解说明。《民事办案图解一本通:程序法手册》的特色在于:法规收录新而全,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查询快速且便捷;图解说明简而精,对重要法律问题的记忆迅速且深刻,是一部极其方便实用的新型办案工具书。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共同诉讼有相关规定,但过于简单,立法理念和价值也存在着的抵触和冲突。《共同诉讼制度研究》在广义的基础上对共同诉讼进行了分析,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试图找寻各种类型共同诉讼的完善对策。全书共分为五章。章阐述了共同诉讼的基础理论;第二章开始以章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转入对各类共同诉讼的分类研究,着重研究了必要共同诉讼;第三章针对以连带责任诉讼为代表的诉讼标的牵连型诉讼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创意地提出了准必要共同诉讼的应对策略;第四章研究了普通共同诉讼,提出重建自由裁量司法政策导向、重构法官自由裁量制度的设想;第五章围绕诉讼参加制度展开论述,并据此提出制度上的建议,以弥补现有的不足。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修改与完善的学术研讨会。许多仲裁组织的领导、专家、学者等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充分发言,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对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的修改与完善献计献策,与会代表还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并将原来规范在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程序分离出来,单独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