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办案手册(第6辑):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分》在选编文件时按以下原则编排:首先在各类目下设置类别,然后将筛选出的各类民事规范性文件均依立法法规范的效力按序编排,以便在适用法律时准确选择;对各类别下选编的文件不再区分文种,将起主要、综合性规范作用的文件置前,一般和个案文件置后,并按同类各规范性文件的发文时间倒序排列,以便将公布的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审判;为方便使用时查阅、引用和参考,将各类别下互有关联的文件排在一起,不受同类文件按发文时间排序的限制;考虑到法院因审判监督和办理信访案件工作的需要,对有些已废止和失效但较重要的民事法律规范,在标注废止时间后也予以收编,以供处理历史老案时参阅;对选编的同一份文件涉及若干个类目的,依文件中提到的类目或在主要涉及的类目处放置全文,其他涉
《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控权机制研究:以公诉裁量权为例》是在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公诉裁量权为例对权力控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党中央的政治方针为导向,以公诉裁量权的本质特征为基石,以适度控权为原则,剖析我国公诉裁量权在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域外比较研究,立足本土,以“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从起诉裁量权与不起诉裁量权两个维度对公诉裁量权进行分析,并对控权模式进行理论划分,通过构建有效的权力控制机制与相应的配套措施,探索公诉裁量权的良性运行之路,进而实现刑事诉讼关于犯罪追诉与人权保障的平衡、公正与效率的兼顾等根本目的。
诉讼标的是贯穿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始终的基本概念,在民事诉讼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本书通过对诉讼标的相关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程序阶段、不同制度趣旨的相对性诉讼标的识别理论,即诉讼标的相对论。以诉讼标的相对论为基础,深入剖析和探讨我国民事诉讼法语境下的禁止重复起诉制度和既判力制度,旨在通过创设合理的诉讼标的理论,为构建科学的民事诉讼理论体系提供建议,并为相关司法审判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是由邓子滨研究员独力完成的体系化、原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专著。 作者结合25年兼职律师的执业经历,以细致的观察、流畅的笔触、清丽的思想,写出心目中理想的刑事诉讼。 本书既是作者向导师陈兴良先生呈正的致敬之作,也是为了完成作者个人的一次思想实验的心愿之作。这一实验以作者对程序正义的信仰为支撑,作者不屈不挠地相信:程序正义是自由的堡垒和坚实盾牌,没有程序,自由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引鉴世所公认的程序理念及其规则,并真诚践行,才是走向诉讼文明的必由之路。 与初版相比,本书修订后的参考文献由451部累至579部,文字先是增加12万字,又在原版上删减15万字,合计增删改写27万字,较初版减少3万余字,凝聚了作者3年多的心血和思考。 本书高蹈程序正义的信仰,理念笃定,思索精深,视野宏阔,文笔雅致,是一部别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