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8.html?channelId=30010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中的 蜜 ,一作 密 ),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 性空幻有 的理论。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 (又称 阳爻 )和象征阴的 (又称 阴爻 )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 乾卦 ,终 未济卦 ),而以对 乾卦 的解说为*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 从这一范式转移出发,韩炳哲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抑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它们不是传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学上的他者导致,而是源于过量的肯定性。 因此,一切免疫学式预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作者的论述*终以一个社会愿景结束,他有意赋予其一个含有歧义的名称 倦怠社会 。其中,生命变成了生存,生存导向对健康的狂热崇拜,健康带来了疾病和僵死。 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为死亡。 一部为当下全球化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 M digkeit
《理想国》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高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才是真正好的政体。
本书是艾思奇在20 世纪30 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重视。 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只能是凭借猜测。然而,他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自己的某种体验,也就是上述所谓 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 。对于这一点,尼采自己有清楚的意识。还在写作此书时,一个朋友对他的酒神理论感到疑惑,要求证据,他在一封信中说: 证据怎样才算是可靠的呢?有人在努力接近谜样事物的源头,而现在,可敬的读者却要求全部问题用一个证据来办妥,好像阿波罗亲口说的那样。 在晚期著述中,他更明确地表示,在《悲剧的诞
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 那朋友似的、地狱般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如今,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造成侵害。扩散之势愈演愈烈。使社会体害病的不是异化、退隐、禁令和压制,而是过度交际、过度信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 如今的时代标志不是由他者带来的压迫,而是由同者造成的抑郁。当今社会中有诸多极具标志性的现象,譬如恐惧、全球化、恐怖主义等,韩炳哲的新作所探究的正是这些现象背后潜藏的同质化的暴力。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 Deutschlandfunk )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
长生不老 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保卫马克思/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有二十世纪具原创性、雄辩、具说服力的尝试之一,这种尝试完成于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理论的形态及形象。建立在对马克思的解释之上,它明确地说出了对马克思著作及其后继者的一些著作的某种认识和某种误解。然而,在《保卫马克思/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某些东西也以马克思的思想方式,以马克思的 理论实践 按照阿尔都塞的说法 的形式出现了,而这些东西并不能划归于任何一种 马克思主义 ,因此,就以自己的方式显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局限,至少我愈发觉得如此。由于这种显明通过追溯到马克思思想方式的基本命题和前提而在内部进行,因而就更加有力。 这就是为什么 想象的马克思主义 和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之间的争论在今天不再有同样的意义了,今天所有的马克思主义都成为想象的了。而这一争论
你是不是被问到 为什么 时,常常回答不出来?是不是常常被问 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是不是遇到新的工作,或上司突然交代的工作,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是不是常常被指责工作没有做完,或不够高效?是不是常常临时抱佛脚,*后一刻才完成工作? 如果是这样,本书就是帮你彻底转换思维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宝典,是可以让你彻底转换思维方式的逻辑思考圣经!书中生动的图解再现了缺乏逻辑的后果和原因,告诉你在思考问题、写作、言语表达时,有逻辑是关键。 阅读本书,学习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方法,在思考、写作、表达时运用逻辑思考力的20大窍门,你就能够从混乱无序的思想压力中解脱出来,就能理清思路,准确表达自己,顺利沟通,快速完成工作。
康德所*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由杨祖陶和邓晓芒教授首次把 康德三大批判 直接依据德文原版译出。两位专家长期致力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代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华文世界的*好译本。 2006年, 康德三大批判新译 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馈赠给我们的一份思想和行动指南。 阅读本书,你不仅能领悟生活的哲学智慧,还将生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勇气。 这本书通过深入解读斯多葛哲学大师爱比克泰德的经典著作《手册》,为读者呈现了该如何应对现代生活的挑战。首先,书中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爱比克泰德哲学的核心理念 控制二分法 ,帮助读者区分可控与不可控的事物,并通过 欲望、行动、认同 三大原则,指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哲学思想。其次, 第二部分一一对应《手册》中 的53个单元 ,解答关于爱、希望、生活、死亡、抉择等人生问题,将抽象的哲学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斯多葛哲学中七个主题的更新,涵盖人际关系、自然和谐、社会正义等七个广泛领域,讲述为何我们现在还需要斯多葛哲学,启发读者深入思考人生与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 禅宗与佛学 ,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 道家与道教 ,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是公元前399年,一个叫美勒托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人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的神,同时引进新的神灵之事,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五百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苏格拉底拒绝逃走,因为那是直接悖逆法律。他接受审判,平生次公开演说,为自己申辩。他不接受流放或罚款,因为他坚持自己无罪。他只接受要么无罪、要么死刑的判决。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他的受审和死刑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母题。《苏格拉底的申辩》无疑是西方感人的作品之一。柏拉图创作这篇对话,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申辩。从某种程度上讲,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为苏格拉底申辩。说到底,为苏格拉底申辩,即是在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申辩,为高贵申辩。 本书是 柏拉图读本 系列中的一种。
赵朴初先生本着极其严谨的态度来写作《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他在前言中称: 我喜欢 小题大做 ,而不愿 大题小做 ,更害怕 有题空做 。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怀,作者将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源流、高深的教理教义、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深入浅出地概括成为 常识答问 。这《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虽冠以 常识 之名,却实为一部佛学入门大纲,对于希望了解佛学常识以及对佛学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 《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自初版以来,在中国大陆已印行达几十万册,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多个外语版本,是当之无愧的佛学经典著作。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 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 青年***书十部 。众多学者纷纷响应作答。本书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 本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 : 部分 思维训练的问题 ,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 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 逻辑的探讨 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 思维的训练 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 的 科学思维方法。 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加拉太书》是马丁 路德教义性的著作,也是作者在其所有著作中为喜爱的一本书。本书不仅将基督信仰的核心,也即罪人唯靠基督因信称义的教义阐释得极为清楚,而且有力地驳斥了宗教改革时期教皇党人和一些改革派的谬论。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神学思想,也影响了同时代的很多改教家,在新教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不乏释经书的考究和严谨,又充满了雄辩的激情和改教必胜的凯旋气势,读来颇为激动人心。
这是E.M.齐奥朗写于名作《解体概要》之后的第二部法语作品, 也是他自称在法国 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 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写作,奠定了 齐奥朗风格 。 精妙、简练而强烈,《苦论》拥抱碎片 没有一个思想家像他这样激烈地揭示自己。 本书分为十个章节 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是萦绕的主题。 在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种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掺杂泪水的痕迹。
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著作,它从探讨□□共同点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本书与《善恶的彼岸》并称,为尼采晚期著作,是其思想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文字。为回应评论家对其作品《善恶的彼岸》的批评,尼采以15天时间起草了三篇文章,合集为《论道德的谱系》。 《论道德的谱系》论述了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社会、生理甚至病理条件,发掘了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价值判断的共同的原始动力。尼采说此书是 一个心理学家为重估一切价值而做的三篇关键性的预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