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英国著名自由思想家约翰 托兰德所写的小册子,副标题是《或一个著名协会的颂文》,这个协会指苏格拉底协会,《泛神论要义》总结了他的主要哲学和神学思想。 泛神 的解释大约就是 神即一切,一切即神 ,当然这里神的概念是 一 ,在书中提到 世上万物是一,一是万物中的一切 , 世上万物皆由上帝而来,而且将与上帝重新合而为一,上帝是万物的开端和终极 。约翰 托兰德不认为上帝是一个处处干预人类生活,不时还用洪水雷电之类的东西灭绝几个城邦对人类稍加惩罚,或用奇迹显圣为人类增加信心的有着过多古代巫王特色的上帝,也不认为上帝是在某个假期用自己的无限的大能创造了世界之后就对这个世界置之不理的,任人类在上帝创造的规律法则之下自生自灭的上帝,约翰 托兰德认为上帝是不会用那些虚妄的奇迹来干预,
如果民意测验表明公众不信任媒体并认为新闻自由被限制,这并不奇怪。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法国人认为记者有独立的自由。美国报纸协会的一篇社论曾指出:“美国人正逐渐得出一致看法,即新闻有倾向,有背景的强力人物或强力组织能够封杀或操纵报道。”公众各阶层对媒体提供的各种娱乐节目表示强烈的不满。 现在的新闻传媒业要比以前好多了,人们却不断指责新闻传媒业的每一次过失。看过一些十九世纪的日报,或扫过几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视屏幕,或读过一些当代批评文章的人,都能看到新闻传媒业的这种发展过程。较之过去,现在新闻传媒业确实有了进步,不过,其现状仍很平庸。 过去,很多人做自己的事情可以不需要媒体,而现在,即使在乡村,人们已经不是需不需要媒体,而是离不开好的媒体。 人们对目前的这种改变并不满意,这
《哲学篇》从历史与思想两个层面,介绍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其当代哲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问题,特别是介绍了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所具有的特点和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同时还介绍了杭州及浙江历史上的重要哲学家、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学说。
有林、李慎明编著的《抽象的人性论剖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讲述了:所有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世界观上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看到抽象的人性论的危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因而没有抽象的、全人类共同的人性。阐述了在阶级社会里只存在阶级性的道理。十分重视批判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包括“经济人假设”、超阶级的民主、抽象的公平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都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批判抽象的人性论,任重而道远。
《四书五经史话》由黄鸿春编著。 历史记载在文献里,保存在传统当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传承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九位年轻博士通力协作,编成《四书五经史话》,以新世纪青年人的视角和体会来诠释和介绍《四书五经》,“信则传信,疑则存疑”,文风朴实简约,行文流畅易懂,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李新路主编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是“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中的一本。《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内容涵盖“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有名的经典名作。我们要让这些经典永存,成为“不能被遗忘的教育”。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事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名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对普及文化知识。传播人类文明,治世育人都曾起到过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声律启蒙》是一部儿童掌握音韵格律、作诗对句的启蒙读物。作者车万育,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声律启蒙》按诗韵排列,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道德经》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可是,两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思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么,《道德经》究竟讲了什么?作为普通人,如何深入《道德经》,又能从《道德经》中获取什么?陈忠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和准确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主要收录了黑格尔建立的哲学历史记录庞大的体系哲学及其理论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方法论——历史辩证法而原初出场的、苏联旧的教科书体系没有反映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方法论而彰显其当代意义等内容。
《易经》由于春海译
主要收录了对行政权和官僚政治的批判、对立法权的批判、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黑格尔的观念主体,把人确立为真正的主体、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立足人的本质,批判导致人异化的一切异己力量等内容。
我中华民族广土众民,源远流长,尽管历史跌宕起伏,春秋以降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物阜人丰,黼黻文章,为世界民族之翘楚。除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坚韧和顽强之外,还得益于凝聚人心、砥砺人格、维系社会的儒家精神如日月照耀民族的心灵,给予这个民族光明和希望,智慧租力量。虽不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其后的家、国、天下中的中国人提供了行为规范和心灵坚守的选项,所谓“诗以言志,书以记事,礼以修行,乐以致和,易以明阴阳,春秋以正名分;圣人授之以六艺而明教化兴礼义”。
西学东渐历时300多年,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从1582年利玛窦入华传教到1724年雍正禁教,历时140多年,跨越16世纪至18世纪、明清两朝,其工作主要归于传教士;后一时期从1811年至20世纪初叶,近100年,集中于晚清,其工作不只归于传教士,还应归于西方商人与平民教授。1900年以后,由于留洋学生的归国,中国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一定的规模,中国人开始了自主地引入西学,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渐显式微,退居次要地位。本书主要介绍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历史活动。因此,对1900年以后的西学东渐不拟多作涉及,特别是由日本转口输入的西学,本书并不涉及。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积累了中华民族近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现代化建设赖以进行的“土壤”。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思想文化也随之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学精粹,我们组织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研究、探讨,精心策划了本套丛书,目的是让人们在工作、生活的闲暇时间,顺手拿起本书,边测边修,更好地学习我国国粹及其精华,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永世传承。 本套丛书由测试题、选项、答案及原文识意组成。测试题有利于读者准确、快速地掌握知识,由于每道题都简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