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工作、教育、爱情、社会、文明五个部分,展现了罗素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及其广博的学识。罗素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超负荷工作,他认为,人类要过上幸福生活并实现全部潜能,不是通过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利用闲暇的非凡力量。在本书中,他还为“无用的”知识作激烈的辩护,他推崇冷静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美德,认为传统的财富积累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贫困。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快一百年,但对当今的读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黑格尔以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辩证原则和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学相统一的方式,建构了哲学历史记录庞大、最全面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在这个哲学体系中,黑格尔辩证法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哲学目前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居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在理论上仍不失其重大现实意义。 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在本书中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探讨。全书共分五讲,从黑格尔哲学的开端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两大起源到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否定,再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反思,最后落脚到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的统一。本书是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书。
本书是2007年我社与北师大教务处合作的研究生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由于现在的题目原先申报的有所变化,所以重新申报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与文本导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侧重于理论角度的论述,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及其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辩证法,认识论,知识论,以及主体性问题等当前哲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说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下册侧重于文本导读,精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经典文献,并结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导读,对于当前的学术研究和文献整理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考虑申报2012年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对比研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中的思想与尼采哲学作品中的思想,中间还穿插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托尔斯泰作品的诊断。作者的思想倾向,就是突出和强化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存在主义思想中的非理性的、绝对信仰与绝对抗争的要素。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生活就是一场伟大的最后的斗争,不是向上就是向下,不是救赎就是堕落,不是抗争就是沉沦。而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同时也强调了人要在这个已经失去了根基的现代生活中,自我决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个超人式的战斗的生活。而这一切,无不揭示着人的一种对于绝对信仰和终极救赎的渴望与投奔。舍斯托夫自己也告诉读者,伟大的最后的斗争在等待着我们。尽管我们并不能够清楚舍斯托夫的伟大的最后的斗争该怎样去进行,但是我们的确能够从舍斯托夫的文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书中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而书中内容,对我们现今生活仍有绝大的意义。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拥有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本书是英语世界很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它的优选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等。主要从当前的重点问题出发,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流、党建探索、话语建构和创新机制四个部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与逻辑进行梳理与研究,结构清晰、分析深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只猫听闻,在遥远的森林深处,有一棵能带来无限平静和智慧的古树。于是他开始了这趟旅程。 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动物: 气恼的乌鸦、困惑迷茫的小狼、焦虑不安的猴子、厌倦生活的乌龟、在愤怒中挣扎的老虎。 每位伙伴都有故事要讲,也有经验教训可分享。 但在与一只顽皮的小猫意外相遇后,这只猫开始质疑一切…… 如果你对本书中的任何观点有不解,那很好—— 就像故事中的老虎一样,困惑是你即将改变的第一个信号。
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懂得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我们才能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追求。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宗教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文明观、马克思与我们的理想观等方面的论述,带领我们“重读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包括哲学观、实践观、物质观、发展观、真理观、价值观、思维观、历史观、时代观、人生观等内容。
本书是英语世界很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它的优选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阿兰·巴迪欧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这当中,主体作为巴迪欧哲学思想体系内重要的一环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不同于以往西方哲学史中对主体唯心主义式的阐释,巴迪欧的主体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运用“断裂”逻辑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重新定义,并运用数学集合论的知识对马拉美的诗歌及拉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重新解读,且对主体、事件与真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梳理。本书重点考察巴迪欧的主体思想,以事件、真理、结构、历史等与主体相关的问题为线索来探讨巴迪欧思想体系的建构,包括其形成背景、基本特征、思想演变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其对政治艺术领域的影响,为读者详尽展现巴迪欧迄今为止的主体理论思想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