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集:读书与做人》 《读书与做人》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对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胡适文集: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 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阅读本书,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 《胡适文集: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收录了
汪晖代表作,也是21世纪中国思想领域的扛鼎之作,出版二十年来在国内国际人文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迄今已有英文、韩文(全译本),及日文、意大利文等多语种译本。 作者以 现代中国的形成 为核心关切,以 知识考古 为方法,从观念史与社会史互动的双重视野中,追索现代中国认同的思想脉络与形成机制。全书两卷四部,每部分别以 理与物 、 帝国与国家 、 公理与反公理 和 科学话语共同体 等为论题,试图追问:宋明时代儒学的天理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历史动力是什么?清代帝国建设与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晚清思想对于现代性的复杂态度能够提供给我们哪些思想的资源?现代中国的知识体制是如何构筑起来的?现代公理世界观与天理世界观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的是关于什么是 中国 ,什么是 中国
19 20世纪之交,是一个旧学衰落,新学纷争的时代;在西学冲击下,出现 国粹 国学 等概念。本书聚焦于 国学 ,以此为 抓手 ,剖析 国家与学术 的时代主题 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否妨碍中国 走向世界 ?国学自身怎样 走向世界 ?在一连串追问之下,作者把一系列充满歧异而使人困惑的、远远超出学术的范围,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展开在我们面前。 本书大体涵盖清末保存国粹与民国整理国故两大运动。讨论了这个时代思想文化层面所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投射入也表达出20世纪前期,许多中国士人的共同期待,即中国的整体 复兴 。
华为管理顾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田涛老师倾心力作!25年华为深度洞察积淀之作,近40万字管理智慧的精华结晶体。 书中首度凝结与公开了田涛老师40年管理智慧和持续思考。田涛老师以华为公司为样本,以25年对华为深度洞察积淀为源头,用12个章节,毫无保留、畅所欲言地从企业内部的视角解读企业组织基于悖论的进化史。可以说,本书揭示了任正非企业管理哲学的主经脉,也揭示了华为一路逆熵成长的密码。田老师首度提出6大管理悖论,以及复制机制、学习机制、动力机制与代谢机制的4大管理机制,讲透了企业活下去与逆熵增长的底层逻辑。 管理本身就是一场在悖论中的前行,真/正卓/越的企业家无不是悖论主义者! 《在悖论中前进》一书中,田涛老师原创性提出了悖论管理体系,全书可以用“一个概念、两条主线、四个机制”来概括,
作者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 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 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全书共三卷,主题分别为:*卷 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 ;第二卷 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 ;第三卷 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 ,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 短20世纪 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 本书为*卷。开篇即开宗明义,对于 世纪 这一新时势概念的 诞生 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阔又纵贯的阐释与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从 世纪诞生 时期的系统性断裂与置换、民族国家危机、 一战 与 亚洲觉醒 、五四启蒙运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结点中寻找 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
中国近代思想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封建主义走到社会主义,如雷奔电驰一般,越过了欧洲思想发生成熟的数百年历程。本书收录李泽厚有关近代思想史的十篇重量级文章。论述中国近代走向未来的浪潮,也观照与这浪潮相对抗的正统派思想;以革命与改良为视角,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 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 进行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将 革命与改良 定型为近代中国研究的基本格式。 本书首篇即从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国为何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指出农民革命战争的诸多规律性现象。其后数篇详尽分疏戊戌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于康有为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策略,评价甚高。此外,对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特殊地位,章太炎民粹主义的突出思想特征,上世纪初知识分子由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其学问 博大恢宏,幽微警警 (钱穆语)。他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造精神,撰著了多部经史著作,其中关于《周易》的诠释最为全面、深刻。《王夫之的易学世界》将王夫之置于明清学术嬗变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 四圣一揆 乾坤并建 占学一理 彖爻一致 的解易原理,尤其注重他寓理学于经学之中,象数与义理、价值与知识并重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乾、坤、无妄、震、既济等卦的阐发,显示他总结明亡教训,为未来中国文化树立典范的用心。
金岳霖是中国哲学知识论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知识论(全两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围绕 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 这一主旨,自觉地将逻辑分析方法严格而系统地运用于哲学研究,特别注重思想的清晰性和论证性,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形成以及知识的可靠性、衡量真假的标准等问题。弥补了中国知识论不发达的缺陷,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文本的写作模式。 金岳霖未像康德那样把知识论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基础,反而把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看作知识论的基础,在 假设 知识关系是外在关系之后,以 正觉 说为基础,以罕见的逻辑思维和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在传统缺乏逻辑学以及以之为基础或工具的中国文化中,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这一现代哲学的方法,创建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
在近代思想史上,康有为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既是 传统的叛逆者 ,又颇具保守主义气质。也因此,如何展现其思想的复杂性成了康有为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本书围绕康有为的思想核心三世说展开,将康氏放到整个经学传统中进行理解,揭示康有为如何在继承经学传统的同时,又极大突破了传统经学,从而自成一套大同理想建构。 作者认为,三世说建立在 孔子改制 和 人为天生 这两种理论上,二者皆是经学史上湮没已久的古老学说,因着康有为对经学的执守而被重新发掘,并被推进为更激烈的形态。 孔子改制 说奠定了三世说的形式与性质,也给三世说蒙上了历史哲学的色彩。而书中重点发掘的 人为天生 ,则充实了三世说的内涵,特别是大同理想的建构;在 人为天生 维度下作为更好存在方式的 大同法 ,与适用于据乱世的 小康法 ,构成了三世说内部极具深
本书通过对 事 的多维度考察,展示了把握现实存在的独特进路,在扬弃思辨的形而上学和形式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使以真实存在为指向的形而上学在新的形态中得到延续。从总体上看,本书可以视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具体尝试。
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以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以道中庸 为座右铭,自称为 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12卷本的《冯友兰文集》,主要包括 三史 六书 ,还有《三松堂自序》、《人生哲学》。
《道德经说什么》和《庄子说什么》是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读道家经典的系列书籍。《道德经说什么》是韩鹏杰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的一个立体的《道德经》。他以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对《道德经》进行逐章逐句的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 ,《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较为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庄子说什么》是韩鹏杰对《庄子》一书的独到解读,带我们走近庄子其人其文。韩鹏杰从“内篇”“外篇”与“杂篇”中挑选出15篇反映庄子思想精华的代表文章,用
......
《佛陀传》 自从1991年在美国初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佛陀传》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入门书。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佛陀传》,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中,一行禅师将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压下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工作、业在平和喜乐中获得成功。 翻开《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在《与自己和解》中,一行禅师运用佛教原理
本书通解《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内容,是为当代人量身 的老子思想入门读本。 全书通过比对 版本,复原 接近老子思想本义的《老子》原文,从先秦典籍的原始风貌中参悟真正的老子思想;全面吸收古今中外大家的研究成果阐释经典,将孔孟老庄和叔本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对照解读,融会东方智慧和西方思维,揭示古文背后的深刻道理和丰富内涵,理解伟大思想家在面临相同问题之时不谋而合的应对逻辑,尤其是老子思想穿越时空、普遍适用的伟大特性。本书重视将古典文本纳入现代人的认知框架和人生困境,为读者提供解决现代生活焦虑、迷茫、内耗和痛苦的启示,以摆脱情绪困扰。
本书收录宋、元、明、清30余位易学名家所著录的重要易图及其图说约780余幅(条),包括了历代易图的精华,清楚地反映了易图发展繁衍的线索,全面展示了不同时代以图解易的特点和成就,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丰富全面、系统明晰的易图工具书。
传统中国哲学中儒、道、佛争论已久,西方哲学传来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又争论不断。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既要解决传统中国哲学经典的文本诠释问题,又要回应西方哲学的挑战:中国哲学能否建立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及能否自证为真?本书以哲学学科的视野展开思考,厘清了传统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提出以系统性、检证性、适用性、选择性四个进路阐释并讨论传统中国哲学的理论。传统中国哲学各家有各家的真理观系统和检证真理的方法,各家真理系统适用于不同的问题。面对各家,既要广泛学习来开阔视野,也要根据自身处境和关注,选择合适的真理系统来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