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1812-1816年出版的《逻辑学》(即本社的黑格尔著作集第5、6卷),学界把此本《逻辑学》称作“小逻辑”。从内容上看,“小逻辑”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存在论(第84-111节)、本质论(第112-159节)、概念论(第160-244节)这三篇,但它并非仅仅是“大逻辑”的凝缩版,而是另外增加了《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的三版序言(1817、1827、1830)、全书导论(第1-18节)、以及“逻辑学的先行规定”(即著名的“思想对待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第19-83节)等全新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论的作用。从形式上看,“小逻辑”采用了纲要概述的方式,为读者勾理解浩繁复杂的“大逻辑”勾勒了一条简明线索;至于这种纲要式概述的缺陷,则是通过黑格尔本人的解释和听课学生的笔记附释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克服。因此总的说来,“小逻辑”和“大
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能力!本书是一本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但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包括某些哲学和归纳问题、非形式谬误以及命题和传统三段论逻辑。 本书旨在以本科初学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讨论上述话题,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解释和评估论证,是为并未接触过哲学以及对分析性思维十分陌生的学生设计的,行文简易、直接,专业术语数量降至少,符号也较简单。书中详细介绍了20 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形式谬误,帮助读者识别有问题的推理,从而能够区分好的论证和坏的论证。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 大逻辑 ,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 逻辑学 ,即通称的 小逻辑 。《逻辑学》共分 有论 、 本质论 和 概念论 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H{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 有论 部分。 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 有论 为上卷, 本质论 和 概念论 为下卷。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译者撰有长篇后记,附刊于下卷。 中译本就列宁在《黑格尔 逻辑学 一书摘要》中所摘部分,将《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的页码一一标出,以便读者查考。又为了读者查对列宁所据米希勒本德文原文的便利,《逻辑学(上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逐页加注了这个版本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一书共分两卷,第一卷 纯粹逻辑学导引 发表于1900年;第二卷 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 发表于1901年,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第二卷的上册,第六项研究单独构成第二卷的下册。全书的德文原版共有一千三百多页。1913年,在经胡塞尔本人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之后,《逻辑研究》又发行了第二版。中译本根据《胡塞尔全集》考证版译出,分别标明第一、二版的差异。 《逻辑研究》在双重意义上是 划时代 的: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它与20世纪同龄,它的第一版发表于1900/01年,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一声开门礼炮;而20世纪的结束也就意味着《逻辑研究》百年效果史的完成。另一方面,《逻辑研究》的发表意味着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之开辟,狄尔泰甚至将它誉为 哲学自康德以来所做出的第一个伟大进步 。波亨斯基在五十年代曾将《逻辑研究》看
本书收录作者十篇论文,包括:关系逻辑、论指称、以类型论为基础的数理逻辑等。这些论文体现了我们时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一生中连续五十年的成就。
《简单的逻辑学》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正如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所说: 《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
《逻辑原理》是英国哲学家F.H.布拉德雷的著作,1883年初版,1922年出版增订版。在增订版中,作者对版的正文基本未作什么修改,但每章加了许多 增补附注 ,有时多至六七十条。全书又附有 书末论文 十二篇,牵涉到逻辑、方法论和认识问题,可以看出布拉德雷的用意是想把他的《逻辑原理》和他后来的中心著作《现象与实在》联系起来,用后书来纠正或补充《逻辑原理》。 本书共分三部:部论判断,第二部论推理,第三部还是论推理。布拉德雷把逻辑作为一门学科,认为通过它我们可以对思维的特殊功能进行说明和解释,通过它我们可以超越直接经验;逻辑涵盖了今天属于知识论的主题。布拉德雷反对身心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思想不能脱离它的世俗背景。本书以论判断部分价值较大,影响较大。
《逻辑原理》由布拉德雷在1883年创作、出版。本书有较浓的黑格尔主义色彩,在逻辑发展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主要阐述了逻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等方面的问题,还论述了何为思想律、观念、判断与推论等。在1922年增订版中,作者对第一版的正文基本未作修改,但每章增加 增补附注 ,有时多至六七十条,全书又附有 书末论文 十二篇。这部作品是贯穿布拉德雷的哲学观点的重要著作,能够与其之后的作品《显象与实在》联系起来。
《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当理念处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阶段时,他称之为客观逻辑;当理念扬弃了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而作为概念的概念,即作为“主观性”的概念出现时,就称之为主观逻辑。因此,《逻辑学》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组成。
`
《神逻辑》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穿成这样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吗?” 为什么明知有些话是歪理邪说,你却无法反驳,只能默默咬牙,辗转反侧?你不理亏,为何词穷?《神逻辑》这本简明可爱的小书,助你迅速揪出逻辑漏洞,理清思路,表达 清晰,辩论 自信! 《神套路》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别人可以,为什么你就不可以?” 乍一听很有道理,事后总隐隐觉得不对?有语言的地方就有神套路,你信以为真的一切,不过是Ta的别有用心。听听那些言外之意吧!翻开这本书,看穿七大语言操纵术。 调查数据也许是Yan雾弹,中立言论可能早有偏袒,被动语态可以转嫁责任,日常语言中其实充满刻板印象、内隐偏见。《神套路》这本书干货满满、实例丰富、插图可爱,简明幽默的讲解助你识别套路,摆脱操纵,独立思考,从此不被带节奏!
《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被誉为“处世三大奇书”。其中《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糅合了儒、释、道三派的精神内涵,又总结前人及自身经验,向人们传授修身、齐家、处世、交友等各方面的智慧。《小窗幽记》是陆绍珩所辑格言警句类小品文,读之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围炉夜话》是清代王永彬所著劝世格言集,共221则,以“安身立命”为纲,分别从修身、读书、勤俭等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的主旨。
《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被誉为“处世三大奇书”。其中《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糅合了儒、释、道三派的精神内涵,又总结前人及自身经验,向人们传授修身、齐家、处世、交友等各方面的智慧。《小窗幽记》是陆绍珩所辑格言警句类小品文,读之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围炉夜话》是清代王永彬所著劝世格言集,共221则,以“安身立命”为纲,分别从修身、读书、勤俭等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的主旨。
《逻辑学基础教程》一书,是为高等院校逻辑学课程和人才素质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通用教材。分为上下两编:普通逻辑和现代逻辑。上编包括概念、判断与演绎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论证、人际沟通中的逻辑语用原则等;下编对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模态逻辑、非逻辑等进行了介绍与论述。 本书第四版是在第三版基础上进一步修编而成的。本次修订对全书知识原理的表述、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更新,以及书后所附习题答案等都做了较多的修改;并结合各章内容增加了适合MBA、MPA及公务员、教师资格等综合考试的习题比重,以进一步适应逻辑教学和读者自学的需要。此外,本次再版还随书附送了《逻辑学基础教程》教学PPT软件,并采用开放使用的模式,以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改。
本书利用现代逻辑的精细刻画特性、逻辑哲学的深入分析特性,以及语言哲学的意义分析特性等从多维度综合研究人类的认知,以期获得关于认知信息的运作机制和逻辑模型,提高人们对认知信息的认识水平。具体来说,一方面利用现代逻辑工具研究主体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将认知科学中对主体信息加工的相关研究成果抽象为一般框架;另一方面借助逻辑哲学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对人类的认知模型进行反思,并考察个体与外在环境的交互式实践行为。
本书围绕 逻辑全能 与 逻辑无能 之间必要的张力的把握,对当前认知逻辑研究中的根本问题、问题的症结与合理研究指向做出了系统性与深刻性的分析。作者基于上述 问题症结 的认识,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认知封闭原则在形式系统中的体现,对逻辑全能问题的回答可以视为对认知封闭原则的解答。本书的基调是拒斥逻辑全能问题,实则是不接受认知封闭原则。在这个基调之下,本书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逻辑全能问题:(1)、技术层面。在避免逻辑全能问题的诸多方案中,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在考虑如何不逻辑全能的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视,即不逻辑无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H.N.Duc提出来的。本文试图刻画这一标准,使用这一标准来评估各种方案。(2)、哲学层面。这主要是使用认知逻辑形式工具来探讨认知封闭原则下的各种哲学疑难,从而推动认知逻辑和认
本书对费希特思想发展过程的全面梳理和对其晚期成熟形态的知识学的深刻剖析,从根本上改变了将费希特视为德国古典哲学中从康德到黑格尔之间的过渡思想家的传统看法,使得费希特的思想获得了鲜明的独立形象。作者着重指出,费希特的知识学正是运用“智性直观”这一现代现象学最本质的方法,突破了康德哲学在“先验的”Sein与“超越的”Sein之间的区分,将现象论与本体论、本体论与真理论融二为一。此外,本书对海德格尔的Sein和柏拉图的“善”之理念也作了独到的论述。
2016年9月2日至3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台湾大学哲学系在广州联合举办了首届两岸中国逻辑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论:首届两岸中国逻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选录了该次会议的23篇论文。其中,前10篇论文从宏观层面展开方法论讨论,其他论文则以具体文本为基础,或采用新方法对经典逻辑史料展开新诠释,或基于新的逻辑观念和更为丰富的史料拓展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