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主要内容包括: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方法、善的原则、苏格拉底的命运、苏格拉底派、麦加拉学派、欧几里得、欧布里德、斯底尔波、居勒尼学派、阿里斯底波、德奥多罗等。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密切交往,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他们挣脱教会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这就是《启蒙运动》一书将要展现的时代。 本书详细考察了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的作品,也提及了亚当 斯密、塞缪尔 约翰生、伊曼纽尔 康德、本杰明 富兰克林和托马斯 杰弗逊。这本指南读物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带领我们去认识那些伟大的男人和女人,那些相信理性和科学可以揭示宇宙奥秘的启蒙运动人物。
该书是一部贯通古今的中国哲学史,适用于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学用书。全书分绪论、四编十五章,论述从远古至当代中国主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先秦和秦汉哲学思想、道与道教的形成、佛教的传入及其义理、儒家由玄学至朱子学、心学与气学、宋学与汉学、渐进与革命思潮、释道之学、实用主义在中国、*思想、现代新儒学与东学西渐、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等。书中凸显了儒家思想在儒释道三家中居于主导地位,尤其强调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与南宋理学家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还专节评述了谭峭、陈抟、白玉蟾、游酢、杨时、王廷相、李光地、陈樱宁、印顺、辜鸿铭、杨献珍、陈荣捷等一些尚少论及的哲学家及其思想。 这本书是通史性的,对每个问题和人物只是一般性的论述,但是涵盖了中国数千年的哲学历史,涉及上百个哲学家,反
与的大多数西方哲学史教材相比,本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不是那么强,但这也可以算是本书的一个优点,它没有把哲学纳入到一些条条框框中,而是揭示出哲学的活生生的发展,显示出哲学的活力。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罗素在本书的美国、版和英国版序言中也指出了一些局限。除此而外,最明显的局限是,由于其哲学立场所决定,罗素对思辨哲学所抱有的偏见和轻视态度使他不能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德国的思辨哲学,其在对黑格尔的哲学上更是如此。 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的个
暂无内容简介。。。。。。
魏德东、张时坤主编的《思想的探险——哲学的十三堂课》脱胎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开设的“哲学入门”通识讲座课程,展现的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抽丝剥茧的深度解读。从学者对自己治学经历的感性分享,到对既有思维方式的颠覆,再到对人生中重要命题的探讨,而后落实到对哲学名篇的导读, 以“为自我出征”为落脚点,从而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自我、领悟生命的体系。这不是一本哲学百科全书,而是一幅详略得当的地图,引导着你我,走进寻求人类伟大思想宝藏的探险历程!
......
......
......
......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 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此版在叶圣陶注释的绝版版本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查缺补漏,再做修订。确定新高度,再现大师眼中的大师,专业性毋容置疑。
胡适先生是一个杂家,领域广泛,作品众多,有学术方面的,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著述,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主要收录了胡适的一些哲学观点以及他个人所持有的社会理想。“谈哲学”讲述了胡适对中国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思想的看法以及他个人的哲学观点;“谈理想”则讲述了胡适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理想和追求。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内容提要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后一条。 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