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史》(1833/34)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谢林以高屋建瓴的方式阐述了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谢林本人后期哲学的演进过程,其中不但包含着他对自己的早期哲学的检讨,更包含着他对黑格尔哲学的详细的批判分析。本卷收录的另外两篇著作,《为维克多 库桑先生哲学著作所作序》(1834)和《哲学经验论述要》(1834),从不同方面补充或进一步阐发了《近代哲学史》中的相关思想。这三篇著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近代哲学史》对于理解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解谢林的后期哲学、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中的定位、谢林与黑格尔的关系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你是不是也对种类繁多的国学典籍头疼不已?你是不是想要一套轻松有趣的国学入门书?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就带读者分清了国学的各大门派,理清了国学的来龙去脉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家 就像HR,*会处理人际关系,把国家秩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道家 向往自由,推崇无为而治,offer送到手里都不接; 法家 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用开公司的套路,把国家一步步做大做强; 墨家 的核心思想 非攻,兼爱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peace and love ; 玄学 就是摸鱼哲学,清谈就像在公司例会上扯淡; 理学 是儒学的全新款式,说社会秩序也是自然规律,要追求 天理 ; 心学 专门跟理学抬杠,说人心就是 天理 ,要知行合一,追求 良知 。 本书延续了半小时
《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此次出版为英汉对照版本,中文译文采用赵复三译本。
作者认为,人出生的时空结构联系着他的生命信息,这是中华先人的一个伟大假说。近两千年来命理的理性探索,本质上是对这一假说做出的实证。囿于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正是运用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工具,对它进行“新一轮”实证的时候了。 《命运的求索:中国命理学简史及推演方法》的工作,主要在于发掘和整理命理学在理性探索方面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推演方法的演变过程。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挖掘和整理,辨别精华和糟粕,使这个在俗文化中存身了千年的传统学问能够正式跨入庄严的学术世界。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共3篇,包括希腊哲学、希腊化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
哲学史是一部漫长而波澜壮阔的史诗,始于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犹如一条奔放的大河,千折百回,气象万千。在作者眼中,哲学的历史就像是一场探险,在一批探索者的带领下,已经绵延数个世纪,*后找到的宝藏可能足以颠覆人们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让人类知道生存的终极意义。 什么是哲学?我们对它有何期待?其 用处 何在?我们是否还需要它?在这个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人类位于何方?如何面对我们内心的不安?面对这些问题,作者将哲学史划分五个伟大的时代,在书中娓娓展开,直至答案揭晓。 本书将当代哲学主题总结为 爱 爱能够把人类固有的那些可爱之处变得伟大,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共同体概念,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舒适宜人的,而且我们希望这样的世界也可以属于我们的爱人、孩子以及未来的人们 。在这里,哲学是对好生活的追寻,是
黑格尔的 哲学史讲演录 (一般简称 哲学史 )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 哲学史 ,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 德意志思想体系 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 自然辩证法 里,对黑格尔 哲学史 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一九一五年列宁在瑞士期间于百忙中抽暇读了黑格尔三大巨册 哲学史 ,并且还作了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 哲学史 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这个译本是根据格洛克纳(Hermann Glockner)为了纪念黑格尔逝世
《写给大家的西方哲学简史》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哲学大师伯特兰 罗素的代表作,本书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书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明白作为形而上的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钟泰(1888 1979)为现代学术思想大家,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尤精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一家言。2021年末,《钟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单行本,以应大众之需。第一批包括《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理学纲领》《古诗讲义》四种。 192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十年之时,钟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一反胡适 以西释中 的研究模式,采用独特的 以中释中 进路,明确表示 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 。全书分为四编: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学史,近世哲学史。 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 , 上下详其源流,彼是辨其同异 。首言上古之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渊源;次言王官六艺之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点;再次由老子、孔子至龚自珍、曾国藩,分列人物117位,详细论述。体
对世界负责任,而不是仅仅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任,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中国哲学视界,在实践上则是全新的可能性,即以 天下 作为关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从天下去理解世界,也就是要以 世界 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就是要以世界责任为己任,创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制度。
本书是一部哲学人物群像著作,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耶拿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后,德国小镇耶拿成了德意志知识生活和知识精英的据点。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思想家社区,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问题,还探讨政治和人文问题。他们不仅质疑社会传统,还决定重新思考当时的世界。他们对个人和自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后来人对现实的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做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准备。
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哲学”、“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六章对西方哲学史做了全面的介绍,以完整准确地、从发展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原著出发,占有手原始资料,力图从广阔的哲学—文化环境和哲学家本人的思想实际阐发哲学史,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奉献给读者一本通识性的哲学读物,是普通读者了解学习哲学以及哲学系考研学生的图书。
20世纪20年代,一个处在多彩生活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年代,一个一战刚刚结束、纳粹主义正在酝酿的年代,一个德国哲学的黄金年代。 马丁 海德格尔的事业平步青云,并邂逅了与汉娜 阿伦特的爱情。跌跌撞撞的瓦尔特 本雅明在卡普里岛疯狂迷恋上了一个来自拉脱维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也正是这段爱恋使他自己成为了一名革命者。天才维特根斯坦是亿万富翁之子,他在剑桥被誉为哲学的上帝,而这样的天之骄子却来到了上奥地利州偏远地区担任乡村小学教师,过着完全赤贫的生活。*后还有恩斯特 卡西尔,他在迁居到汉堡中产阶级区的几年前,亲身经历了正在抬头的反犹主义。 本书除梳理了海德格尔、本雅明、维特根斯坦和卡西尔在1919-1929年间的各异的日常生活、情感经历和思想状况,还力求将四位哲人的思想予以对观,展现了他们在面临时代根本问题时各自的
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不断修订完善,脱胎于弗兰克 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有趣的是,梯利当时未有出版打算,仅仅是想阐明其对历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属于学科门类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融入了后来修订者的编辑理解,这让书籍更加完善、科学。本书大纲简洁明了,分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大块,三编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英文,对照阅读。全书字数接近七十五万,规模宏大;译文精准严谨 我们的初衷是让更多学人、哲学爱好者,一起了解并传播西方哲学,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牵引、指导我们。这是一部内容优秀精良、不可多得的哲学经典著作。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世界中国学”特殊贡献奖得主杜维明先生与17位代表各大文明传统的世界知名学者的对话实录。对话者包括社群主义思想家迈克尔·桑德尔,批判社会学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社会现象学代表人物彼得·伯格,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等。思想家们围绕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现代性与精神传统、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公共领域与市场及政府、启蒙人文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世界性的思想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对话一方面阐发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理念、重要思想和哲学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思地评析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儒释道共奉的经典?故宫三殿、清华大学的校训、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和《易经》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强不息、物以类聚、正大光明等常用的成语都出自《易经》?身在职场,我们怎样运用《易经》的智慧与领导、同事相处?……本书凝聚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易经》的精华和成果,作者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易懂。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易经》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卦爻辞的解读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详细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句爻辞,帮助读者懂得知变应变的法则,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易经》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六十四卦,对应着世界和人生的六十四种场景,每个场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
意志 自由 以及 自由意志 向来是哲学史上受争议多的概念,这些繁杂与无休止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它们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古代,人们从何时开始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这时使用的是怎样的自由意志概念?这个概念从一开始是否就具有缺陷? 弗雷德凭借深厚的哲学素养,结合文献学的方法,在宏大的视野下同时关注文本细节,为这些争论引入了极富启发的视角和新的解读可能。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是日本经历剧烈动荡的时期。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亚洲一隅的日本被卷入世界市场,从建设近代国家到追求成为 世界的日本 ,再到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 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不同思想激烈交锋的过程。面对国家建设,日本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国家构想,包括日本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翻译出 哲学 一词而名闻天下的西周、被称为 东洋卢梭 的中江兆民、创办民友社的德富苏峰、民艺运动的推动者柳宗悦、社会主义理论家幸德秋水、日本的女性主义者平冢雷鸟等。 围绕这些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结合时代背景并尽量引用原著,本书以文库本的体量,依次介绍了启蒙思想、自由民权思想、国粹主义、人权思想、民本主义、教养主义、民俗思想、科学思想、女性主义等,以此带我们了解日本近代的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