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自我对话性质的小书,一些关于生死、自然、烦恼、自我、他者的洞察和思考,很多随性、审慎而又睿智的语言,让你回归内心的城堡。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 自我》《女人 人性》《生命 人生》《心 思想》《爱 幸福》《行动 沟通》《超越 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其一贯的敏锐而毫不妥协的风格,直指人内心最深处的欲求,为在恐惧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点明了洞察自我、解放心灵的一种可能。 他提出,唯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恐惧的来源,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记录了苏格拉底与形形色色的人的对话,追述了苏格拉底对政治、宗教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看法,体现了苏格拉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格拉底》选取了苏格拉底著名的学生柏拉图所著《对话录》中的《尤西弗罗篇》《申辩篇》《克里托篇》以及《斐多篇》。这四篇对话涵盖了苏格拉底*后的人生阶段,这四篇对话绝不仅仅是从时间上对各个事件的串联,更是对苏格拉底整个学说和人生态度的呈现,因此,它不仅仅是历史的,同时也是哲学的。
在今天这个令人疲惫万分、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 没有任何一个大哲学家,像罗素一样深切地关注个体的幸福,并做出过如此深刻全面的论述,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伯特兰 罗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思想多姿多彩,睿智深刻,有着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和历久弥新的人生洞察。罗素的作品蔚为大观,篇幅恢弘,本书精选他对自由和幸福、教育、伦理道德、东西方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的精彩论述,以回应当下人们亟需解惑的问题。 阅读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当下正在思考或困扰其中的人生与社会问题,无不被他在近一百年前清晰有力地思考过,并坦率地给出了切身实用的答案。罗素曾说,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激励、由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而他自己的作品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 充满了对人生的
本书以清晰生动的文风和大量的例证,呈现了现象学领域的主要学说。它考察了知觉、图像、想象、记忆和指涉等现象,并展示了人类思考是如何从经验中生发出来的。这本书还探讨了个人身份同一性在时间中的确立,并讨论了哲学的本质。除了对符合论的真理观提出了一个新阐释,本书作者还解释了现象学是如何与现代和后现代的思考形态分别有所区分的。
《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注疏集修订版)》讲述了:苏格拉底说出了他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 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苏格拉底的根据和理由的一个巨大力量就体现在,哪怕在 作出决定之后,他还是在谦卑地告诉自己和雅典人,生与死究竟哪个 好,知道的仍然只有神。苏格拉底不会作出任何结论,他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向他的神献出了 虔诚的哲学祭品,也留给了雅典人一个永远思考不尽的哲学问题。
本书原于2019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今由崇文书局首次引进出版。 本书以福柯的哲学活动中,不断地挣脱自我为中心,对福柯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著作进行了解读。依次分析《古典时代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性史》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揭示出福柯从知识的结构中脱身、社会的规训中逃离这种不断挣脱自我的尝试。 本书着重关注福柯思想发展的两个方面:一、通过历史研究,不断问题化那些不证自明而反倒显得模糊不清的东西;二、不停地转变其研究重心和内容,彻底拒绝被闭锁于某种自我同一性之中,一如既往的呈现出挣脱自我的姿态。 本书以福柯的哲学活动中,不断地挣脱自我为中心,对福柯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著作进行了解读。依次分析《古典时代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
《正义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构建出一套系统融贯、以正义为首要德性的社会制度理论,终结了效用主义在这一领域长久的支配地位,几乎单枪匹马地复兴了政治哲学研究。任何关心社会正义问题的人,就算不同意罗尔斯的观点,也无法不严肃对待《正义论》。 《导读罗尔斯〈正义论〉》则为这部精深严密的巨著提供了一份入门概览。本书分 引言与背景 、 主题概览 、 文本阅读 、 反响与影响 和 参考文献与进阶阅读 五个部分。作者依据《正义论》原文次序提炼了罗尔斯的主要论点与论证进路,并对其有效性作出了评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进入罗尔斯思想世界的精炼指南。
本书原版出自巴黎艾利普斯出版社的 爱哲学家 系列,宗旨为介绍 我们传统的经典 。作者夏尔 拉蒙既是德里达的学生,也是研究德里达哲学的专家。本书延续了他自21世纪以来有关德里达的系列研究,包括《德里达词汇》《德里达:论解构》等。 本书包含两个关键内容。第一,全书以德里达的语言主题为论述对象,讨论其作为 书写哲学 的面貌及特征,具有逻辑性与基础性。结论章也不忘向政治伦理领域敞开。第二,作者怀有将德里达作为 经典哲学家 来介绍的愿望,因为德里达的 理性批判 一直是最 经典 哲学的一部分。作者的巧妙论证还表明,德里达思想的破坏性潜能和先锋性乃是构筑这一经典的底色。
发表于1801年的《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历来被视为黑格尔的重要作品。表面上看,这部作品梳理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位重要人物 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体系,并试图澄清两者的根本区别。但实际上,黑格尔通过比较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出自己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对绝对精神的理解。 在黑格尔看来,费希特的哲学过于侧重于主观性,而谢林的哲学虽然更注重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但他的尝试没有成功克服对立。因此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应该超越这种主客观的对立,通过辩证法揭示出绝对精神在自然和人类历史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认识过程。也正是这一洞见,让本书成为黑格尔后来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石。
本书在内容上接续前著《铃木大拙说禅》,以日本人的自然观为切入点,深入阐述自然与禅,自然与日本人及禅的相遇,由此产生出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 书中介绍了铃木大拙的禅学观及其历史演变,对希望理解日本文化和艺术的背景下禅的概念的人是有价值的。将对禅的热爱和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方面 俳句、茶道、花道 融为一炉,日本这些具有悠久传统的生活艺术,深深扎根于日本现代的生活之中,也使日本人以自然为伴,与自然为友,此书展示了何谓日本人的自然观和艺术观,它们与禅有着怎样的互相联系与互相成就 相关评论或推荐: 这是一本你读到最后一页却永远读不完的书,你会不停地回过头来寻找更多的东西,然后找到它。这本书以陌生的方式覆盖了我们熟悉的领域。 《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 在铃木博士的这本精美的书中.
迈克?A.辛格,是世俗意义上极其成功的创业者和生意人,是瑜伽、冥想大师,是畅销书作家,在商业、艺术、教育、健康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均取得过耀眼成就:他在佛罗里达密林深处创建了一处占地600英亩的灵修社区“Temple of Universe”,该社区始于40多年前, 已是久负盛名的瑜伽和冥想中心,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自我发现之旅中来到这里感受内心的宁静;他创办的 个公司是建筑公司“Built with Love”,后来是 Medical Manager Corporation 的创办 CEO 和董事长,开发出全面改变了医疗管理行业的 软件包;Medical Manager Corporation在1997年上市,1999年就有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公司成就还被记入史密森学会的档案馆;他写的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成为奥普拉 的书,在土耳其、巴西、西班牙、瑞士、日本、中国 、荷兰、丹麦、芬兰、波兰、意大利等十几个 和地区相继出
本书根据1975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演讲而整理。福柯勾勒出社会 惩戒 权力的草图,并勾画出运用于人口、生命等的 生命权力 的轮廓。在建立权力 谱系学 的尝试中,福柯通过国家理性和警察的装置与技术进行分析。主要论述权力与规则、历史与政治话语、战争和统治权、关于各种起源的叙事、民族的发展、从统治权到对于生命的权力,等等。
在现代性的洪流中,随着科学摧毁了传统的价值基础,知识和目的之间出现了一条无法弥合的鸿沟。人们普遍认为,生活没有任何终极目的。失去根基的价值观在自由的观念市场上激烈竞争,谁也说服不了谁。虚无主义早已不是一种偶然的态度,而是我们的时代状况。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温迪 布朗建议我们将目光投向韦伯的两场著名演讲:《以学术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作者指出,一百年前的韦伯早就意识到:学术研究无法回答价值问题,应当严格遵守 价值中立 的立场,大学课堂的价值灌输并不能弥合社会撕裂,政治才是克服虚无主义的关键场域。在这个缺乏意义的时代,作者借韦伯的声音,呼唤负责任的行动者肩负起创造意义的挑战,唯此我们才能超越这个时代。
本书为 汉译作品中关于梅洛 - 庞蒂思想整体性、导论性研究填补空白之作,是对梅洛 - 庞蒂现象学的一次梳理。作者围绕梅洛 - 庞蒂思想的几大核心问题,结合哲学家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受德国现象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神经病学、自然科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影响和启发,展示梅洛 - 庞蒂思想诞生的历史语境,以及他对当时不同哲学流派的批判与借鉴、对 中间之路 的辗转探索。 本书可作为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与艺术批评等专业人员研究梅洛 - 庞蒂思想的导读作品,也可成为国内人文学科爱好者了解法国现象学的入门读物。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该如何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黑格尔,这位德国唯心论哲学思潮的集大成者,或许能为你提供答案。 黑格尔认为,理性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他通过辩证法阐释了现实的不断发展变化及其背后的规律。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自我意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最初的自我与非我的分离到最终的绝对精神的统一。黑格尔相信哲学能够揭示现实的总体性,并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世界及其发展方向的框架。 本书作为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导论,将带领你深入了解这位哲学巨匠的理论和思想。书中涵盖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观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帮助你克服理解哲学的障碍。如果你对哲学、历史或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 它将带你开启一段思想的旅程,帮助你理解世界的奥秘,并思考
《什么是批判:福柯文选Ⅱ》结集的文章主题是关于批判,批判是在哲学周围不断成形、扩展、再生的,它指向一种未来哲学,或者暗示着取代所有哲学的可能。对福柯来说,批判的重要性在于:试图弄清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使启蒙这个问题 即权力、真理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适用于任何历史时刻。
和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一样,古希腊是轴心时代的思想重镇之一,重磅思想从此发端,缔造了两千年西方文明。古希腊人的城邦生活充满哲意 他们热衷于散步和交谈,对万物、宇宙的奥秘刨根究底,哲学论辩无处不在。 本书诞生于哲学圣地那不勒斯,并且脱颖而出成为畅销欧洲、影响三代人的哲学入门读物。作者以非线性的方式和风趣的口吻介绍了29种哲学流派(或哲人)以及9个现代怪人的生平和思想。他们如此相似,率性真实,语出惊人,既清醒又疯狂。作者将他们的奇思妙想、生活趣闻编织成轻快小品,洋溢着快乐的气氛,让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从古希腊思想中找到独特的快乐法门,在哲学的坐标系上定位自己。正如罗素所说: (古希腊)既有智又快乐,通过有智而变得快乐。
今天,承认观念对我们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如作为合作共同体的平等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对他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承认,对文化少数群体的顾及等。 《承认:一部欧洲观念史》是霍耐特2018年蕞新推出的著作。在这本新著中,霍耐特进一步追踪了 承认 的观念及其自欧洲现代化以来意义的多样性。他在书中引用了三个重要的思想流派 法国的、英国的和德国的,并追踪每种情况下各自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挑战而经历的完全不同的哲学解释和社会政治表现。在法国, 承认 的概念与个人丧失自我的危机相关;在英国, 承认 的过程被认为是规范自我控制的条件;在德国, 承认 则意指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令人惊讶的是,这三种意义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追溯到17世纪,并且它们在当代已经失去了任何影响。霍耐特
约翰 密尔(1806 1873)主要著作有:《逻辑学体系》(1843,1905年严复译作《穆勒名学》),《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自由》(1859,1903年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3)。 本次影印On Liberty和Utilitarianism二书,版本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7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