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部分内容来自于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书,加入评注者从当今角度的注解,使读者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在书中,梁启超讲解了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之学, 致良知 之学,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廓清王学后人以及后世对阳明心学的误解,对于有意阳明心学的学者,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也适合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参考。
没有古代,哪有现代;没有祖先,哪有我们。本书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等中国古代各类历史典籍的财货观切入,具体深入地分析讲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中金融、企业及管理体制等的演进历程。作者化古为今,视野广阔,对现代读者很具启发意义。
本书是作者所撰《中国近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当时着重阐述扬州学派,原名《扬州学记》,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重新整理、补充、修订,写为语体文。并改用今名。关于叙述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此书旨在阐述清代扬州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治学方法,抽举几位较为重要的中心人物为主题,次要者附见。 二、清代扬州府治,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乐台)。今兹所述,不越此限。 三、扬州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都在《叙论》中首先概括地加以说明,至于详细进行分析或批判,则分见各专章。 四、此书以介绍清代扬诈朴学家为主要内容。近人刘师培,因与他们关联较为密切,故亦列入。后几十年前继起的学者或现在健在的人,例不写入。 五、书后所附一表,
陈蒲清译注的这本《鬼谷子(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 )(精)》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已失传。该书是 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 的精华,历来被人们称为 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 、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 之书。
《理学纲要》计十五篇,乃民国十五年予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手编之讲义也。今略加修改,以成是书。 理学行世几千年,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其书率多零碎乏条理,又质而不文,读者倦焉。虽有学案之作,人犹病其繁重,卒不能得其要领也。是书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卷帙虽少,纲领略具,读此一编,于理学之为如何学问可以知其大概矣。故名之日《理学纲要》。 理学与古代哲学及佛学皆有关系,近人类能言之,然所见者似皆非其真也。比故别为一篇,论之虽似旁文,实为斯学来历,了此则理学中重要之说,皆迎刃而解矣。不可不细读也。
历史记载在文献里,保存在传统当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传承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九位年轻博士通力协作,编成《四书五经史话》,以新世纪青年人的视角和体会来诠释和介绍《四书五经》,“信则传信,疑则存疑”,文风朴实简约,行文流畅易懂,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但经学家对于经典的解读往往化简为繁,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本书独辟蹊径,从朱子文集、语类中选取非常具有警策意义、接近今日生活的 一百句 ,加以引申,等于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本书与作者另一本《朱教授讲朱子》可说是姐妹篇: 一百句 是按照朱子学的基本逻辑逐项展开,给读者展示了朱子学术和思想的大致面貌,算是本入门的手册。 讲朱子 则是选取朱子精彩的话语加以串讲、阐释,算是入门以后的深入体味。此次出版修订本,作者又进行了加工完善。
《鬼谷子(精)》由许富宏译注,是《新编诸子集成丛书》中的一本,是对《鬼谷子》的校注。《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的理论著作,是对春秋以来行人游说、谏说的经验技巧和此类文章写作经验与技巧的总结,在我们古代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组织管理与策划等研究上,具有重要作用。
《孝經》為諸經之導,簡氏“考於古義,酌於今時”,於1918年著成《孝經集注述疏》一卷,复將開說《孝經》時的答諸學子問編為《讀書堂答問》附後,語言較為通俗,“將備始學者”。《孝經集注述疏》充分體現了簡氏的治學特點,內蘊“正人心,挽世風”的述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