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云: 得道者生以长寿。 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养生。 被誉为 万古丹经王 的《周易参同契》,是一本求生求寿求发展之书。加上久居仙都楼观台的当代道学大师任法融道长,结合自己多年修炼的切身体验和对道教养生理论的长期研究,对《周易参同契:》学术体系作了全新的破译和通俗而明白的阐释,为人们了解生命与养生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提供了一把有用的钥匙。 该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炼丹文献,总结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推动了古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帝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黄帝,该书共有三四百字,字字珠玑,蕴含中华民族政道、治道、兵道、仙道的智慧思想源流,可谓博大精深。通观全文,又连贯一气,书中多隐喻,论述养生、政道、兵略思想时,融合易、老、阴阳、法、兵等诸家思想,是一部独步古今的经典之作。书中指出人类应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完全按自然之道办事,而不可胡作妄为,背离天道。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告诉人们,宇宙虽广大无边,其实它也在人的一掌之中,万物虽千差万别,但人身却包含了一切造化成果,人类完全可以控制自然和生命,走向自由王国。《黄石公素书》相传为秦汉时黄石公所著,后黄石公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此书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完全贯通了起来,使宇宙和人类融为一体。指出 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告诫人们应按 道 的原理行事,否则必
《范畴篇》和《解释篇》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工具书》一书中较短的两篇。《范畴篇》叙述了逻辑学理论,制定了范畴学说;《解释篇》阐述了论证的一般原则,研讨了三段论法的问题。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 《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 《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中国文化巨匠鲁迅先生说: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然而,道教的基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道教的信仰是老子的 道 。这说明,道教的根柢是阐道论德的《道德经》。以 黄老之学 而言,老子与黄帝齐名,黄帝为政治代表,老子则为学术代表。以儒道两家而论,孔子问礼、访道于老子,喻老子为 犹龙 ,发出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的感叹。在国外,老子与耶稣齐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老子思想推崇备至,广泛应用,崇拜得五体投地。在美国,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学道。 据史书记载,《道德经》一书为老子在陕西周至楼观台所著。秦始皇因笃信老子养生之道,在楼观建老子祠,供奉老子像。楼观遂被道教尊奉为祖庭。秦汉以降,不少道家隐士在此修炼学道,代不乏人。 长期蜇居楼观丛林修炼研道的任法融道长,历经数十载,研习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 《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戒 (戒律)、 定 (禅定)、 慧 (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定慧初修》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 戒 定 慧 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墨家作为与儒家对立的学术、政治团体,与声势浩大的儒家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以至于 亚圣 孟子都不得不惊呼: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墨家之所以能在战国初 期异军突起,根本原因在于它比儒家更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它提出的一些新的主张引起上至诸侯、下 至黎庶的强烈兴趣。墨家以尚同为政治主张的核心,以 兼相爱 为道德理想,以 交相利 为伦理原则, 其逻辑学在中国逻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并*公开研究、讨论宗教问题。墨家兴起于春秋末期,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汉初中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 绝唱 。本书在对《墨子》书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墨子和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本书为 古典新读 系列第三辑作品 《孙子》不过六千言,却在千百年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关注、研究和肯定。本书从 《孙子》如何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典 这一问题出发,追寻《孙子》在历史上被世代阅读以及反复 诞生 的过程,解读其中的精妙,并尝试完成对此问题的解答。
《星空与帝国:秦汉思想史与占星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之转折这一重大问题,试图论证处于历史巨大转型期的秦汉时代,其思想、学术、政治、教育、文化艺术等,在根本上都受到占星学一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的支配。 《星空与帝国:秦汉思想史与占星学》的思考不仅重构了已有的秦汉思想史研究版图,而且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亦具有挑战意义。
本书面向广大普通读者,讲述《道德经》里闪烁的 中国人的道理 ,删繁就简,通俗易懂。本书体例,一是呈现原文,为便于阅读而沿用 八十一章 传统编次;二是疏通大意,以通解为主,指向藏在原文里面的道理;三是发掘智慧,抉微发幽、解决疑惑、立足当下、启迪心智。本书致力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传世经典故事,希望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进行文化创新。
陈鼓应是庄子研究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这本小书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 生活篇 借助《庄子》一书的 夫子自述 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 生死篇 借 蝴蝶梦 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 终结篇 比较研究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 思想篇 则分别讨论了庄子哲学中的各种涉世之道。向来被视为玄奥的《庄子》在作者笔下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本书语言浅白说理透彻,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本书为孙中原教授推出的介绍并解读的诸子百家逻辑学的大众化读物。该书选取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墨家著作《墨子》,道家著作《庄子》,名家著作《尹文子》、《公孙龙子》,杂家著作吕不韦所编《吕氏春秋》,法家著作《韩非子》,西汉刘安编《淮南子》,东汉王充著作《论衡》,近代欧阳健著作《言尽意论》和鲁胜著作《墨辩注序》中的逻辑故事,以平实、幽默的语言呈现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展现了中国古代逻辑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良好格局。该书史料翔实,见解客观独到,便于当今读者从先人身上汲取智慧,受到启迪。 丛书简介: 习近平书记2014年9月24 日在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讲话说,要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本丛书著作的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发中华优秀传
。
本书秉承了笔者一贯的研究风,集中呈现笔者近年来的跨学科思考,围绕着目前活跃于学界的几个学会——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中国神话学会等进行研究,力图从神话历史新视域解读中国文化的原型编码,从而呈现出具有规模性的人文研究和国学研究的创新成果。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六篇,每篇一公,上下两卷凡十二公。此外,又有《左氏集解辨正补遗》一卷,是对《辨正》的补充。增补内容凡八条,其中庄公三条,成公五条。《补遗》内容、风格与《辨正》一致,但在体例上略有不同。从全书来看,廖氏先引经文、传文,其次再节录需要辨正的杜预注文,*后则是廖氏的 辩正 内容。
本书由两个部分构成,个部分是 《老子》注译 ,第二个部分是 《老子》的思想世界 。关于《老子》的注释,尽量简洁;关于《老子》的翻译,尽量直译;关于《老子》思想的研究,以《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为核心。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将《老子》注译与老子思想研究结合起来,融于一书之中,让读者既读懂《老子》原文,又能弄清老子的主要思想。
《近思录》由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和吕祖谦合作编著,主要摘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家语录文集经说而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理学经典著作。自《近思录》问世以来,历代注释之作层出不穷。江永《近思录集注》是清中期以降*为流行的《近思录》注本,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