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版《瑜伽经》堪称 不二 。它以国际瑜伽界广泛认可的注释本为蓝本,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志成教授倾力译介。本书告诉我们,瑜伽就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我们之所以需要瑜伽,是因为有现实的痛苦存在。在帕坦伽利看来,痛苦的根源在于原人错误地认同了原质,而消除痛苦的根本之法就在于分辨以至分离原人和原质。这需要瑜伽的努力,其基本进路便是瑜伽八支:禁制、劝制、坐法(体式)、调息、制感、专注、冥想和三摩地。 可以说,《瑜伽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修习体系。不过,其原典只有196则经文,内容凝缩,表述隐晦,不易理解。本书的注释不止于解经,而是将古老经文带入当下语境,追求与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联通。它是瑜伽爱好者的修行指南,亦将成为关于生命问题的又一部答案之书。
《治家》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故事读本,是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家风十章》《齐家 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的延续之作,选取周公等自周代到清代的二十位先贤,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彰显家风对于这些圣贤豪杰的人格塑造和人生业绩所起的重要作用,将传统家风的基本条目、义理融于故事,语言通俗晓畅,故事感人至深,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他们的高尚人格与家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老子》短小精悍、思想广博、睿智深刻,重在阐释天道,并以其关照人道,指导修身、治国,直面现实社会。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在这方面,它是天下第一。《老子》篇幅虽短,意境却深,给人神秘感,在形式、内容、叙述逻辑、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 李零研读《老子》数十年,将北大的课堂讲义写成通俗易懂的学术普及读物。本书可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在中外都极具影响力。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涉及军事、政治、外交、经营、处世等,既是 兵学圣典 ,又是 智慧宝典 ,已超越时空而具有永恒魅力。 对《孙子》一书,历来不易研究,更不易写好。从中学时代开始,李零即对《孙子》情有独钟,这在研究先秦的学者里是少见的;并且他研究《孙子》时间长,成果多,超越了很多研究者。 他从研究文本入手,结合军事文化史和思想史解读《孙子》,内容深湛,视野广博,可谓把《孙子》这部千古名著读出了活泼的新义。
《道德经》由形而上的 道 ,谈及圣人之道以及修养之道,可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让我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德经》仅五干余言 , 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 , 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 , 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书将《老子》81章的思想分五个主要观念﹣常道、自然、无为、素朴、安乐来加以理解与诠释,在客观解读《老子》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生存体验与问题进行新的阐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让人理解《老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思想、修养境界及其当代价值与对人生的启发,让人在当下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充盈,提升处理问题的智慧与能力。使人能在遵循天道自然的法则时成就天性的自由绽放;在消费主义影响下看清欲望而复归于朴;在如婴儿的元气满满的状态中体验身心安乐的幸福感。全书以专业的学术研究为根基,以敏锐的触角为创新,以真切的关怀为切入点,以深入浅出的生活案例为辅助,为我们打开了一本有独特视角但人人都能读懂的《老子》。
如何阅读《论语》,如何认识孔子,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中,为进入这部人文经典提供了 简明、必要的视角与方法 。不同于一般逐字逐句解析原文的方式,本书从《论语》中的 人物 和《论语》中的 思想 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考察。 全书按主题分类阐释《论语》内容,上篇 人物篇 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孔门弟子、孔子对古昔圣贤与当时政客隐士的评价,是为 纵读 ;下篇 思想篇 论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对君子小人的态度等,是为 横读 。两篇内容互有深入,为解读原典提供了 关健路径 。本书是在章句之外,对《论语》进行的精要分析, 让今天的读者得以考察孔子生活的时代,收获平行视角下的客观、立体认识 。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是李零 我们的经典 系列的第一本,其余三本为
《阳明学述要》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王阳明之学是明代理学的重镇。钱先生把王阳明置于整个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洗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其以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 万物一体 和 变化气质 的遗留问题,贡献了独特的 良知 理论。钱先生讲王学,提醒读者 脱弃训诂和条理的眼光,直透大义,反向自心 ,以求得王学之 真着精神处 ,这是钱先生于王学的独特之处。这是钱穆一生中专门研究王阳明的学术著作,完整地呈现了钱穆早年研究王阳明的学术成果,也是了解阳明学极简便的入门读本。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今译和串讲(用括号、另段的方式标出)。全书深入浅出,文句流畅,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伽经》读本。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斯 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 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 天人合一 。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 天人合一 背后蕴含的 关联性宇宙论 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 人 与 神 的界限、人能否 成神 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 关联性宇宙论 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
陈来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线,并穿插了郭店楚简出土儒书和《乐记》中的思想,将先秦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传承脉络等做了概要的梳理与申说,尤其对孔子的 学论 、孟子的仁义原则高于皇权原则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学与德性伦理学的比较以及对荀子的理解等有新颖独到的阐释。 全书为陈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是对先秦儒学思想极佳的入门导读。
阴阳家所倡导的阴阳五行观念自西汉时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无所不在的文化要素,故欲了解中国古代的宇宙图式、政治运作、制度设计、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乃至身心修炼,则不能不对阴阳家和阴阳五行思想有所认识。本书上篇以阴阳五行观念为主轴,辨析其发生演变之源流,及其对儒学、易学、医学、仙学、理学之渗透,明其道而述其学;下篇则选择星占、风水、相人、算命四种术数加以扼要之介绍,窥其术而析其技,裨使阅者能得阴阳家和阴阳五行思想之大略。
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的话是否代表了权威?哲学究竟是什么?面对生态威胁,我们应该怎么办? 本书记录了法国哲学大师布鲁诺 拉图尔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通过与记者尼古拉 张的对谈,拉图尔回顾和反思了其长达50年的思想历程。在书中,拉图尔从改变世界谈到现代性的终结,从 盖娅入侵 谈到 着陆何处 ,从何为哲学谈到给未来一代的寄语,他对 栖居于大地之上 的呼吁亦始终贯穿其中。这部生态哲学的启蒙之作,将拉图尔精彩纷呈的哲学生涯串联成线,带领我们认识拉图尔,同时走进生态哲学,开启生态哲学的全新可能。
道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而《庄子》是道家的根本典籍之一,了解《庄子》这部经典,才能对道家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精神获得初步的认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阅读《庄子》原典并进而理解庄子思想,有着一定的门槛和难度,这就需要一位合适的导读者。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研究《庄子》和道家文学数十年,已经出版关于《庄子》的书籍多种。这部《〈庄子〉通识》,作者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有志于了解并阅读《庄子》的读者,既讲《庄子》这部书,也讲庄子思想的源流,更有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引领读者在《庄子》的世界中逍遥,在中国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作者在64岁时看了一本古书《*乐编》,看到书里古人一些关于为人做事的道理和哲学,深深地被触动,感悟六十年来未知的立身之本、人生智慧,焦虑解脱,后浴火重生,写了读书笔记,汇集成册,是一本修身养性的文娱读物。 作者研究了四十多年犯罪学,看到了古书后感悟治理犯罪工作应该延伸到防范之初。越是写到*后越觉得这本书不仅教人修身养性,还是一本预防犯罪的读物。如果在人之小时候,就有人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处理矛盾的方式,那会预防很多犯罪发生。
本书是一部以通识教育为立足点来对禅宗经典《坛经》进行导读的著作。全书意在发掘《坛经》对涵濡博雅精神、养成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既不停留于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浅层表面的介绍,也不陷入零碎散乱的随意漫谈,而是以 博雅 为核心理念,展现《坛经》丰富的深层意蕴,彰显经典对人类生活的永恒意义。在该理念的指引下,本书选取敦煌本《坛经》为底本,从佛学背景、全文译注和内容解读等三个方面来呈现其所蕴含的 博雅 智慧。
阳明心学是宋代以来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一座新的思想高峰。作为一位历史人物,王阳明改变了明王朝的历史命运,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 三不朽 ,成为完善人格的典范。 本书是关于王阳明生平事迹的一部严肃的学术传记。作者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对王阳明的生平行履进行了翔实叙述,对不同的史料记载多有考订。史论结合,将其生活世界的开展与其思想世界的演进融为一体。本书不仅有利于读者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翔实了解,而且有利于对阳明心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