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家书(修订版)》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 私酷鬼 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 瘟木鬼 ,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 疮疤 。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终能够 吞噬 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一,主要从历史源流分析禅的根本精神和发展轨迹,彻底分析从中国起源的禅宗如何一步步融入到日本文化之中,进而演变成独具日本民族特性的禅学传统,可作为后面两个系列的基础。铃木先生试图通过系统梳理禅学在日本的发展脉络,破除人们对于禅的一些误解。本书结构布局合理均衡,分析深刻透彻,语言生动富含哲理,适合作为禅学基础理论读物。
《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二》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是禅学能够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铃木大拙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公案参究与禅悟、念佛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案参究对禅悟的促进作用等。铃木大拙对于禅悟的见解,是对参禅者进行的透彻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
文殊师利菩萨不二法门有众多经典,本书选出两本诠释其密意。所选两经为《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及《文殊师利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选这两本经的原故,是由于两经所说彼此可以融汇。《文殊师利说般若会》,是由不二法门来说空性,说法与"缘生性空"亦无相违。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
《论隐秘的上帝》是库萨的尼古拉重要的四篇论文的结集,被公认是 否定神学 的珍贵文献。库萨依循否定的方式去论述 隐秘的上帝 :上帝 既非被称道,也非不被称道 、 既不是无,不是不存在,也不是既存在又不存在 ;上帝也 不是真理 。 否定神学 的宗旨决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要通过否定去肯定上帝的一些 。这一点在库萨的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库萨的否定性论述中,时时透露出 隐蔽的上帝 的一些肯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上帝 是的纯粹的永恒的不可言说的真自身 ;上帝 是对这甚么也不是的东西的完善性的比喻 ; 上帝与一切事物的关系,就像视觉与可见事物的关系一样 ; 上帝在我们的领域里就像视觉在颜色的领域里 。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叙述了从上古以迄近今中国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作者特别注重在周秦以后思想上的变迁,在周秦以前所采取的史料,认为比较不可置信的,概不列入;间有引用古书之处,亦以怀疑态度出之。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造物中展现出的神的智慧》全书汇集了丰富的博物学知识,极具代表性地展示出当时学者(包括科学家与自然哲学家)关注与讨论的问题,其中不乏深刻的洞见。本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谈论天体、原素、天体现象、化石、植物、动物(包括虫鱼鸟兽)的构造等;第二部分进一步详细论述地球的构成及其形状、运动方式等,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令人惊叹的身体结构及世代繁衍方式,并就某些特定的异议作答。 约翰 雷的博物学著作在其同时代及后世的博物学家中均具有深远影响,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对当代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神学进路、环境伦理运动,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这是一位老人写给孩子们的信札。 这位老人因为写了童话《纳尼亚传奇》,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孩子,不分地域,不分种族 雪片一样的书信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C.S.路易斯。就这样,路易斯开始了与无数个小读者的漫长通信。 《关于 纳尼亚传奇 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精装修订版)》收集了97封C.S.路易斯给孩子们的信,这些书信大都围绕《纳尼亚传奇》的话题展开,时间跨度20余年,直到路易斯去世的前一天,这些信未曾中断。路易斯以他纤敏柔细的心,默默地搭建着一道道通往孩子们心灵的桥,也让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心灵。
《宗教》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雅克 德里达、伽达默尔等人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关于宗教的会议的论文集。这次会议的论文有: 信仰与知识 , 踪迹的踪迹 , 作为事件和解释的宗教经验 , 荒漠,道德,遗弃 等。在这些论文中,哲学家们讨论了当代所面临的严重的宗教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思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伍德教授讨论了康德的上帝理念。第二部分分析了康德对三种传统上帝存在证明批判的目标和策略。作者伍德以雄辩的方式充分论证了康德的理性神学与中世纪以来的经院神学传统的继承关系:除非以经院理性主义传统的方式,否则康德也不能思考上帝。针对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甚至可以上溯到康德哲学传入中国伊始)兴起的一场文化热 在新康德主义影响下,对康德哲学断章取义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研究,本书还原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历史原貌,有助于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反思和进一步发展。读者可以从这部书中获得对康德哲学的哲学史、神学史背景下的新的认知。
本书旨在美国历史语境下,梳理清教阐释与清教研究,透视各个历史时期的阐释主导之音,如班克罗夫特、亚当斯兄弟、布鲁克斯、门肯、帕林顿、米勒、伯克维奇等著名批评家的清教思想,分析批评家们与时代的互动、其阐释立场、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影响等,揭示他们笔下清教与 美国 的关系。 清教阐释基本上是在四种认知模式下进行: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作为一种辞令与审美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以及作为一种经历与体验。 清教之争 与 清教阐释之争 基本上属于美国思想内部的 文化之战 ,与美国文化的 多面性 或 多面统一性 具有同质的特征。
本书是 世界的禅者 、日本当代禅宗大德铃木大拙先生所著禅学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讨禅的本质。首先介绍作为宗教体验的禅是什么,然后介绍禅在佛教及东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导读者思考禅在当今世界的存在价值。在本书中,铃木先生以自身对禅的深切体会为基础,借助西方现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彻地解答了 禅是什么 ,有助于现代读者走出心灵的困境、摆脱俗世的纷扰,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也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的。《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是南怀瑾先生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的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
本书系统的对世界范围的几大宗教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犹太教等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给予探讨,对新时期党对中国宗教的指导方针有*的阐述和说明。书中有不少生动的阅读材料,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读者的普通入门读物。
现代美国社会的工作伦理是建立在新教工作伦理之上的,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阶段是殖民地初期到18世纪中叶 大觉醒 运动结束,属于清教工作伦理。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内战结束,清教工作伦理完成其去宗教化,确立了以追求个人经济成功为目标的工作伦理。第三阶段从内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即传统工作伦理初遇挑战的阶段。第四阶段从罗斯福新政到现今,这是传统工作伦理的颠覆期,以福利国家的确立与发展为标志。
《回到正统》被公认为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作者切斯特顿综合了哲学与宗教信仰的观点,对当时社会盛行的一些信念提出异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思潮的的错谬,在当时的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者通过思想的探索发现,使徒信经所表达的正统信仰才是好哲学,是真正能满足人生需要的真理。《回到正统》幽默的笔触不单使人感受到思考的力量,更让人感受到思考的愉悦。
本书通过阐释各种法门,演绎了如何抉择、如何获得智慧并成为智者,其阐述的结论体现了藏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思想内容、观点,而论述的过程则体现了藏传佛教独特的传统思辨方式、方法。这些思想内容和思考方式,细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对藏族人民有极深、极大的影响。
宗喀巴是西藏佛教历史记录有名的宗教改革者,由于他的改革,产生了西藏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格鲁派。——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律》云:“若时有戒律在世,即有佛法住世;若时戒律隐没,即为正法隐没。”故欲建立圣教住持圣教者,唯以戒律为主。大师深见戒律之重要,为重兴戒律因缘,发愿宏扬清净律学……至授食作净等微细行持,皆依律仪实行,并教导弟子亦如是行。——法尊法师我今由闻法,所修诸诸福善,维愿诸世间,皆得如来慧。法王宗喀巴,教法善增长,消灭诸违缘,顺缘皆具足。由自他三世,所系二资粮,愿胜善慧称,圣教恒增长。——法尊法师
本书阐述了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特征:自我否定,背负十字架,默想永世。自我否定构成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出发点,背负十字架为基督徒生活的基本操练,而默想永世则成为基督徒奔走天路的基本方向。本书主要选自于其《基督教要义》第三卷第六至第十章,加尔文在这个部分非常清楚地阐述了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特征,谈论到人们常关心的信仰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基本关系。因为这些特点,对于没有时间读完三卷本的《要义》的读者来说,读这个单行本能够对加尔文在《要义》所要表达的思想会有一个基本了解,所以作为单行本在以往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
《四十二章经》中提到"人有二十难"。在本书中,证严上人逐一解疑破难,不但有鞭辟入里的事理,也有上人在慈济行道多年的见证,使我们心开意解,深契菩提要旨。
在本书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 贝拉提出了 美国公民宗教 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讨论,这一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对美国社会和美国宗教的研究。本书是对贝拉关于美国市民宗教观点的一个总结,书中详细讨论了美国社会的宗教维度,剖析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基于的各种神话和宗教源流,并指出了这些做法的缺陷。贝拉认为美国社会正在背离其起初对于社会公正的誓约,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书名。贝拉在书中还对现代美国优先论提出了严厉批评。
本书是继《人如何改变》(提姆·连恩、保罗·区普合著)之后,“圣经辅导”系列的第二本书。保罗·区普在书中指出,“在许多基督徒的生命中,并没有真正给基督留下位置,他们的信仰不在基督本身,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去过属世的生活。”他邀请每位天路客走出自我小王国,与他一同进入更大的国度! 圣经原则告诉我们,人受造是为了荣耀神。保罗·区普勉励大家要有远见,看穿个人成就及物质主义的欺骗性,寻求更大的目标,活出神的荣耀,在这个伤痛破碎的世界,发挥出永恒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