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 神话 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 林肯不再尝试对 神话 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古希腊早期文献入手,对 秘索斯 与 逻各斯 的原初内涵进行探究。作者认为,在前柏拉图时代, 逻各斯 并非表示理性的论述,而是指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 秘索斯 则是一种拥有很高权威的话语类型,具有让人相信或服从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神话学的发展,然后以威廉 琼斯、尼采、杜梅齐尔为对象,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尤其是雅利安主义)思潮如何引发神话学的复兴。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战
本书以异文化的接受机制为视角,全面考察并辨析了奈良时代、平安至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这三个时间段中,不同文化客体、文化现象对《山海经》的接受过程与接受机制,不仅将《山海经》的传播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尝试,而且对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 八相成道 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牟尼从拥有 人性 到被赋予 神性 ,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凭借曾激发了无数读者对莎士比亚时期的英格兰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趣的那种洞察力、说服力以及满腹经纶,斯蒂芬 格林布拉特现在又为亚当和夏娃的古老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将这一故事的起源追溯至人类的远古历史和希伯来人流亡巴比伦时留下的*种书面形式。他巧妙地刻画了使奥古斯丁将之置于基督教信仰中心的性与道德的冲突,他也描绘了它的多样化的产物:丰富的寓言、恶毒的厌女症,以及*终,那令人震惊的艺术再现 在丢勒的版画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得到了*鲜活的展现。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曾在这个故事中发现了深刻的意义,而格林布拉特则让我们意识到蕴含于这个故事之中的陌生感和宝贵财富。虽然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一度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但我们现在转向利用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起源。在随着西方文化演变而对我们人类*代祖先的
本书英文版面世于1989年,是马丽加?金芭塔丝神话考古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综合运用考古学证据以及比较神话学、民俗学乃至语言学知识,通过对欧洲史前遗存中大量象征符号的解读,对前印欧时代“古欧洲”女神文明进行了重构。在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与周围世界和谐统一;女神不仅是死亡的主宰者,更是生命的赋予者与维护者。随着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库尔干人的入侵,古欧洲文明被强行中断,欧洲世界从此转变为男性统治。
《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作者周非立足于现存的22个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发现并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关怀”体系,以及“人类进步的阶梯图”和“人类的精神”两个子体系,别出心裁地对中国神话进行了文化解读,颇具创意地策划了一批文化创意项目,抛砖引玉地对中国神话故事进行了文学再创作,提出了将中国神话申遗的建议。《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视野开阔,贯通文、史、哲、经与自然科学,充满人文关怀,叙述严谨而又充满奇思异想,使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快感和启迪。
本书是近十年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成果的集大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栏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已发表文章的精选本,包括神话学研究、神话学资源的当代转化、新神话主义潮流等。论文作者汇聚当代神话学界的知名专家,展现了中国当代神话学研究的发展面貌,可供神话学研究者及神话爱好者参阅。
《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是作者王宪昭20多年悉心研究中国各民族神话的结果,也是国内部全面提取和梳理中国各民族神话母题的大型神话学工具书。本书的中国神话包括汉族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两个重要部分,是我国目前神话综合研究的实用性工具书和基础性理论成果。以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神话资料和个人在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采集的大量手神话资料为依据,共涉及中国各民族1万余部神话作品,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意义的2万多个神话母题。《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依据目前世界神话学、民间故事学研究领域中通用的 母题 AT分类法 (Stith Th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结合中国神话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神话母题进行的新的逻辑分类和编目。并通过神话类型的界定、细分将 母题 作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专享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