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冰鉴》、《挺经》、《家训》、《谋略》四部分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和文治武功。 《挺经》深入剖析曾氏官场经营和为人处世的绝世之学,揭示其成就百世官场楷模的不宣之秘。 《家训》全面展现曾国藩继承先人遗训及结合自身体会,教训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冰鉴》精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之学,披露他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无上法则,诠释他罗织天下英才克成大功的不二法门。 纵观曾国藩的《谋略》,确实达到了人治社会的峰。他谨小慎微,克己知足,敬恕自持,同时要在猜忌、虚伪、因循、险恶的官场中有所作为,实属不易。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本书从佛学经典《心经》出发,讲解佛学精髓,以佛学视角解读生活,洞悉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感悟人生,以般若真知为我们提供了一剂解脱痛苦、追求幸福的智慧良药。
本书选取弗洛伊德思想的精华,包括梦的解析,精神分析,性与文明三个方面,将其主要思想一一摘出,包括梦的象征与来源,梦的解析方法,关于本能,力比多,以及人的焦虑、压抑等情绪,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人生。
尼采曾说,“我的理论是为一百年后我的读者准备的”。在如今这个喧嚣迷乱的时代,尼采犀利、深刻、力透纸背的“疯言疯语”,与我们内心所需如此契合。在帮助我们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面对命运变数时如何从容应对。本书包括了尼采的大部分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姿态,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不朽的位置。
内容主要包括德育学概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学生品德发展、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德育模式以及班主任工作。本教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阐述反映学科发展成果,有的理论高度,同时又密切联系中学德育的实际和师范院校教学实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教性。本书致力于以全新的设计和呈现方式,通过案例分析、热点聚焦、知识小窗、实践探索等栏目,对拓展学生理论视野,促进学生了解德育实际都有很大帮助。
我们知道,佛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精深的佛理,还有许多关于指点人生的通俗哲理。在浩如烟海的佛学典籍中,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既通俗生动,又蕴涵人生哲理。本书精选了三百则经典小故事,共分十五辑,分别从得失、放下、节制、磨难、满足、贪欲、鬼怪、机缘、惜时、本性、自立、善恶、处世、智慧、幸福等十五个方面,以佛学思想全面解读人生。在我们疲惫时,在我们浮躁时,在我们迷茫时,在我们被欲望燃烧时……打开本书,一些不安的心境会变得平和,一些难解的情怀会得到释然。
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小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自我实现者对随意应和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十分反感,他们认为人必须具有自己的主见,认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去做,而小应顾及传统的力量或舆论的压力。他们这种反对盲目遵从的倾向,显然小是对文化传统或舆论的有意轻视,而是他们自立、自强的人格的反映。
佛陀往世,说法四十九年。听受了众生无边的烦恼讲说了无数的故事,使用了无数的譬喻,开启了无上的智慧。证严引述这一系列的奇妙故事,就是为了擦亮最重要也是最珍爱心……
当老王的大块文章、俏皮幽默遇到庄子的纵横恣肆、奇思妙想,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惺惺相惜、他们会尖锐辩难、他们会激情唱和、他们会由衷赞叹……老王自己说,他们会共舞翩翩! 晚年的老王回首往事,与同样文思飞扬、同样命运跌宕、同样看破世事但又淡然处之、悲悯红尘的庄子以《庄子?外篇》为引子,娓娓而谈,纵论天下。他们感叹小沈阳经典段子的一针见血;笑侃《阿凡达》的至美理想;探讨募捐的合理操作办法;反思搜索的是是非非;剖析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甚至调侃、挖苦自己身在其中的知识阶层的种种毛病、把戏…… 老王带着我们阅读《庄子》,也着我们通过《庄子》审视现实生活、反思历史文化;老王使千年庄周活了过来,也在与庄周共舞的现代节拍中展现了两位智者跨越数千年但却一脉相承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态度。
本书为我国佛教学者杜继文先生的佛学论文集。杜先生发表、出版了一系列佛学论著,尤其在佛教思想史方面别有建树,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本书稿论述了梁启超、章太炎、吕澂等人的佛学思想,还收录了杜先生近年来为后学写的序言和评论等。本书稿是杜先生的精华之作,有很高学术价值。
《穿越意识形态终结的幻象》在唯物史观的整体理论视野里,科学提炼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终结思想,比较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异同,整体勾勒了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基本谱系,深入挖掘了这一思潮产生和蔓延的政治动机、经济基础、文化动力等现实根源,在此基础上,对于这一思潮的理论共性、理论误区、现实困境、消极影响、有益启迪等问题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观照与分析,并对“意识形态是否已经终结”这一问题作出了简明的回答。最后,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实际,探讨了中国应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基本路径。
本书较为完整地揭示了佛教在中古时期(晋唐时期)敦煌的社会化与佛教化的双向互动进程,据此指出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该书观点明确,资料详实,是敦煌学研究的入门书和工具书。
本书是论述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所领导的平等派密谋及其理论学说的基本著作。作者菲?邦纳罗蒂是平等派运动的主要参加者和巴贝夫主义的忠诚的捍卫者。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实际上是邦纳罗蒂的回忆录,作者在这卷里以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为背景,力求忠实地追述了平等派密谋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下卷开关部分是作者对这次密谋案件的审判过程所作的详尽的记述,接着是作者长年累月苦心收集到的有关这次基本上是一部文献集。
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小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自我实现者对随意应和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十分反感,他们认为人必须具有自己的主见,认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去做,而小应顾及传统的力量或舆论的压力。他们这种反对盲目遵从的倾向,显然小是对文化传统或舆论的有意轻视,而是他们自立、自强的人格的反映。
本书精选了当代国际著名的美学名家的访谈,不仅深描出的“美学国际”之版图和走势,而且使得中西美学之间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文化间性”的对话。这就是“全球对话主义”的时代,中国美学已经融入其中。
《论语》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与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书文字部分采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语集注》,配图选用了两套描绘孔子生平事迹的“圣迹图”和部分孔门弟子画像共计二百一十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是文学、美术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也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本书是“国学经典图文系列”中的一本,文字部分采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语集注》,配图选用了两套描绘孔子生平事迹的“圣迹图”(直式图幅采自清光绪年间上海同文书局的木刻本,